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并针对其开展护理,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根据患儿临床表现探究其临床特点,并开展有效的一般护理、对症护理等整体化护理,观察患儿临床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100例患儿中,治愈79例,占79%,留有后遗症21例,占21%,其中继发性癫痫6例,智力减退12例,肢体瘫痪3例,无1例死亡。患儿住院时间最长为27d,最短为8d,平均住院日为13.7d。100例患儿家长中,有94例表示满意,护理总有效率为94%。结论对病毒性脑炎患儿开展临床护理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家长对该疾病的认识,进而起到控制疾病发展的作用,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临床特点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分析病毒性肝病生化检验项目的特点。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病毒性肝病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组,另外选取8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80名作为参照组,时间为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对于所有人员展开抽取血液样本,同时进行各项肝功能指标的检验,分别统计以及对比两组阳性检出率,并且记录不同肝病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情况。结果通过进行统计两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碱酯酶以及胆红素水平,结果显示研究组的阳性率均明显的高于参照组,P<0.05;急性/慢性肝炎病例的前白蛋白水平显著的增高,并且慢性肝炎、肝癌病例的腺苷脱氨酶水平升高显著,以及亮氨酸氨基转肽酶水平存在显著的提升,P<0.05。结论对于病毒性肝病的临床诊断,肝功能生化检验拥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可以提供给临床明确诊断重要的信息。

  • 标签: 病毒性肝病 生化检验项目 特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要点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病毒性脑炎患儿38例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儿以畏寒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以及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脑脊液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关键,而脑电图、头颅CT等对协助诊断亦有中药价值;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以抗病毒、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以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38例患者中治愈27例,好转11例,另2例转入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无死亡病例,其中4例遗留不同程度的脑积水,2例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状。结论病毒性脑炎典型临床症状以神经系统功能损害和颅内高压为主,明确诊断依赖于脑脊液检查,抗感染治疗是治疗的重点,总体而言预后较佳,但部分患儿有遗留症状。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临床特点 诊断与治疗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病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特点。方法对研究组病毒性肝病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完成两组常规生化检验工作。记录两组常规生化项目检验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常规指标中研究组DBL、TBL、TBA、ALT、AST、ALP、r-GT、CHO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P、A/G、CHE、ALB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5提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新指标中研究组PA低于对照组,而其ADA、LAP均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病毒性肝炎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检验特点,对疑似病例及时给予实验室检验确诊病情,根据治疗过程中各项指标检验结果变化情况判断其临床疗效并适当调整救治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诊断正确率,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标签: 病毒性肝病 常规生化检验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引起9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诊治分析。方法并对90例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治疗。结果疾病呈高度散发,发病年龄以学龄前和学龄男童为主,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呕吐、重者有脑膜剌激症状,通过脑脊液检查,脑电图和头部CT检查,82份脑脊液标本分离出CoxB3病毒12份、CoxB4病毒3份。结论此次病毒性脑炎由柯萨奇病毒所致,病程经过综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脑炎 临床特点 综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30例病毒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护理特点。结果经过护理后,总结分析出如何提高护理治疗的方式。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疗效除与正确及时的治疗有关外,专业的护理措施也非常重要。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的改变特点。方法从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接收并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随机性抽取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分析其心电图的特征表现。结果在所抽的53例研究对象中存在合并心电图异常的患者有49例,并且在同一例患者中可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的异常心电图类型。其中传导性阻滞的有23例,占43.4%,其次是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有20例,占37.7%,ST-T改变的有17例,占32.1%,窦性心动过速有18例,占34.0%,房性期前收缩的有2例,窦房传导阻滞的有1例,QT间期延长的3例,异常Q波的有1例。结论通过研究发现,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心电图表现为非特异性、多样性和易变性。要想提高心电图的辅助诊断功能需要根据临床特点,全面分析和判断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征。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患者心电图 特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分析老年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 方法: 本文选择我院在 2017 年接收的 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 100 例,首先通过分析临床资料的方式从临床症状、致病原因两方面分析了老年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随后将患者分为分析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 50 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分分析组患者干预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 结果: 老年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如下:临床症状主要有黄疸、腹胀、恶心呕吐、肝脾肿大、腹水,其中以黄疸、腹胀为主;致病原因有病毒型肝炎、非病毒性肝病、隐源性肝病,其中以病毒型肝炎为主;分析组患者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 针对 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医护人员有必要在分析其临床特点的基础上,采取干预治疗方式。

  • 标签: 老年病毒性肝炎 临床特点 治疗方式
  • 简介:摘要:在高原牧区很多养殖户会饲养大量牦牛以保证经济收益稳定,可是在牲畜饲养过程中,牲畜疾病却为养殖户带来了困扰。在牦牛饲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疾病,那就是牦牛病毒性腹泻,这种疾病的传染速度较快并且传播途径较多,十分容易出现大量牲畜患病的情况。但是只要养殖户在养殖牲畜过程中,根据相关规定进行预防以及合理饲养,牦牛病毒性腹泻在牛群中出现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笔者就根据多年经验总结,为广大养殖户总结出了如何防治牦牛病毒性腹泻,以及牦牛病毒性腹泻发病的原因,希望可以为养殖户提供帮助。

  • 标签: 牦牛病毒性腹泻 发病原因 防治方法 应用探究
  • 简介:摘要:在高原牧区很多养殖户会饲养大量牦牛以保证经济收益稳定,可是在牲畜饲养过程中,牲畜疾病却为养殖户带来了困扰。在牦牛饲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疾病,那就是牦牛病毒性腹泻,这种疾病的传染速度较快并且传播途径较多,十分容易出现大量牲畜患病的情况。但是只要养殖户在养殖牲畜过程中,根据相关规定进行预防以及合理饲养,牦牛病毒性腹泻在牛群中出现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笔者就根据多年经验总结,为广大养殖户总结出了如何防治牦牛病毒性腹泻,以及牦牛病毒性腹泻发病的原因,希望可以为养殖户提供帮助。

  • 标签: 牦牛病毒性腹泻 发病原因 防治方法 应用探究
  • 简介:摘要:猪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猪传染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感染腹泻病毒。目前常见的病毒包含有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等。因为感染病毒之后会造成严重的腹泻症状,尤其是仔猪免疫力低下,病死率较高。因此需要加强对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特点研究,找到其病发原因,有效预防该疾病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猪场和群众的经济损失。需要做好防治工作,加强猪场的管理,定时的进行消毒,有效开展杀菌灭毒工作。

  • 标签: 病毒性腹泻 防治对策 猪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研究时段选取范围2020年01月~2021年01月,入选此次研究100例患者均为我院接收诊治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均实施心电图监测,以患者的心电图特点作为观察指标详细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心电图异常情况,100例患者实施12导联心电图检查方法显示心电图异常例数为56,占比56.00%。结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隐匿性,相关医务人员通过心电图检查方法,能够尽早发现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硬化心肌病,以此作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其预后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心电图 特点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在牦牛养殖过程中病毒性腹泻比较常见,且该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不能尽快控制传染源,势必会导致疾病大面积扩散和传播,严重危害到牦牛的健康。对于该病需加强了解和认识,除了要掌握清楚该病的流行特点和症状表现以外,还需把控好防治技术的要点内容,通过有效的防控,切断传染源,为牦牛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本文针对性该病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 标签: 牦牛 病毒性腹泻 流行特点 症状表现 防治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病特点的分析。方法本文选择采用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在2017年2月到2018年8月所收治的肠炎患儿,其中2017年2月到12月间选择其中的120例进行调查,2018年1月到8月间,选择其中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调查两年之间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生率,同时对于所有婴幼儿的粪便标本进行常规检查,了解大便潜血,并且进行轮状病毒检验,统计不超过1周岁的婴幼儿的喂养方式。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在2017年时发病率为17.50%(21/120),2018年时的发病率为20.00%(20/100);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高发病群体,主要集中在年龄不超过1周岁的婴幼儿群体之中,发病不存在时间限制,全年任何时间均可发病,但多发季节主要集中在秋冬两季;分析其喂养方式可以得出,母乳喂养的发病率要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的发病率,两组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各种病毒性感染容易导致婴幼儿存在有腹泻症状,而且季节和婴幼儿的喂养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病,所以临床应该对此进行重视,强化各项工作,促进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预防和治疗。

  • 标签: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发病特点 喂养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病毒性肝病生化检验的指标变化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工作为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试验组为我院所纳入的病毒性肝病患者,收治数量为38例,另选取38例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均开展生化检验,针对试验组与常规组的临床指标实施组间对照。结果:试验组病毒性肝病患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总胆汁酸较高,前白蛋白、白蛋白低于常规组患者,期间校验值显示为P值<0.05,结果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结论:病毒性肝病诊断中实施生化检验效果显著。

  • 标签: 病毒性肝病 生化检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脓毒性休克患儿的早期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56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根据患儿入PICU 24 h内最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分为非危重组(>80分)、危重组(70~80分)及极危重组(<70分),分析比较各组患儿早期的临床特点。结果56例脓毒性休克患儿,平均年龄12.0(1.0,180.0)个月;原发病以呼吸系统感染(60.7%,34/56)为主,病原学以细菌(71.4%,40/56)为主。死亡21例,存活35例,总病死率37.5%;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病死率分别为12.5%(2/16)、16.7%(1/6)、52.9%(18/34)。死亡组与存活组患儿的年龄、性别、PICU住院时间、心率、1 h及24 h平均动脉压、是否使用机械通气及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死亡组患儿的PCIS明显低于存活组,6 h及24 h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明显高于存活组,初始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1 h、6 h及24 h内入液量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极危重组患儿的6 h入液量与非危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PCIS、VIS6 h、VIS24 h、初始乳酸水平及24 h乳酸清除率、降钙素原、射血分数、6 h入液量水平及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与患儿死亡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IS、6 h入液量水平、早期乳酸水平及合并MODS是脓毒性休克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6 h液体入量、PCIS、初始乳酸及MODS预测脓毒性休克患儿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47、0.835、0.797、0.761。结论脓毒性休克患儿病死率高,PCIS评分、6 h内复苏液量、早期乳酸水平及合并MODS是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早期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预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并总结其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49例为1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而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较短,且实验组的护理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各项对比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点,给予优质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关键词小儿病毒性肺炎;临床特点;护理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943-0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