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论文详细研究了通称为苯教的祭祀仪式。苯教这个称号已成为解释当地祭祀仪式责任和角色的统称术语。“野性”和“顺从”的概念严重影响了创造苯教这个超级范畴,它们被认为与压制动物祭祀等仪式的佛教观念和后续使命关联。在对佛教充满敌意的本土传统绘画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苯教对佛教的看法。臭名昭著的藏王朗达玛及其对苯波祭祀所谓的效忠,导致了佛教遭受迫害以及吐蕃王国的衰落。更不用说,这些历史过程不仅深刻地影响了苯教,而且后来还影响了委婉表示非佛教徒或反佛教徒的术语“苯教”的运用。尼泊尔、印度和不丹藏族文化开展的人类学研究表明,从许多方面来看,苯教是一个隐含和不明确的术语。通过对比昆波(Khumbo)、特(Te)、塔芒(Tamang)、锡金和不丹的调查结果,作者发现,各个村庄之间既存在相似,但也有颇多不同之处,村庄的宗教信仰还存在佛教的痕迹。总之,苯教这个称号常用于理解不受制于佛教和雍仲苯教结构、实际与空间影响的村庄宗教多样性。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在本地不受大型、受控制庙宇或传统习俗影响方面,西藏边界地区的宗教仪式所起到的作用到底有多大。为此,可将苯教另行看作是与主流宗教划开界线的一种主张和类别。中外学者的最新研究认为,对苯教没有单一的定义,鲜少有合适的框架可以讨论特别是西藏文化圈最外缘的混杂宗教传统习俗。
简介: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两个部分。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生成或生长的石头、泥巴、自然景观、竹木、鸟兽等。瓜果蔬菜、牲畜家禽虽然需要种植和养育,但因其遵循着自然生长的规律,有着自己的生命轨迹,所以我们也将其列入自然资源之中。由于自然资源几乎没有人化的因素,即便有也不至于改变其生命轨迹,因此本文不拟讨论,而将主要精力放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中的文化资源部分。地方的文化资源,实际上主要指地方的民间文化,其中包含民间艺术和民间美术。因此,所谓地方美术课程资源转化为包括民间艺术和民间美术在内的民间文化,并着重讨论其中的民间美术作为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简介:山西省位于我国黄河流域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段的黄土高原上,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就出于此地。西侯度遗址和丁村遗址说明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文明的足迹。上古时期,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以山西为主要活动区域。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就诞生于山西境内,周成王封叔虞于唐,建立晋国,发展为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时期曾一度以平城(山西大同)为国都,并开凿了云冈石窟,北齐以太原为陪都,在此修建豪华的离宫别馆,并开凿天龙山石窟。隋末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而获天下.视太原为“龙兴”之地。宋元时大同、平阳(临汾)、太原为著名都会,经济和文化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