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含汞含镉高氯化锰电池除去了汞、镉等具有严重公害的元素后,在筒中加入代汞、代镉的金属添加剂并与无汞浆层纸配合,使高氯化型电池实现无汞无镉化。为降低成本,将筒中的无机缓蚀剂转移到浆层纸中,制成无汞无镉电池用浆层纸,实现无汞无镉锰电池产业化。

  • 标签: 锌锰电池 浆层纸 金属添加剂 降低成本 氯化锌 无机缓蚀剂
  • 简介:对一次由氯化质量问题引起的酸性镀锌故障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这批氯化原料含有有机杂质,导致镀层无光泽、发花,用活性炭处理镀液排除了这起故障。

  • 标签: 酸性镀锌 氯化锌 有机杂质 故障分析
  • 简介:本文简述了各类氧化生产方法及特点,明确了利用精矿直接浸出生产高纯氧化的技术方案,并就工业试验结果与转入大规模生产提出了笔者的见解及建议.

  • 标签: 锌精矿 氧化锌 生产工艺
  • 简介:用回转窑挥发法从竖罐炼炉渣中产出适合立德粉和硫酸生产用低度氧化,不仅使铅、、铁等有价金属得到了回收,且渣中残碳亦得到了有效利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 标签: 竖罐炼锌炉渣 回转窑 低度氧化锌 残碳 制备
  • 简介:从有效缓解因原资源日趋匮乏,品位日趋低劣的矛盾,提出了盐行业利用废锰电池生产盐的各种途径,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废锰电池生产各类盐,不仅能解决废电池对环境的毒化,且可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

  • 标签: 锌锰电池 回收 可行性研究 锌盐 湿法冶金法 火法冶金法
  • 简介:主要介绍了氯化除汞技术在冶炼烟气制酸中的应用情况以及生产工艺特点.

  • 标签: 除汞 氯化 烟气 制酸
  • 简介:本文概述氯化钾镀锌的优缺点,对主成分的控制、工艺条件的控制、添加剂的控制等都提出了十分中肯的看法。

  • 标签: 氯化钾镀锌 技术评价 生产应用
  • 简介:介绍氯化铁合金在防护电镀领城方方面面的应用,总结10年应用实践的基本经验,指出是可望取代电镀锌与热浸镀锌的理想工艺。

  • 标签: 电镀 辞铁合金 应用技术
  • 简介:研究了氢氧化钠熔融-氯化银比浊法测定氧化物中氯量。通过试验建立了碱融分解试样条件:氢氧化钠用量、熔融温度和熔融时间,优化了比浊工作条件:选择了最佳工作波长、硝酸和硝酸银加入量、悬浊液稳定时间以及共存元素干扰实验。试验表明,氯离子浓度在0~4ug/mL与浊度值有良好线性关系,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6.3%~103.0%,该方法准确、可靠,为氧化物中氯量的测定提供了检测依据。

  • 标签: 氯化银比浊 锌氧化物 碱融
  • 简介:研究硅酸氯化铵溶液中的浸出动力学,讨论搅拌速度(150-400r/min)、浸出温度(95-108°C)、硅酸锌粒度(61-150μm)以及氯化铵浓度(3.5-5.5mol/L)对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硅酸锌粒度、提高浸出温度和氯化铵浓度可以显著地提高的浸出率。在多孔颗粒的动力学模型中,颗粒模型的孔隙扩散控制能很好地描述的浸出动力学。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61.26kJ/mol,氯化铵的反应级数为3.5.

  • 标签: 硅酸锌 氯化铵 浸出 动力学 孔隙扩散控制
  • 简介:酸盐镀锌的耐蚀性能优越。所用添加剂近年来有较大发展。碱比为重要控制指标。对镀液杂质的控制必须有良好措施。的最佳加入法为宏电池电化学溶解。镀后处理的出光工序决不可省去。

  • 标签: 锌酸盐镀锌 添加剂 锌碱比 镀后处理
  • 简介:采用青海察尔汗盐湖水氯镁石,经过实验室、扩大等多项试验,开发出了市场前景看好、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纯氯化镁产品。

  • 标签: 高纯 氯化镁 生产
  • 简介:摘要:在现代工业体系中,氯化氢应用比较广泛。先进的氯化氢合成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工业生产中,合成炉爆炸事故不止一次发生。爆炸事故一方面造成设备损坏,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它威胁着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给员工操作时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为了保证氯化氢合成炉的安全运行,应当从设计、施工、运行、操作和维护等方面采取相应的预防管控措施。

  • 标签: 氯化氢合成 生产装置 运行
  • 简介:北京中畜阳光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李桂甫等,对28日龄断奶仔猪在相同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150mg/kg和3000mg/kg的普通氧化与添加150mg/kg和300mg/kg的纳米比较,纳米组比普通氧化组日增重提高,料肉比下降,腹泻率下降均有差异。300mg/kg纳米组和3000mg/kg普通氧化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000mg/kg普通氧化组比150mg/kg普通氧化组日增重提高14.16%达到显著差异(P〈0.05),料肉比下降16.57%,腹泻率下降10.8%。以300mg/kg纳米替代高剂量普通氧化是可行的。

  • 标签: 氧化锌 断奶仔猪 纳米 生产性能 显著性差异 科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