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史书考释本文中语词八条,有的是挟发新义,有的是对辞书的解释提出不同看法,有的也对语词的源流进行考察。引例仍以史书为主,间亦引据同期其他文献为证。

  • 标签: 汉魏晋南北朝 史书 语词 考释
  • 简介:在长达两千五百年的儒学发展史上,魏晋是一个值得深入考察的阶段。这个时期,儒学受各种思潮的冲击,不再能垄断思想界,但仍保持着优越的地位。它历经激烈的争辩而有所发展,在政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儒学极盛于东汉。伴随着东汉王朝的土崩瓦解,学者们崇尚刑名家的法术,'竞以儒家为迂阔不周世用'(《魏志·杜畿传》)。然而,大

  • 标签: 东汉王朝 世用 五经博士 儒家道德 玄学家 春秋谷梁传集解
  • 简介:魏晋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从魏、蜀、吴三国,经两晋,到南北的560年中,只有西晋(265—517)短暂的统一,其余则处于割据分裂的社会动荡之中。政治上王朝更迭频繁,政治中心由北向南扩展,战争不断,阶级关系复杂。经济中心也同样由北向南转移,新的经济区由于土地开发得以形成,思想上儒道佛互相影响相互吸收,为中国历史上又一百家争鸣。民族关系经历空前的大融合过程。这一切必然会给这一时期的民俗带来重大影响。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民俗
  • 简介:魏晋时期,在继承秦汉杂述及地理志书的基础上,进入了中国古方志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的繁盛阶段。在国家分裂,朝代更迭的背景下,各种方志层见锗出。计有:“记”、“志”、“录”、“传”、“赞”、“图”等多种体例的方志,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一现象和魏晋时期的时代特点有紧密的联系,结合时代特点来考察此一时期的方志,才会在总体上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方志 时代特点 评价
  • 简介:<正>道教确立于东汉末(以五斗米道与太平道为标志),自东汉末至六朝,是道教由兴起到初步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几个大的道派先后形成,其中天师道、神仙丹鼎道、上清茅山宗等道派均与文学有较大关系。限于篇幅,本文不拟对道教本身加以详

  • 标签: 游仙诗 道教 道士 魏晋南北朝文学 郭璞 山水文学
  • 简介:<正>魏晋时期的辞书,早出的还是继承《说文解字》而增加文字,补其缺漏;或推广《尔雅》,扩充其内容。这时虽不废篆隶,而其实用价值,不断削减,楷书(即今隶)取而代之的趋势,是越到后来越明显。所以冲出《说文解字》和《尔雅》的内容与形式的限制而编撰的

  • 标签: 说文解字 古今字 尔雅 辞书 文字学 经典释文
  • 简介:<正>关于魏晋时期的林业和渔业,过去基本上没有什么研究探讨文章,原因大概是有关此时期林业和渔业的史料比较少,而又十分分散,以及魏晋林业和渔业规模不太大。所以,就此问题加以考查,对该时期各部门经济的研究将有补白作用。从现有资料来看,当时的林业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部门经济,往往是在需要建筑材料或燃料时,对林木单纯地加以砍伐,很少植树育林,更没有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和行为。当时渔业则比较普遍一些,虽然大都是自然形式的捕捞,不过已有人工养殖的现象,水产品在人们的食物结构中也有一定地位。

  • 标签: 渔业 魏晋南北朝 林业 《晋书》 《梁书》 《宋书》
  • 简介:本文系统探讨魏晋时期的赋学,集中概括该时期赋学的特点,并分析阐述该时期赋学论者对赋家及其赋作品的评论与批评,文章特别对在文学批评史和赋学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影响的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等篇对于赋学的贡献作了高度评价。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赋学特点《诠赋》
  • 简介:魏晋的《诗经》研究,是《诗经》研究上的重要时期,它上承先秦两汉的经学研究,下启唐宋的文学研究,这一时期的许多研究成果为后世继承或给后世以重要启迪。本文在充分占有材料基础上,对魏晋这一历史阶段的《诗经》研究予以全面探索研究。文章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经学研究向文学研究的过度。这一部分不仅研究了过度的具体现象,同时也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论述了这一转变的深刻根源,某一历史时期的接受者期待视野的转变直接导致这一时期《诗经》研究角度的转变。第二部分对《诗经》文学因素的认知和探索。这一部分分别阐述了魏晋时期刘勰、钟嵘等著名理论家对《诗经》抒情特质,《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以及《诗经》语言特色的研究情况,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接受者对《诗经》的文学因素已经有了较为充分和全面的认识。第三部分博物学研究的成果。魏晋是《诗经》博物研究的开端,三国时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接受者的博物知识,还开辟了《诗经》博物研究的新领域。

  • 标签: 魏晋南北朝时期 诗经 期待视野 文学研究 经学研究 接受者
  • 简介:魏晋是我国文体研究的鼎盛时期.文笔说的提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区别文学之文与实用之文,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进步意义.它对我国文体的发展,扩大文学的社会作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文笔说 起源 背景 作用 影响
  • 简介:多年来,古代小说一直聚集着较多的研究者的热情,每年有数百篇相关论文问世便是明证。可是,这许多论文的分布却是相当不平衡。我曾对上个世纪最后10年,即1990~1999年的情况作过统计,发现众人的用力点大多数集中在明清两代,魏晋小说的问津者却是甚少。那10年里,有关魏晋小说的论文是156篇,有关明代小说的论文是2252篇,清代(含近代278篇)更多至3450篇。各个时间段中的分布也不平衡,如有关魏晋小说的156篇论文中,关于《世说新语》的论文就占了77篇,而清代小说研究中,有关《红楼梦》的论文就有2318篇。进入21世纪以来,这样的格局仍然维持着。关于古代小说研究的专著情况亦复如此,若小说通史类不计,研究者的论述多集中于明清两代,有关魏晋小说的专著实在不多,到目前为止见到的只是1961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刘叶秋的《魏晋小说》、1984年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李剑国的《唐前志怪小说史》与1997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王枝忠的《汉魏六朝小说史》,若加上现在魏世民的《魏晋小说史》,50多年来一共只有4种。从总体上说,古代小说研究很“热”,但其中魏晋小说的研究却偏冷,这是为什么呢?应该...

  • 标签: 小说史序 魏晋小说史
  • 简介:士族是东汉魏时期地主阶级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特殊阶层。在数百年间,士族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人们常称魏晋为士族社会。

  • 标签: 魏晋南北朝时期 士族 世家大族 东汉时期 家族 杨氏
  • 简介:魏晋时期《尚书》的注音方式有所新变,发轫于汉魏之际的反切法开始普遍应用。此外,由于汉字音义相关,故后儒解经,多依据前辈经师的释义或增反语,或改直音作反语,故而造成东汉末期之前的经师解经亦作反语之假象,马融就是明证。今据相关文献辑佚与考辨可知,郑玄、王肃反语留存甚少,这符合反切发生初期的特点。而马融《书注》里面残存的反语非其原作,应为后儒依其对字词释义所增改而致,并非一时一人之力,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尚书》 音切 考辨
  • 简介:人所共知,梦境是人们在睡眠中的一种幻觉,它是人的潜意识的一种活动形态,也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早在商代我国就已有梦的记录,在梦象中有鬼怪、人物、天象、走兽、田猎、祭祀等。在先秦两汉之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思想家,如庄子、列子、王充、王符等,在梦的理论和实践上,为梦学说的发展推波助澜,使这一特殊现象产生很大影响,并将这一艺术表现形式运用于正史的记录上。同时,梦的描写也被大量运用在各种文学体裁中。梦的幻化性、怪诞性的特点,在表达主题,

  • 标签: 佛教 魏晋时期 南北朝时期 梦文学
  • 简介:《论语》是一本常读常新的经典。白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孔子与《论语》的命运随着国运的兴衰而上下起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兴起了一场传统文化复兴热潮,《论语》在其中居高不下。围绕《论语》而兴起的“论语学”随之悄然复兴,对《论语》的研究与诵读成为风尚。不过,就“论语学”史的专门研究而言,结合玄、佛思潮解读魏晋诸多的《论语》注释著作,却是个公认的薄弱环节。闰春新博士的《魏晋“论语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第一版),是他十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是“论语学史”领域的一部最新的学术力作。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论语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论语》 19世纪末 21世纪
  • 简介:魏晋时期社会思想和学术风气的变化为史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和学术条件;魏晋时期社会历史的变化,深刻影响了史学的发展,直接促成了史学体裁的多样化及内容的繁杂,并使之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魏晋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史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特别是造纸业的发达,引起文化用具的革新,为书籍的传抄和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 标签: 魏晋南北朝时期 历史学 发展原因
  • 简介:<正>近年来,对魏晋时期词语的研究渐呈—派兴旺气象,除不断有论文发表外,成本的著作也陆续与读者见面。88年,有江蓝生先生的《魏晋小说词语例释》问世。90年,又有蔡镜浩先生《魏晋词语例释》问世。这两本书,研究的是同一时期的词语,而又有不同的侧重。前者集中对六朝小说的词语作深入考证,后者则是一部集释性著作。两部著作都是作者长期研究的结晶,成绩喜人,应当成为研究这一时期语言的案头常备之书。

  • 标签: 例释 词语 魏晋南北朝小说 用例 词义发展 孔颖达
  • 简介:古时候,官员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所以致仕制度,即官员退休制度。魏晋时期王朝更替,战争频仍,阶级关系复杂,致仕制度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具有典型代表意义。本文就试图通过对这一时期官员的致仕原因分析,达到对我国古代致仕制度的整体认识与把握,了解古代统治者如何调整国家机器。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致仕制度 原因分析
  • 简介:<正>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上朝代更迭,文化融合,社会意识在传承中创新。家具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既是能工巧匠的心灵,亦是社会生活的镜子。魏晋时期社会动荡,而此时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却空前的激烈。随着大量少数民族的汉化,各种文化相继流入中原,魏晋时期的文化高峰呈现出另一种风貌。这种文化转型对于家具史自身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家具是特定的意识形态的物质承担者。地理环境的不同、社会的变迁、文化的衍进,使得家具在形式、功能与文化内涵等方

  • 标签: 南北朝时期 物质承担者 汉画像砖 思想解放 《世说新语》 器物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