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正>在波德莱尔的作品中,文本比显而易见的爱情经验更为重要,这种爱情经验在阅读中呈现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肉体的毁灭性的(有人说是“虐待狂式的”)迷恋,另一方面是对理想的狂热崇拜,虽然这理想无法达到,但它是绝对的、必需的。情人波德莱尔、天主教徒波德莱尔、神秘主义者波德莱尔:这也许不是同一个人,然而却是一个建立在隐喻之上的完整文本。

  • 标签: 波德莱尔 隐喻式 神秘主义 爱情 芳香 无限
  • 简介:象征与暗示是波诗非常显著的艺术特色与手法,幽默几乎无人谈及.在此阐述其幽默的"黑色成份",而且分析了幽默艺术形式下所潜藏的愤世思想与绝望情绪.

  • 标签: 愤世 幽默
  • 简介:“永恒”的象征!丰富的联想.为正面写“人眼”作了充分的铺垫。“眼睛”,人的心灵之窗,在作者的笔下.慧灵的眼睛是多么美丽!无论在夜晚,或是白天,在辉煌的阳光下.或是暗黑的阴影里,在她那对可爱的眼睛深处.“我”分明地“瞧出时辰,一种老是相同的,渺茫的,庄严的,和空间一样大的。没有分和秒的区别的时辰——一种在时钟上看不出来的,静止的,却又像一口气一般轻微.一闪眼一般迅捷的时辰”。

  • 标签: 《时钟》 波德莱尔 赏析 颂歌 爱情 “眼睛”
  • 简介:波德莱尔诗歌中的女人意象是诗人从恶之沼泽中挖掘出的独特的意象体系,这个意象体系中有现实的让娜.杜瓦尔和神圣美的代表萨巴蒂埃夫人的影子,还有神秘的异域女人,更有巴黎角落里波德莱尔投下的一行深深关注。本文试图从女人意象的多维表达中发掘《恶之花》中人性的复杂展现以及整体性象征手法和对位法的形式创造。

  • 标签: 波德莱尔 恶之花 女人 意象
  • 简介:波德莱尔绝非通常所谓的仅仅是一个象征派诗人,他的创作充分体现出充沛的唯美主义艺术精神和与传统艺术决裂的巨大勇气,是审美现代性在艺术园地中的卓越代表.

  • 标签: 波德莱尔 唯美主义 艺术精神
  • 简介:表现“短暂的瞬间美”和“从恶中挖掘美”是分析波德莱尔创作与评论中体现“现代性”的关键问题;这样的“现代性”不可避免地给诗人带来了困惑与危机,最终诗人寻求救赎的途径又退回到了过去曾经反叛的古典美。

  • 标签: 波德莱尔 现代性 瞬间美 危机 救赎
  • 简介:以艺术自主为由不认同艺术介入社会的艺术观点.一直像驱散不掉的幽灵在当代艺术领域中回荡.他们拿出了种种现代主义以来的理论来证明艺术必须要为了它的永恒性而保持它的艺术本体.否则的话就会成为其它领域的附属工具。

  • 标签: 艺术美学 现代主义 波德莱尔 艺术本体 当代艺术 艺术观点
  • 简介:传统批评认为经典文学形象是"超历史的个人",具有原型价值,而新历史主义批评家则研究经典形象及其所代表的问题在多大程度上是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习俗的产物。斯蒂芬·格林布拉特进一步提出了"主体形塑"概念,指出文学形象是不同话语对人物及其文化环境的关系反复进行阐释的结果,且阐释非一次性完结,而是一个没有止境的变化过程。"黑维纳斯"是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以其黑白混血情妇让娜·杜瓦尔为原型塑造的经典文学形象。从19世纪中期至今,这一形象在波德莱尔的作品及早期批评和传记中,在T·S·艾略特、本雅明和萨特等人的文学批评著作中,在当代英国作家安吉拉·卡特的改写小说中被不断形塑,先后经历了"致命女性"原型、波德莱尔多维度的他者和具有自主意识的女性主体等几个阶段的变化。形塑的核心是种族和性别视域下的身体。不同话语不断围绕"黑维纳斯"的身体意义进行对话、商讨和争论,塑造了一个承载着复杂历史信息的含混意象。形塑的新变化也揭示了当代话语重构边缘主体、重书庶民历史、质疑经典,瓦解真理的转向。

  • 标签: 经典文学形象 形塑 波德莱尔 “黑维纳斯” 安吉拉·卡特
  • 简介:波德莱尔是法国象征主义的先驱,以往我们更多地关注他对象征派诗人的影响。其实,他的作品很早就引起了俄国文学界的强烈兴趣,他被作为现实主义诗人来接受和解读。本文通过对渡德莱尔在俄国前象征主义时代的译介状况的梳理,用详实的第一手材料再现了俄国现实主义视野中波德莱尔的形象,分析了俄国人早期对波德莱尔现实主义解读的成因。对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视野中波德莱尔形象的研究,有利于更加清晰地把握象征主义从法国向其他国家传播的过程,有利于更加深入地探究俄国象征主义视野中波德莱尔形象的历史渊源,并为中国文学视野中的外国文学家形象的变迁求得一些启示。

  • 标签: 俄国文学 波德莱尔 象征主义 现实主义 雅库博维奇
  • 简介:《腐尸》是诗人波德莱尔献给他的爱人让娜·迪瓦尔的一首情诗。诗歌以差度极大的意象进行对照,表现了诗人想从对美的追求和爱情的陶醉中排除内心的忧郁,最终陷入无限的惆怅和虚空中。诗歌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引发了现代人关于生与死的思考。

  • 标签: 波德莱尔 《腐尸》 情诗 象征主义
  • 简介:【摘要】波德莱尔的现代性意识是现代性讨论的经典个案。从波希米亚视角进入可以为这一话题提供更多的理解向度。即是,波德莱尔具有浓郁的波希米亚生活气质,衍生入他的一系列批评话语,尤其凝练为一个波希米亚美学定义。该定义将鬼魅的现代生活与艺术创造结合起来,对波希米亚生活与艺术的撞击做了一个最经典的反思与回答,成为波德莱尔现代性意识的一个开拓性前奏。可以说,波德莱尔的波希米亚气质对于波德莱尔现代性意识的理解是一个突破性视角,它把发端于浪漫主义时期放浪不羁的文人生活现象提炼为一种诗学原理,即一种非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实践,是艺术家艺术创作感觉不断增生和涌现的重要源泉。而这一点,正是现代生活的诗学核心,为漩涡式的现代生活进驻艺术提供了一个美学平台,延续在后来一系列文化运动中,有着深远的艺术文化史意义。

  • 标签: 气质波德莱尔 波希米亚气质 波德莱尔现代性
  • 简介:郁达夫与波德莱尔分别以小说和诗歌的形式,塑造了“零余者”与“游荡者”这两类文学史上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了20世纪初叶的中国社会和19世纪后期的法国社会在时代转型期中的社会问题以及人们面临的生存困境,尤其是展现的知识分子们当下的精神思索、精神追求与自我救赎,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

  • 标签: 郁达夫 零余者 波德莱尔 游荡者 自我救赎
  • 简介:波德莱尔是法国象征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理论的创建者,其对中国20世纪初产生的象征主义诗歌有重大的影响。穆木天留学日本期间学习法国文学,对法国象征主义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其诗歌创作和理论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通过对波德莱尔与穆木天的比较,探寻穆木天式象征主义的特点,分析穆诗不同于波诗的原因是受日本象征主义的影响。

  • 标签: 穆木天 波德莱尔 比较 日本象征主义影响
  • 简介:习惯上,人们把波德莱尔看成是一个“审丑”的诗人,其实他对美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追求。在《恶之花》中,有许多诗人对自然歌咏的诗句,仔细分析,我们会理解波德莱尔的美学追求,明白他心中的“自然”是怎样的一种境界,从而也就更能读懂他诗的真谛。波德莱尔所钟情的“自然”,实际上是他对未知世界“美”的探寻,因为在他看来,此岸世界的“美”,已不能引起人们的“惊奇”与“颤栗”,必须到来知的世界去寻找和发现“惊奇”。

  • 标签: 波德莱尔 自然 意象 写作美学
  • 简介:李贺与波德莱尔本无生活交集,两人所处社会形态、历史背景与语言文字构成都有诸多差异。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也会体现出相似的历史进程,李贺与波德莱尔生长的社会都属于历史转折与精神文明陷入危机之时。他们以相似的艺术手段,对各自所处的社会生活进行理性再创作,从而揭示社会生活与艺术形象思维的本质规律,给后人留下了丰富多彩、富于个性、真实生动的诗歌典型形象与生活图景。

  • 标签: 李贺 波德莱尔 社会规律 文学规律
  • 简介:“超验主义”是“应和”理论的理论背景,也是后来整个象征主义运动和思潮的安身立命之处。作为理论的“应和”与作为主义的“象征”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区别在于,前者由波德莱尔提出,而后者是波德莱尔去世后由魏尔伦、兰波和马拉美等所表征出来的;前者是一种哲学美学理论,而后者是一种下降到可操作(实践)层面的“主义”。其联系在于,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宇宙观,而后者则为前者“趟”开了向欧洲乃至全球扩展的具体路径。如果说魏尔伦、兰波对作为主义的“象征”的贡献在于对诗歌“音乐至上”和音色相通的呼唤,马拉美的贡献就在于类推、暗示方法的树立。事实上,作为主义的“象征”是将“应和”理论推向全球的一个中介。

  • 标签: 应和 象征主义 魏尔伦 兰波 马拉美
  • 简介:本文通过将波德莱尔的《腐尸》与兰波的《奥菲利亚》做对比,寻求找出两位象征主义诗人在对同一主题进行表达时的不同表达方式。一首让读者体会到一种诉说恶的畅快淋漓,一首给人以纯真、美丽与宁静的感觉。本文在对比中找出了两人的相同与相异之处。诗人兰波所提出的通灵论思想正是对波德莱尔诗歌二元美学观的继承与发展,兰波的纯真好似来自天堂的孩子,而波德莱尔却好似撒旦之子,论文通过《腐尸》和《奥菲利亚》两首诗论证了这一点。

  • 标签: 诗歌二元美学观 通灵论 腐尸 奥菲利亚
  • 简介:散文诗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是人类文艺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共生文体,尽管在各个国家的文学中都有散文诗文体的萌发情况,成熟的散文诗文体却首先问世于法国,波德莱尔成为世界散文诗的鼻祖。这与法国的国情相关,它是反抗古典主义的文体规范的结果,也是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在文体革命上的胜利,是法国诗歌走向“自由化”、“散文化”的现代化道路的结果。

  • 标签: 文体 法国 波德莱尔 散文诗 创始人 原因
  • 简介:波德莱尔这三首“献给维克多·雨果”的诗均创作于1859年,是《恶之花》发表两年后的事。这一时期前后,是波德莱尔艺术创造力最为勃发的阶段。

  • 标签: 地狱 忧郁 生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