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患者男,61岁,发现左侧阴囊肿胀2年,伴坠胀感,无发热、疼痛、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9个月前在当地医院因"睾丸鞘膜积液"行手术治疗,40d后症状复发,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侧睾丸鞘膜腔积液"收入院.查体:左侧阴囊明显增大,睾丸肿大,大小约6.0cm×5.0cm×5.0cm,质地韧,无压痛.超声检查:左侧睾丸体积明显增大,大小约5.9cm×4.9cm×4.6cm,边界尚清,形态饱满,内回声不均匀,未见正常睾丸组织回声,代之以多处回声减低区及类圆形低回声结节(图1),结节大者约3.4cm×2.6cm×2.4cm,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匀(图2),右侧睾丸及附睾未见明显异常;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左侧睾丸内血流信号明显增多,测及动脉血流频谱,Vmax=35.7cm/s,RI=0.62(图3).……
简介:摘要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瘤(BPDCN)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全世界报道儿童病例不足百例。BPDCN临床进展呈高度侵袭性,极易累及骨髓,复发率高,中位生存期不足2年。BPDCN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多采用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综合治疗方案。为了提高对BPDCN的认识,本文对BPDCN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展、预后以及儿童病例特点进行综述。
简介:24岁女性患者,腰腹部出现红褐色斑疹和斑片6个月。皮肤科情况:腰腹部散在分布直径0.5~2cm红褐色斑疹及斑片,触诊浸润感明显。组织病理检查见皮肤内成熟浆细胞呈团块状浸润;免疫组化显示浆细胞为多克隆增殖。诊断:皮肤浆细胞增多症。治疗:口服雷公藤多苷、外用复方曲安奈德乳膏3个月效果不佳;调整治疗为醋酸泼尼松15mg每日1次、沙利度胺50mg每日2次口服,治疗2个月后,皮损变平,触诊浸润感减轻。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6月收治的1例BPDCN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有皮肤受累,肿瘤细胞有大伪足,高表达CD123,且CD4、CD56阳性,cCD3、MPO、cCD79a、CD19阴性,符合BPDCN表现。结论BPDCN的临床表现及细胞形态缺少特异性,主要借助免疫表型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主因阴茎,包皮局部溃疡伴增生性红色斑块1年、分泌物增多1个月,于2012年12月就诊。1年前,患者发现阴茎、包皮内侧出现凹陷性溃疡,自觉龟头发红伴分泌物增多,曾按扁平苔藓予以外用消炎软膏治疗,治疗期间分泌物明显减少,但红斑未见好转,且红斑处逐渐出现增生样损害。1个月前,患者自觉分泌物增多。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头痛、头晕及口腔溃疡,无疲乏感及全身肌肉酸痛,二便正常。既往体健,20年前有非婚性接触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包皮内侧3cm大小增生性斑块,表面湿润潮红,边界清楚,质中,无压痛感。尿道口、龟头及包皮内侧少许乳白色脓性分泌物(图1),伴轻微腥臭味;肛周皮肤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培养、真菌镜检、真菌培养均阴性。组织病理检查:黏膜大部分缺失,真皮大量浆细胞浸润,少许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图2a,2b)。诊断:浆细胞性龟头炎。治疗:0.1%他克莫司、夫西地酸局部外用。建议感染控制后行包皮环切术。治疗2周后随访,红斑减轻,分泌物消失。4个月后(2013年04月17日)随访,患者病情反复,未坚持使用他克莫司,自述龟头部位可见红斑,时有明显分泌物,伴痒感,局部温水清洗后症状可减轻,随访期间患者未行包皮环切术,后失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龈浆细胞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牙龈浆细胞肉芽肿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形态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3例,男性2例;年龄41~58岁,平均46岁;3例病变位于上牙龈,2例位于下牙龈,病变平均为2.5cm×2cm×1.5cm大小。巨检病变表面光滑,个别病例伴有小的糜烂,呈息肉或结节状。镜检病变表面被覆鳞状上皮,部分上皮增生,病变内纤维母细胞及血管增生,间质为疏松的黏液样基质和胶原,间质中可见大量以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细胞浸润,呈弥漫或多结节状排列;浆细胞分化成熟,局部可见透明小体。免疫组化示浆细胞呈κ和λ轻链多克隆表达。结论牙龈浆细胞肉芽肿是一种少见的肿瘤样病变,生物学行为良性,其诊断需结合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并需与其他富于慢性炎细胞的肿瘤性病变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