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温和灸结合西药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和灸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率(HeartRate,HR)、心输出量(CardiacOutput,CO)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对慢性心衰均有效,但治疗组疗效较好。结论:温和灸结合西药治疗慢性心衰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简介:目的:观察艾灸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予艾灸结合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对照组60例,予单纯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功能评分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亦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灸法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纯盐酸倍他司汀治疗。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隔药灸脐法结合针刺治疗心肾不交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06-2022.12我院针灸科就诊的心肾不交型原发性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给予隔药灸脐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睡眠质量及中医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脐法结合针刺治疗心肾不交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睡眠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神阙隔药盐灸治疗的帕金森失眠 疗效。 方法选取欧阳群教授神阙穴 隔药盐灸 进行治疗帕金森失眠 40 例,一次 /d,一次 45min,治疗 2 周为一疗程,治疗一疗程后观察疗效。 结果 40 例患者中,痊愈 24 例,占 60.0%,有效 15 例,占 37.5%,无效 1例,占 2.5%,总有效率为 97.5%。 结论从神阙穴入手,运用欧阳群教授的神阙穴 隔药盐灸的方法治疗帕金森失眠的艾灸疗法 疗效持久、无副作用、操作易掌握。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分析神阙隔药灸对阳虚质人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广州市增城区中医院治未病科门诊最终全部完成本次临床研究的阳虚质志愿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阳虚质志愿者门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42.36±10.94)岁,采取神阙隔盐灸治疗;观察组30例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41.86±10.54)岁,应用神阙隔药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转化分数及治疗效果。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60名受试者均顺利完整地完成了治疗疗程。观察组志愿者治疗后转化分数<30分非阳虚质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36.67%(11/30)比6.6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4 2,P=0.001 3);观察组治疗后转化分数≥40分阳虚质者比例少于对照组[30.00%(9/30)比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79 2,P=0.001 0)。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转化分数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291 4、7.081 5,均P<0.000 1);而观察组治疗后转化分数低于对照组[(36.82±10.76)分比(47.75±11.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5 8,P=0.000 4)。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3%(28/30)比40.0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00 0,P=0.001 5)。结论神阙隔药灸治疗方法可以明显地改善阳虚质人群,提高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阳虚质人群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隔药灸所用苗药的不同特性对模型家兔穴位部位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探索苗药隔药灸治疗时,其辛热特性对穴位的刺激作用。方法:卵蛋白法制备类风湿性关节炎家兔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艾灸组、辛热苗药-三百棒组、辛热苗药-白条松组、平性-青风藤组、寒性-三加皮组,空白组只造模不干预,艾灸组采用直接灸的治疗方式,药物组隔药灸治疗,ELISA、PCR方法检测穴位刺激相关神经递质——SP(P物质)、CGRP(穴位局部降钙素相关蛋白肽)含量,比较穴位刺激作用强度。结果:ELISA检测表明,与平性药青风藤、寒性药三加皮相比,辛热苗药三百棒、白条松作为隔药灸用药促进穴位部位SP、CGRP更具显著性(P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督药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7年2月—2017年9月,医院收治的32例椎动脉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针刺组和督药灸组,每组各16例。每组予常规针刺、督药灸治疗,共治疗4周,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计分表和TCD的改善情况,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控制+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基底动脉(BA)、右侧椎动脉(RVA)和左侧椎动脉(LVA)的及右侧椎动脉(RVA)的收缩峰值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督药灸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组。结论督药灸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更确切,优于单纯针刺法。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混元灸结合针刺治疗胃脘痛1例,观察针与灸结合的方法对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首先采用混元灸艾灸中脘穴、气海穴温补脾阳,再结合针刺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治疗。结论应用混元灸及针刺治疗脾阳虚夹肝郁型1例胃脘痛疗程短、效果好,体现在中医辩证理论的指导下,合理运用刺灸方法,在针灸临床中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