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时间1899年10月18日(清光绪二十五年)地点云湖桥山塘湾闽运家。人物运——字壬秋,男,67岁,国学大师。世人尊称“湘公”。齐白石——原名齐纯芝,男,37岁。张仲阳——男,40来岁,铁匠。陈春君——女,38岁,白石妻,农妇。管家——男,50来岁,王府管家。其他看戏的、唱戏的男女老少若干。

  • 标签: 王闿运 国学大师 齐白石
  • 简介:[1](P523)运曾与弟子廖春如言立志为学的意义,运认为为学亦须尚问,运非常强调在教育中

  • 标签: 教育观简论 王闿 运教育观
  • 简介:运是晚清宿儒,以“经学文章”闻名埴坫①,其于词也造诣颇深。陈乃乾称其“余事及词,有《湘绮楼词选》,取舍不同于人,所作亦能自名一家”②,《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也赞其“自为词家一代作手”③。但关于运的词派归属问题,学界却颇有争议。

  • 标签: 王闿运 宗派 词学 四库全书提要 归属问题 陈乃乾
  • 简介:清末著名学者(kai)运曾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讲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很有名气。袁世凯篡位后在北京执政,为装饰门面,派专人到

  • 标签: 袁世凯 辛亥革命后 翰林院 史馆 装饰 湘潭
  • 简介:  在晚清至民国的史页上,湘绮楼主人运称得上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曾这样评介他:"运,字壬秋,湘潭人.咸丰三年举人.幼好学,质鲁,日诵不能及百言.发愤自责,勉强而行之.昕所习者,不成诵不食;夕所诵者,不得解不寝.于是,年十五明训诂,二十而通章句,二十四而言礼.考三代之制度,详品物之所用,二十八而达微言,张,申何学(汉代经学家何林),遂通诸经.潜心著述,尤肆力于文,溯庄(庄子)、列(列子),探贾(贾谊)、董(董仲舒);其骈俪则揖颜(颜延之)、庾(庾信),诗歌则抗袁(袁宏)、左

  • 标签: 楼王 湘绮楼 王闿
  • 简介:运为近代诗坛汉魏六朝派代表人物,其天性好游与壮游旷览,成就了其近代山水诗人的地位.其诗笔既涉及故乡湖湘山水,亦描绘江南、西北、西南异乡风光;体裁以五言诗为主,有汉魏六朝绮靡之风,亦不乏七古长篇,学盛唐之长.山水诗与以龚自珍为代表的近代山水诗借山水寄寓政治理想的主体范式不同,基本上是单纯的模山范水,或抒发一己之情怀.山水诗于近代诗坛盛行宋诗之时,独树一帜,增添了异样风景,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 标签: 王闿运 山水诗 汉魏六朝派 宋诗
  • 简介:[1](P523)运曾与弟子廖春如言立志为学的意义,运认为为学亦须尚问,运非常强调在教育中

  • 标签: 教育观简论 王闿 运教育观
  • 简介:光绪十五年九月五日.苏州。这天,有人约运吃饭,因下大雨,轿夫不肯去,就借钉鞋步行前往。仆人不认识路.弯来绕去,运只好亲自问路.好不容易才找到,吃得也不太合心。吃完后准备到刘树棠那里坐一坐。刘是的老朋友.时任江苏按察使。

  • 标签: 王闿运 彭年 仆人
  • 简介:运在创作中秉承以诗写史、补史、证史的传统精神,追写时事,大胆讥评,突破了其“自发性情,与人无干”的诗歌创作主张。他的诗或展现战争造成的社会动乱,或描摹百姓的苦难生活和悲惨遭遇,或揭露清廷政权的腐朽及官僚的昏庸凶残,真实再现了他一生所历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夜,即中国社会大变革来临之际广阔的社会图景,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颇具汉魏六朝诗之风采。

  • 标签: 王闿运 诗歌 战争动乱 民生疾苦 政权腐朽
  • 简介:<正>运(1933-1916)字壬秋,号湘绮,湖南湘潭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学者和教育家。运幼年随祖母习书识字,7岁时从善化李鼎臣学习五经。初学时不慧,日诵不尽百言,又不能尽解,为同垫者所嗤。运益加刻苦,所习不诵即不食。9岁时,毕诵五经。后因家贫不能延师,随家人读经史词章,早晚不辍。15岁时,已明训诂。后又从私垫。塾师不喜杂学,而玉运不喜科举之业,常读《楚辞》等未见之杂书,塾师常从后掣其卷而藏之。运益愤,愈发博览群书。17岁时应童子试,18岁时问学城南书院长陈尧农、长沙熊雨胪,被先生称为奇才。19岁时补诸生。运此时曾有用世之志,习书非仅训诂词章,意欲通经致用。21岁后,运开始外游,曾到江西、武昌等地。26岁至省城入试,中第5名举人。28岁时入京应礼部试。户部尚书肃顺

  • 标签: 中国近代史 通经致用 科举 尊经书院 江西 李鼎
  • 简介:1914年3月12日,北京前门火车站走出一个奇怪的老头——身穿马褂、袍子,腰间系一只绣花荷包,脑后垂一条小辫,足蹬红缎鞋……这个老头便是大名鼎鼎的运,他此番来京,为的是接任中央国史馆馆长。而撺掇此事的,正是亲自来车站接他的高徒杨度。运"纵横计不就"运那身行头,很容易给人造成一个假象,以为他是野老者流。实际上他和他的学生杨度一样,都是有着极大政治抱负的人——运以八十高龄重出江湖.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学生杨度要借他的名望为自己加分,在袁世凯面前大打老师牌;另一方面,也与阎运本人“久有凌云志”有关系。

  • 标签: 王闿运 杨度 王学 政治抱负 火车站 袁世凯
  • 简介:运一生喜论兵事。在兵事议论中,他提倡统治者为政当秉承“假之勿忧”的历史传统,重现实反思中的历史省察,主张在兵事战备中知己知彼,并曾亲身参与兵事谋划。运重视史学研究中的史识与史才,强调史学研究于现实问题的致用价值,提倡秉笔为史,以史为鉴。在晚清时期,运的“史学以应世”的史学观既是对中国经世致用优良传统的继承,又顺应了变革时代的学术趋势。

  • 标签: 王闿运 兵事 史学
  • 简介:运是晚清湖湘派诗人的首领,他在论诗时多次提到"以词掩意",这和他对"文"的认识有关。他强调"文"所具有的"隐""曲"等方面的特征,认为"意"需要以"词"掩之,反对在诗中"露意"或者"意多于词"。在这种诗学思想指导下,运对于历代诗歌梳理出两大体系,试图打破宋明以来宗陶的诗学体系,进而树立以谢灵运为宗的谱系。运的"以词掩意"观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常州今文学派治经路径的影响,另外也受到了王夫之诗学思想的影响。运"以词掩意"观的宗旨在于批判当时宋明理学的诗学观,将诗歌从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理学框架中解脱出来,进而为晚清士人寻求新的思想资源提供可能性。

  • 标签: 王闿运 清代诗学 以词掩意
  • 简介:谭延是进士出身,入翰林院,有很高的学养。民国初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因伙食不好,每天进餐时大吵大闹,弄得杯盘狼藉,秩序混乱。学校当局无法制止,请当时的湖南都督谭延到校训话。

  • 标签: 对联 师范学校 民国初年 秩序混乱 湖南省 翰林院
  • 简介:谭延、程潜和唐生智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所进行的北伐战争中,分任北伐军中的三个军长。史传“无湘不成军”,北伐最初组建的八个军,湘军就占有三个,它们是谭延阎的第二军,程潜的第六军和唐生智的第八军。

  • 标签: 治军 北伐战争 唐生智 北伐军 程潜
  • 简介:摘要:谭延被认为是立宪派、国民党“左派”人物,这样的定位有失偏颇。谭延的表现既不同于诸如康、梁等立宪派,也不同于不论是邹鲁、谢持的老“右派”抑或是蒋介石、戴季陶等新“右派”。那么,就其界定则自有特殊性。

  • 标签: 谭延闿 革命派与立宪派 “左派”与“右派” 民国史
  • 简介:阅世深沉意绪平,剩将柔翰作干城。漫嘲伴食无才思,阔笔饶渠气象清。谭组庵以贵介公子,居民国鼎鼐,通权达变,释躁平矜,出将入相,身名俱泰。其人少负清望,与陈散原、谭壮飞同为湖湘一代俊彦,以末科会元跃登龙门,逍遥翰苑,读书养气,颇具儒风。辛亥鼎革,乘时而起,绾篆督湘,力倡联省自治,而三任三黜,徒呼奈何。后赞襄孙逸仙,北伐功成,得主国府,转理行政院,乃无一策匡时、

  • 标签: 书绝句 绝句评 评谭延闿
  • 简介:过去人们在论及辛亥湖南光复前后这段历史时,一般都认为立宪派、谘议局议长谭延在革命高潮到来时投机革命;焦达峰、陈作新正副都督被杀,系谭延为首的立宪派发动政变篡权,谭延有主谋之嫌;政变之后,谭延做了都督,湖南的政权落到立宪派手中;等等。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违史实。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澄清事实,还历史以原来的面目。

  • 标签: 焦达峰 谘议局 都督府 革命党人 革命高潮 余诚格
  • 简介:摘要:清末民初,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上,谭延与林伯渠分属于立宪派与革命派,谭延以立宪共和作为自己的政治追求,林伯渠则以同盟会的纲领为行动准则。随着中国社会局势以及湖南局势的发展,两个人逐渐有了交集,有了一系列的合作与斗争。

  • 标签: 谭延闿 林伯渠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