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由于高考没有体育加试项目,就没有了进行田径教学的动力,加之田径项目的教学普遍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所以田径课余训练的时间比较少。田径课余训练对文化课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从长期的教学中提出了对高中田径课余训练的建议。
简介:摘要少年田径教学与训练,除了遵循一般的田径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外,还要结合少年身心特点进行科学的教学与训练。本文就这个问题做一点探讨。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训练强度对运动员血浆游离DNA(cf-DNA)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以期为运动训练负荷监控提供新型标志物。方法:60名田径运动员随机分为三组:低强度训练组,中强度训练组和高强度训练组,在标准400m跑道上,分别进行60%、75%和90%HRmax(最大心率)强度训练(跑步)20min,测定训练前后cf-DNA、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淋巴细胞促凋亡因子(Bax)和抗凋亡因子(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低强度训练组和中强度训练组各指标在训练前后均无显著性变化。高强度训练组训练后即刻,cf-DNA升高了110.0%(102.23±21.37pg/μLvs48.67±12.72pg/μL,P〈0.01),淋巴细胞凋亡率升高了72.5%(7.16±1.05%vs4.15±0.55%,P〈0.01),Bax/Bcl-2比值升高了82.6%(0.42±0.10vs0.23±0.07,P〈0.01)。结论:cf-DNA具有训练强度依赖性,可能是运动训练负荷监控与组织损伤早期、敏感的新型标志物;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参与了高强度训练后cf-DNA的升高。
简介:摘要对体育类高考学生,训练方法、训练效果是关键。内协调,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动员肌肉参与的能力,可以形象地理解为神经系统动员相关肌肉群参与的数量与质量。本文借助短跑整合内协调机能,采用实践、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比较等综合方法,对有无整合、怎样整合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并针对探索结果,进行了《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等层面的相关理论的分析与思考。探讨证明,在训练课中长期加入3~6秒形式多样的快速跑,时间间隔30秒,不光对学生的短跑有益,对其他成绩的提高也有显著的效果。
简介:为探讨全身振动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方法的不同作用以及为振动力量训练更好的应用于运动训练实践活动中提供参考,我们以上海体育学院24名田径跳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经6周力量训练后。发现全身振动力量训练结合传统力量训练方法的实验组,其CYBEX等动练习机上的峰力矩、每次作功、平均作功、到峰力矩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只进行传统力量训练方法的对照组。提示振动力量训练能够更有效的提高田径跳跃运动员起跳腿的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