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百日咳综合征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影响住院危险因素,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9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489例百日咳综合征患儿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等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影响住院危险因素。结果年龄<3个月占53.17%,3~6个月占24.13%,>6个月占22.70%。患儿均有痉挛样咳嗽,其他症状发生率依次为喘息32.11%、咳嗽后青紫7.16%、呼吸困难3.27%、咳嗽后吸气性回声2.04%。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升高占75.05%,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占73.62%,CRP升高占13.29%,血小板计数升高占85.89%。病原学检测阳性率61.15%,病毒检出率为35.58%,细菌检出率为30.47%,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为13.70%,单一病原排序前5位是鼻病毒(24.57%)、肺炎支原体(16.46%)、肺炎链球菌(10.57%)、呼吸道合胞病毒(8.85%)、流感嗜血杆菌(8.11%);混合感染占17.79%,其中病毒混合细菌占62.07%,病毒混合肺炎支原体占19.54%,细菌混合肺炎支原体占13.79%,病毒、细菌及肺炎支原体混合占4.60%。季节以春、夏季最为多见,占73.00%,其次为秋季19.02%,冬季7.98%。住院≥14 d的患儿中重症肺炎、先天性气道发育畸形、先天性心脏病、胃扭转、喘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住院<14 d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54.920、13.986、4.770、19.966、6.891,P均<0.05)。结论百日咳综合征多见于6个月以下患儿,以春夏季多见,痉挛样咳嗽是特征性临床表现,血常规提示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升高,感染病原依次是病毒、细菌和肺炎支原体,前3位病原体依次是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年龄<1岁易发生混合感染。有喘息症状、病情重、有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先天性心脏病、胃扭转是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鹭鸶咳丸治疗对小儿百日咳综合征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62例小儿百日咳综合征患儿,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采取鹭鸶咳丸治疗措施,对照组罗红霉素颗粒治疗措施。比较两组的治疗对患儿的情绪影响效果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治愈16例,治疗有效14例,治疗无效1例;对照组患儿治愈10例,治疗有效15例,治疗无效6例。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80.65%),P<0.05。结论对小儿百日咳综合征实施鹭鸶咳丸治疗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治疗作用,充分满足患儿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可帮助患儿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减轻患儿的不良情绪,治疗满意度高,临床价值值得被认可。
简介:摘要:百日咳,又称“顿咳”或“鸡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影响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尽管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百日咳的发病率有所降低,但其在部分地区仍然流行,对儿童健康构成威胁。百日咳具有高度传染性,且病程较长,若不及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因此,了解百日咳的病程、临床表现及有效的护理方法,对于减轻患儿的痛苦和促进康复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百日咳综合征患儿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科室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百日咳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常规组各60例,给予常规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遵证护理措施,主要对患儿的住院时间和出现的并发症情况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观察组患儿实施遵证护理干预后,其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对百日咳综合征患儿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以及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对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