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眼内是临床上严重的感染性眼病。对视功能及眼球组织损害严重,预后差,常引起视力丧失,眼球萎缩严重后果。常见原因为眼球穿透伤后感染的微生物侵入眼内生长繁殖引起。内源性少见,是由身体内其他部位微生物扩散眼内引起。糖尿病是由多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代谢疾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糖尿病基础病变是微血管痉挛,容易并发各种感染。眼内临床特点:病变发展快,眼痛、头痛、视力严重下降,球结膜高度水肿、充血,角膜水肿、角膜混浊,前房渗出或积脓。玻璃体混浊或脓肿形成。内源性眼内,因无眼外伤病史,早期不容易引起重视。因发病急,就诊晚,伴有糖尿病患者,病情更重,须引起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避免眼部产生严重损害。

  • 标签: []眼内炎,内源性,糖尿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对于外伤性眼内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初诊的外伤性眼内51例(51只眼)为观察组,同期1∶1配对的白内障51例(51只眼)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PCT、白细胞(WBC)及中性粒细胞(NE)检测的差异性与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CT对外伤性眼内诊断的价值,并探究PCT、年龄、性别、就诊前天数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PCT与WBC及NE有良好的相关性,观察组的这3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T的中位数为0.045,截断值为0.0305,PCT预测眼内的相应灵敏度为82.4%,特异度为92.2%,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9,95%CI(0.807,0.951),高于WBC和NE的AUC,且三者联合检测对外伤性眼内诊断价值更大(AUC=0.966)。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是患眼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初入院时的PCT值与预后无关。结论PCT对外伤性眼内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作为眼内诊断和治疗的参考指标。PCT值>0.030 5 ng/mL时可考虑全身使用抗生素。

  • 标签: 血清 眼内炎 眼损伤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ROC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 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发生的原因分析及 护理 干预 对策 。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收治的 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急性眼内 9 例患者 , 分析他们发生急性眼内的原因、制定护理 干预 对策 。 结论 降低白内障术后并发急性眼内的发生率 , 高危因素 : 患者年龄大、患有糖尿病、眼部或全身其他部位存在炎症、手术环境、手术操作及手术器械灭菌不达标等;有效护理 干预 对策:术前有效地泪道冲洗,术中应用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做好卫生宣教工作等 。

  • 标签: 白内障 眼内炎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49例儿童感染性眼内的致病因素、致病菌谱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10月至2018年5月诊治的儿童感染性眼内49例(49眼)的临床资料。分别抽取玻璃体进行细菌培养,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其中男32例,女17例,年龄范围2~12岁。主要致病因素为眼外伤,其次为眼部手术,共培养出细菌21株,真菌1株,病原菌培养检出率为44.89%(22/49),G+球菌是主要感染菌种(72.7%,16/22),以葡萄球菌属细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敏感。依据患儿感染性眼内的严重程度,分别行玻璃体内注射抗生素(8例)、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注射抗生素(7例)、玻璃体手术联合眼内硅油填充(24例)和玻璃体手术联合气体填充(10例)。视力提高35例,视力不变8例,视力下降6例。结论儿童感染性眼内以眼外伤为主,G+球菌是主要感染菌种,早期玻璃体手术是治疗儿童感染性眼内最有效的措施。

  • 标签: 眼内炎,感染性,儿童 细菌 因素,致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患者眼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就其主要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手术患者60例,将眼内患者分为发生组,将未出现眼内患者分为未发生组,收集其基础资料和临床信息,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白内障术后患者出现眼内的相关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选取60例患者中,有9例出现眼内,发生率为1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手术时间≥10 min及白蛋白<35 g/L为导致患者出现眼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手术时间≥10 min及白蛋白<35 g/L为白内障手术患者发生眼内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上述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减少眼内发生的同时,促进疾病快速康复。

  • 标签: 白内障 眼内炎 危险因素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对现代医疗护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眼科的患者不断增多,并且眼部属于特殊、敏感的重要部位,护理不到位严重的时候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护理人员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整体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改善当前眼科护理质量。本文基于眼科手术眼内抗感染护理策略展开论述。

  • 标签: 眼科手术 眼内 抗感染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随着微量标本和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发展,极少量眼内液标本可同时提供多种重要的眼内微环境信息,为多种疾病的诊断、监测和随访提供重要的定性和定量依据。为规范眼内液标本的采集过程,明确各种眼内液检测手段的实用价值及眼内液检测本身在眼科临床实践中的地位,本文介绍了房水和玻璃体标本的采集方法和要点以及多种常用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讨论了眼内液检测的总体原则,以期为眼科临床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13-31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玻璃体切除玻璃体腔注药治疗感染性眼内的手术护理配合内容。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01月~2019年01月行玻璃体切除玻璃体腔注药治疗的50例感染性眼内患者,根据其手术结果总结护理方法。结果:48例眼内炎症得到有效控制,均保存眼球,35例患者的眼视力均显著提高,取得颇为满意的手术效果。结论:感染性眼内围术期除了完善手术各配合工作,还应以提高患者依从性为核心导向开展精细化的护理干预。

  • 标签: 玻璃体切除 玻璃体腔注药治疗 感染性眼内炎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 玻璃体切除玻璃体腔注药治疗感染性眼内的手术护理配合 内容。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7 年 01 月~ 2019 年 01 月行 玻璃体切除玻璃体腔注药治疗 的 50 例 感染性眼内 患者,根据其手术结果总结护理方法。 结果: 48 例眼内炎症得到有效控制,均保存眼球, 35 例患者的眼视力均显著提高,取得颇为满意的手术效果。 结论: 感染性眼内 围术期除了完善手术各配合工作,还应以提高患者依从性为核心导向开展精细化的护理干预。

  • 标签: 玻璃体切除 玻璃体腔注药治疗 感染性眼内炎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病原菌特点、耐药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患者800例,按照是否发生术后感染性眼内分为感染组13例与未感染组787例。术后感染性眼内患者行前房和/或玻璃体穿刺,无菌采集标本分离鉴定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耐药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感染性眼内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感染性眼内13例中,分离病原菌14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85.71%(12/13)。主要病原菌表皮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占57.14%。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BMI、合并高血压、手术切口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60岁感染率(3.11%)高于年龄≤60岁(0.45%),合并糖尿病感染率(6.15%)高于无合并糖尿病(1.22%),手术时间>20 min感染率(6.98%)高于手术时间≤20 min(0.98%),玻璃体溢出感染率(7.55%)高于无玻璃体溢出(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728、6.256、13.717、8.801,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20 min和玻璃体溢出为影响术后感染性眼内危险因素。结论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受多因素影响,为降低感染性眼内发生,需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 标签: 白内障 术后感染性眼内炎 病原菌 革兰阳性菌 真菌 耐药性 年龄 糖尿病 手术时间 玻璃体溢出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行 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术治疗化脓性眼内患者的护理 方法。 应用在化脓性眼内的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7 年 01 月~ 2019 年 01 月收治的 40 例化脓性眼内患者,根据其治疗结果他,探讨总结护理方法。 结果: 40 例患者眼部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治疗后视力提升病例数显著多于治疗前,所有患者康复出院,均未发生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 化脓性眼内是一种严重损害患者眼部功能的高危急症,开展护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及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此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玻璃体切除 化脓性眼内炎 护理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行 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术治疗化脓性眼内患者的护理 方法。 应用在化脓性眼内的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7 年 01 月~ 2019 年 01 月收治的 40 例化脓性眼内患者,根据其治疗结果他,探讨总结护理方法。 结果: 40 例患者眼部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治疗后视力提升病例数显著多于治疗前,所有患者康复出院,均未发生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 化脓性眼内是一种严重损害患者眼部功能的高危急症,开展护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及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此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玻璃体切除 化脓性眼内炎 护理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期存留的眼内金属异物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眼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长期存留的眼内金属异物7例(7只眼)的临床资料。记录异物存留时间,异物大小、位置、并发症、最佳矫正视力和视网膜情况。结果7例均行玻璃体切除术及晶状体手术并眼内异物摘出术。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视网膜均平伏,末次随访视力提高3眼,视力不变4眼,无视力下降者。异物存留时间为2个月~20年,平均为(7.66±9.12)年。异物均较小,多位于眼底周边部。并发症包括外伤性白内障者7例,继发性青光眼者2例和葡萄膜炎者1例。结论长期存留眼内金属异物位于眼底周边部者无视网膜脱离,易于漏诊。眼外伤患者均应进行X线检查,最好是CT检查,以免漏诊。

  • 标签: 眼异物,金属性,长期存留 摘出术,异物,眼内 并发症 漏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型眼内异物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眼内异物580例(580只眼)中大型异物62例(62只眼)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2年。观察大型眼内异物的临床特征,分析预后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大型异物(长≥10 mm或宽≥4 mm或厚≥3 mm)占同期眼内异物的10.69%(62/580)。男58例,女4例。年龄范围1~62岁,平均(39.7±11.7)岁。其中磁性异物41例(66.13%)。在工作场所受伤者最多,共45例(72.58%)。一期行眼内容摘除术者2例,其余60例均行二期眼内异物摘出联合玻璃体切除、晶状体摘出及硅油填充等手术。术后最终取出硅油并保存眼球者37例(59.68%),未取出硅油者20例(32.26%),三期行眼内容摘除术者3例(4.84%)。最终视力:无光感者8例,光感~手动者19例,数指~0.04者11例,0.05~0.25者22例,≥0.3者2例,总体视力(logMAR)优于术前(t=7.703, P=0.000)。最终视力与术前视力有相关性(r=0.516, P=0.000)。异物长度与最终视力无相关性(r=-0.227,P=0.096),异物宽度和伤口长度均与最终视力有相关性(r=0.375, 0.453;P=0.003,0.000)。按有无虹膜脱出/嵌顿、晶状体脱出、后极部视网膜伤口、视网膜坏死及视网膜脱出分别分组,具有相应伤情组的最终视力较无相应伤情组差(P<0.05)。结论大型眼内异物的预后与术前视力、异物宽度、伤口长度及视网膜损伤程度有关。

  • 标签: 眼异物 玻璃体切除术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治疗手段,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uveal malignant melanoma,UM)、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RB)和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primary vitreoretinal lymphoma,PVRL)基因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针对UM患者,GNAQ/GNA11基因的突变率超过90%,GαQ和Gα11蛋白抑制剂FR900359或其衍生物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治疗选择。蛋白激酶C和ERK激酶抑制剂联合治疗可能改善转移性UM患者的治疗反应。针对Yes相关蛋白的靶向治疗策略可能是未来治疗UM的有效手段。Nutlin-3a是MDM2-p53相互作用的小分子抑制剂,它在高浓度时可杀死视网膜母细胞株。SYK抑制剂是开发中的RB治疗潜在靶点。沉默CKS1B基因可以抑制RB细胞的生长和侵袭。伊布替尼可能预防或延迟CD79B阳性PVRL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62-265)

  • 标签: 靶向治疗 眼内恶性肿瘤 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 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25 G眼内照明辅助巩膜扣带术(scleral buckling)治疗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7例(37眼)。均行25 G眼内照明辅助巩膜扣带术,随访6~12个月。结果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35眼,占94.59%。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0.4者2眼(5.41%),术后BCVA≥0.4者12眼(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0,P=0.003)。结论25 G眼内照明辅助巩膜扣带术治疗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操作较传统巩膜扣带术直观、精确,易于发现周边部细微病变。

  • 标签: 脱离,视网膜,孔源性,单纯 扣带术,巩膜 照明,眼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