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青稞麸皮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用β-葡聚糖检验试剂盒法测定提取样品中β-葡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青稞麸皮β-葡聚糖适宜采用水提+碱提的提取方法进行提取,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提取温度55℃,水提时间2h,碱提pH值8.0,碱提时间1h,在此条件下青稞β-葡聚糖提取率为68.12%。

  • 标签: 青稞 Β-葡聚糖 提取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念珠菌细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检测的体外影响因素;方法实验组将白色假丝酵母菌用正常血浆、无热原蒸馏水、0.9%的生理盐水、0.02%两性霉素B生理盐水和0.75%氟康唑生理盐水稀释为0.5麦氏单位(含白色念珠菌1X107CFU/ml),对照组将上述各液稀释100倍,采用免疫沉淀试验(G试验)检测其10次(1-3)-β-D葡聚糖含量,并进行体外培养,以此探讨生理盐水、抗真菌药物对(1-3)-β-D葡聚糖体外检测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中,正常血浆葡聚糖含量为(92.5土14.2)ug/l,蒸馏水组含量为(94.5土15.2)ug/l,生理盐水组含量为为(93.6土14.8)ug/l,两性霉素B组含量为(95.5土16.2)ug/l,氟康唑组(97.3土16.8)ug/l,经统计检验组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中正常血浆含量为(6.8土2.7)ug/l,蒸馏水组含量为(6.1土2.4)ug/l,生理盐水组含量为为(7.3土2.0)ug/l,两性霉素B含量为(6.8土2.5)ug/l,氟康唑组(6.7土2.8)ug/l,经统计检验组间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体外真菌细胞壁(1-3)-β-D葡聚糖含量变化与液体介质的无关,与真菌治疗药物无关,与念珠菌数量密切相关。

  • 标签: (1-3)-&beta -D葡聚糖 体外检测 两性霉素B 氟康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菌细胞壁(1-3)-β-D葡聚糖体外检测的影响因素。方法实验组将白色假丝酵母菌分别用正常血浆、无热原蒸馏水、0.9%的生理盐水、0.02%两性霉素B生理盐水和0.75%氟康唑生理盐水稀释为0.05麦氏单位(含白色假丝酵母菌1×107CFU/ml),对照组将上述各液稀释100倍,采用免疫沉淀试验(G试验)检测其10次(1-3)-β-D葡聚糖含量,并进行体外培养,以此探讨生理盐水、抗真菌药物对(1-3)-β-D葡聚糖体外检测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中,正常血浆葡聚糖含量为(92.5±14.2)ug/L,蒸馏水组含量为(94.5±15.2)ug/L,生理盐水组含量为为(93.6±14.8)ug/L,两性霉素B组含量为(95.5±16.2)ug/L,氟康唑组(97.3±16.8)ug/L,经统计检验组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中正常血浆含量为(6.8土2.7)ug/L,蒸馏水组含量为(6.1±2.4)ug/L,生理盐水组含量为为(7.3±2.0)ug/L,两性霉素B含量为(6.8±2.5)ug/L,氟康唑组(6.7±2.8)ug/L,经统计检验组间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体外真菌细胞壁(1-3)-β-D葡聚糖含量变化与液体介质无关,与真菌治疗药物无关,与真菌数量密切相关。

  • 标签: (1-3)-&beta -D葡聚糖 体外检测 两性霉素B氟康唑
  • 简介:以pLF3为模板,PCR扩增得到葡聚糖酶的启动子,并将启动子基因重新连接到切除启动子基因及葡聚糖酶基因的pLF3载体上,构建pLF3-pro载体.采用PCR的方法扩增朱黄青霉总DNA中的α-1-6-葡聚糖酶基因,并插入到pLF3-pro载体上,构建pLF3-Pro-Dex质粒,以大肠杆菌DH5α为宿主菌,酶切验证及PCR验证均表明成功构建了pLF3-Pro-Dex质粒,且重组质粒中的α-1-6-葡聚糖酶基因与朱黄青霉中的α-1-6-葡聚糖酶基因有93%的同源性.

  • 标签: α-葡聚糖酶 朱黄青霉 表达 大肠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316例疑似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做血浆(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并与真菌培养加以对比。结果血浆(1-3)-β-D葡聚糖和真菌培养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88,P>0.05)。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77)。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可以作为敏感快速的诊断指标为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1-3)-&beta -D葡聚糖 真菌感染 临床应用
  • 简介:以青稞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β-葡聚糖。研究了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pH值、粉碎粒度对其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青稞β-葡聚糖得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800W,微波处理时间160s,pH值10.5,粉碎粒度60目。该条件下,β-葡聚糖的得率为5.92%;各因素对微波辅助提取青稞β-葡聚糖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微波功率〉pH值〉微波处理时间〉粉碎粒度。三氯乙酸法、Sevage法及木瓜蛋白酶法3种除蛋白方法中,木瓜蛋白酶法效果最佳,其蛋白质去除率可达88.6%,β-葡聚糖保留率可达91.3%。

  • 标签: 青稞 Β-葡聚糖 微波 提取
  • 简介:据最新出版的美国《外科学》杂志报道,罗得岛医院外科和布朗大学的一个研究组发现,β—葡聚糖能加快确定人群的免疫细胞对细菌感染的反应,并控制住细菌感染的位置,使感染面尽快恢复。研究人员将β—葡聚糖捆绑在人体自然免疫细胞中最丰富的免疫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的感受器上,

  • 标签: 美国 Β-葡聚糖 免疫反应 嗜中性细胞
  • 简介:摘要:燕麦是我国重要农作物之一。其含有的β-葡聚糖具有降胆固醇、调节血糖、提高免疫力等特殊生理功能,是一种非常理想的保健产品。就燕麦葡聚糖的保健作用以及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燕麦 β-葡聚糖 保健作用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对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11月间在北京友谊医院感染科住院患者174例,根据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排除深部真菌组、确诊组、临床诊断组、拟诊组。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检测各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分析比较深部真菌感染组和非深部真菌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的水平。结果深部真菌感染组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为(153.4±37.0)pg/mL,排除深部真菌感染组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为(54.6±8.6)pg/mL,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3.4,P〈0.01);分析血浆(1-3)-β-D-葡聚糖诊断深部真菌感染,以20pg/mL为诊断阈值,其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1%、87.5%、61.9%、52.1%、91.2%。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拟诊病例,3组间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深部真菌感染组的葡聚糖水平明显高于排除深部真菌感染组的葡聚糖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以20pg/mL为诊断阈值,其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1%、87.5%、61.9%、52.1%、91.2%,可作为深部真菌感染的最佳诊断阈值。

  • 标签: 血浆(1—3)-β—D-葡聚糖 深部真菌感染 诊断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BDG)对于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对临床可疑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同时采取血标本及无热源污染血标本各一份,分别作细菌培养和血浆(1→3)-β-D-葡聚糖定量测定。血浆(1→3)-β-D-葡聚糖定量测定采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深部真菌感染组BDG含量(101.32±52.02pg/ml)与细菌败血症组(11.23±10.07pg/ml)、无细菌生长组(8.65±0.21pg/ml)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4.4、3.907,P<0.01、0.01)。以20.0pg/ml作为血浆(1→3)-β-D-葡聚糖定量测定判断深部真菌感染的cutoff值,其准确率89.52﹪、敏感度90.36﹪、特异度87.52﹪。结论(1→3)-β-D-葡聚糖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要辅助检测指标。

  • 标签: (1&rarr 3)-&beta -D-葡聚糖 深部真菌感染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检测(1-3)-β-D-葡聚糖和血培养,并对二者在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采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监测系统和BD—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对我院临床各科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进行(1-3)-β-D-葡聚糖和血培养检测,对应用抗真菌药物有效的病例进行研究,分析两种检查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诊疗中的作用。结果共收集到临床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且应用抗真菌药物有效的病例162例,其中(1-3)-β-D-葡聚糖阳性97例、血培养22例,阳性率分别为59.9%、13.6%。结论(1-3)-β-D-葡聚糖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阳性率高于血培养,且阳性出现时间比血培养早,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感染 (1-3)-&beta -D-葡聚糖 血培养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1,3)-β-D葡聚糖[ (1,3) β-D-glucan,G]和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对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具有高危IFI因素的住院患者447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成实验室诊断组和非实验室诊断组。分别采用定量检测、比色法及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清中G、GM和PCT的含量进行检测,评价三者联合检测对IFI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447例患者中实验室诊断组51例,非实验室诊断组396例。51例患者中G试验阳性39例,GM试验阳性14例,PCT阳性41例。G试验、GM试验、PCT检测的敏感性为76.47%、27.45%和80.39%;特异性为76.77%、87.12%和66.67%;阳性预测值为29.77%、21.54%和23.70%;阴性预测值为96.20%、90.31%和96.35%;阳性似然比为3.29、2.13和2.41;阴性似然比为0.31、0.83和0.29;Youden指数为0.53、0.15、0.47。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4.12%、特异性为62.88%、阳性预测值为24.62%,阴性预测值为98.81%,阳性似然比为2.54,阴性似然比为0.09,Youden指数为0.57。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均高于G试验、GM试验、PCT单独检测及G/GM联合试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31、47.545、4.320和5.299,P值均<0.05)。三者联合检测的特异性均低于G试验、GM试验单独检测及G/GM联合试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127、62.061和16.754,P值均<0.05),但与PCT单独检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5,P>0.05)。结论G、GM以及PCT三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IFI检出的敏感性,并且对IFI的诊断排除有很大的价值,从而降低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为IFI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半乳甘露聚糖 1,3-β-D葡聚糖 降钙素原 侵袭性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3)-β-D葡聚糖(Gtest)联合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test)检测在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我院190例高度怀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临床诊断组90例和非感染组100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分别进行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统计G试验、GM试验以及G试验联合GM试验对两组研究对象真菌阳性检出率、检测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分析(1-3)-β-D葡萄糖(Gtest)联合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test)检测在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结果G试验和GM试验单独检测对临床诊断组研究对象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8.9%和66.7%,没有明显差异(P>0.05);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1.1%,明显高于G试验和GM试验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试验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9%和80.0%,GM试验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82.0%;两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1%和66.0%,明显高于G试验和GM试验单独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β-D葡聚糖(Gtest)联合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test)检测在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检测敏感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1-3)-&beta -D葡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抗原 侵袭性真菌感染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细菌感染对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排除影响G试验结果的干扰因素后,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血培养细菌阳性及血培养阴性患者各40例,采集血清进行G试验检测。结果40例血培养细菌阳性标本中革兰阳性菌22例,革兰阴性菌18例,其中只有1例大肠埃希菌的G试验结果为阳性,4例在灰区,其余为阴性。40例血培养阴性标本3例G试验结果在灰区,其余为阴性。血培养细菌阳性组与血培养阴性组G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细菌感染对G试验检测干扰较小。

  • 标签: (1 3)-β-D-葡聚糖 菌血症 交叉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在治疗期间疗效监测的另外一种新的评估手段方法搜集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2011-2013年重症监护病房临床诊断、拟诊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合并1,3-β-D葡聚糖升高患者30例,在治疗前、治疗后3天、7天、14天、21天进行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30例患者死亡3例,全部患者在抗真菌治疗前1,3-β-D葡聚糖平均值为36.37pg/ml,在抗真菌治疗开始后2例患者1,3-β-D葡聚糖无明显下降,其余25例均呈明显下降,并在1,3-β-D葡聚糖降至一定水平时停药,结果无1例病情反复。结论1,3-β-D葡聚糖可作为深部真菌感染患者抗真菌感染的疗效监测指标。

  • 标签: 1 3-&beta -D葡聚糖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与传统真菌培养方法的敏感性,明确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在深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2011年1月—2011年8月我院住院病人中血浆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大于20pg/ml的28例病人的真菌培养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在深部真菌感染中的价值。结果在这28份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值大于20pg/ml的病例中,只有7例真菌培养是阳性,在这28例患者中,临床依据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给予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治疗有效的有23例,2例治疗无效,3例因放弃治疗而出院。结论血浆真菌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与传统真菌培养相比能更早、更灵敏地反映深部真菌感染,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有早期、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真菌 1-3-&beta -D葡聚糖 真菌培养 深部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浆(1-3)-β-D-葡聚糖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昆明市延安医院临床出现症状疑似真菌感染患者152例,在其抽静脉血做(1-3)-β-D-葡聚糖检测的同时留取血液或痰、中段尿、脓等分泌物标本做真菌培养和涂片分析。有条件时行病理诊断,通过回顾性调查,比较G试验与临床诊断之间的差异。结果临床或病理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组的葡聚糖水平34.7±16.0pg/ml明显高于临界10pg/ml;使用临界值10pg/ml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4.9%、89.7%、85.7%和72.9%。结论血浆葡聚糖水平用于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有可靠的临床价值,是一种实用的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方法。

  • 标签: 深部真菌感染 (1-3)-&beta -D-葡聚糖 临床诊断
  • 简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王强研究员带领课题组针对上述问题,以丰富的废酿酒酵母为原料,对酵母β-葡聚糖的分离、提取制备、检测、修饰改性、溶液构象以及功能性评价等进行系统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确定了相关核心技术和工艺流程,整体研究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标签: 酵母Β-葡聚糖 国际领先水平 检测技术 制备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产品加工
  • 简介:目的采用新型硫酸葡聚糖(DS)血脂分离系统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在保证安全、有效的基础上简化血脂分离工艺,大幅度降低治疗费用。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50例患者共110例次血脂分离治疗,首先用单采机采集患者高脂血浆,按10ml/kg体重采集总量(600±100)ml。然后血浆中加入静脉注射用DS作为吸附剂,Ca^2+作为催化剂,DS特异性吸附LDL形成大颗粒,用离心法去除胆固醇、三酰甘油。结果每次血脂分离治疗总胆固醇下降11%(6.52±0.5)和(5.8±0.4);三酰甘油下降15%(3.85±2.1)和(3.27±1.5);LDL-C下降20%(4.03±0.86)和(3.2±0.52);HDL-C保持不变(1.13±0.28)和(1.13±0.41);白蛋白保持不变(45±5)和(45±4),过量的Ca^2+被阳离子树脂柱完全吸附。结论新型DS血脂分离系统工艺合理、操作过程简单、易于推广应用。特别是治疗费用低廉,更适合需要多次治疗才能纠正血脂异常的患者。

  • 标签: 高脂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 单采血浆分离 硫酸葡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