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吴庄墓群位于河南省夏邑县桑堌乡吴庄村东侧,西北距桑堌乡政府约1华里(图一)。墓群南北长105、东西宽70米。此处原为高出地表约6米的土丘,当地群众很早即不断在此取土,现在反而成了低于地表1~2米的火坑,仅在墓群东南部和东北部保留有几个土疙瘩。由于受到自然力及人为的破坏,坑底已暴露出数座古代墓葬,为了使其不遭到更严重的破坏,商丘地区文化局于1988年4月对吴庄墓群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共清理墓葬38座(编号XWM1—38),现将其中6座石椁墓的概况单独整理(见表),简报如下。
简介:胶东地区是指胶莱河以东的半岛区域,按现在的行政区域划分,主要包括青岛、烟台、威海三市及所辖市县区。作为较为独特的一种墓葬形制,石椁墓在此地区也有发现,本文对该地区出土的汉代石椁墓的墓葬形制特征、画像内容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简介:<正>新都战国木椁墓(以下简称新墓)是目前四川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年代较早、规模较大、出土遗物较丰富的一座墓葬,它体现了多种文化因素,对于研究巴蜀文化与其相邻文化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这一墓葬出土以来,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重视,已发表不少文章,着重探讨了它与楚文化的关系,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对新墓是一座“比较典型的楚文化墓葬”这一观点,未敢苟同,并试作以下论述,以求教正。
简介:四川地区发现的西汉土坑、木椁墓达数百座,延续二百余年,但专文研究较少.本文依据墓葬出土的钱币、陶器组合对墓葬进行了分期.并对出土陶、铜、铁器器形演变、墓葬的类型和特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简介:江苏沛县栖山一号石椁墓,中椁东壁画像内侧房屋内几后坐的戴胜女子,一直被学界一些学者认为是西王母。然而,笔者经多方面的综合考察,认为此人应该是女墓主;此观点也符合汉墓画像构图的原则和理念。
简介:
简介:20世纪中期以来,有关唐代石椁人物线刻作者的研究大多将作者集中于民间画工或领俸工匠之中,并分为两种观点,一为勒石刻工整体完成;二为画工与刻工合作完成。文章则依据所刻人物身份特性及制作过程结合文献.确定样本画家为待诏和高官画家,勒石刻工则为工部甄官署领俸刻工。
简介:历史上的第一个复活节,天刚亮的时候,有几位爱主的妇女赶往埋葬耶稣的坟墓.途中,她们最担心的乃是"有谁能帮我们把墓前的大石滚开?"可是,当她们到了墓前,抬头一看,那块大石头已经挪开了.
简介:对新建海昏侯墓北藏椁内青铜器及填土样品进行取样分析。青铜器中铅含量普遍较低.部分容器经过锻制成型。锈蚀产物可分为两层.近基体处以赤铜矿及单质铜为主,其外为灰黑色均匀薄层.为基体中Cu、Sn元素向外迁移并次生沉积而成。填土渗透性不良,可溶盐含量低,与青铜器的腐蚀有密切关系。
简介:去年11月初,都江堰市文物局接到群众报告,在玉堂镇石牛村山上发现古墓。文物局立即前往调查,在石牛村二组蜂洞崖上沟一处群山环抱、树木葱翠的崖坡下发现了一座宋代石室墓。文物局在成都市考古队的大力支持下,对该墓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清理发掘和转移保护工作。
简介:此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唐代武惠妃石椁外壁纹饰的宗教内涵重新分析,认为其中的4幅“勇士神兽图”表现的可能是力士狮子的含义,它所表现的是犍陀罗佛教艺术中的护法者郝拉克勒斯和狮子形象的变体.石椁外壁的动植物纹饰表达着不同的生死信仰,共同组成了一幅佛教的涅槃之地——窣堵波的墓葬化表现.
简介:汉代陵墓装饰雕刻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大型石兽又是其中的代表作。由于文物考古的不断发现,提供的这方面实物较前丰富了,有关文章近年来也日渐增多。大约是张骞墓地处偏远之故,遗存在那里的两尊大型石翼兽就很少被论者提到。笔者不揣浅陋,试将之介绍,同时还想触及其年代、题材、风格、时代意义等问题。
简介:墓葬是专为亡者而建的地下空间,墓葬内的各种物质和陈设都与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密切相关。因此以墓葬及随葬器物为对象,通过相关的物质形态、空间分布和文字记载来考察道教文化与信仰的存在状况,是研究道教的重要途径和课题。唐墓是唐代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的数量众多,分布范围相当广泛,并且从早期到晚期的序列较为完整,延续性较强。
简介:关于南京东郊麒麟铺的一对南朝石兽的墓主问题,笔者曾对南朝宋代帝陵之说提出过怀疑,并作了可能是陈初瑞陵的推测。根据南宋《(嘉泰)吴兴志》的记载,否定了原有的推测。而根据《景定建康志》有关上元县东三十五里萧梁帝陵的记载,可以认为麒麟铺石兽即是这一墓主失载的梁代帝陵。于是,又进一步推测墓主有可能为梁代末年一度称帝的萧渊明。
简介:杰出的潜伏英雄吴石将军陵墓在哪里?知道的人不太多。吴石将军陵墓就坐落在首都北京,修建迄今已20年。不是缘于研究吴石将军生平,或许我这一辈子都不会注意到这方墓地。10年来,我三次拜谒吴石墓。每一次的寻访,身临其境,感从心出。最早的一次是在2003年9月10日。次日为中秋节,恰逢吴石诞辰109周年。在京学习的我从驻地打车前往北京西郊香山。
简介:本文在前人研究外藏椁的基础上,尝试界定了外藏椁的概念,探讨了几种常见的墓葬附属设施——壁龛、耳室、回廊与陪葬坑等的性质归属,论述了外藏椁的起源与演变。将古墓葬外藏系统分为三个等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秦汉时期部分中小型墓葬存在外藏椁的观点。
简介:汉任城王墓保存有汉黄肠石题刻782石,单字4000余字,为汉代考古之仅见。题刻内容涉及东平国、任城国等郡、国、县等地名二十余处,工匠或验收官人名一百多位,另有数字、尺寸、标记、官职等内容,其研究价值为国内外考古界、艺术界、书法界、历史界所公认。本文试就有关黄肠石题刻内容,在形制特点、时代特征、历史地理、行政区划、物勒工名、书法艺术等诸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分别讨论。
简介:水乐宫,全名大重阳万寿宫,是为纪念"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造的一座大型道观建筑群。它的旧址原在山西省芮城县城西20公里永乐镇峨嵋岭下,故名永乐宫。1958年,因黄河三门峡水库蓄水,永乐宫正处在水库淹没区,国家为保护这一重要文物,拨出巨款,历时七年,进行了规模浩大的迁建工程,将全部建筑按原样迁移到芮城县城北2.5公里的龙泉村东。随着整个永乐宫的迁建,一
简介:1983年发现的广州象岗南越王墓,是中国汉代考古的重大发现。该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引起了南越国历史文物研究的热潮,其墓主问题也一直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在大型田野考古报告集《西汉南越王墓》1991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之后,学术界基本确认墓主赵昧为南越国第二代王,即《史记》、
简介:战国时期齐国大型墓葬中多皆设陪葬墓,与同时期其他列国殉人墓相比,具有数量多、随葬品丰富的特点,其中以陪葬墓中随葬石佩组饰尤具特色。石佩组饰可依其管珠石牌的组合方式分成A、B、C三型。A、B型不具地域色彩,女性专用;C型为齐国独有形式,男女不拘,兼可使用。A型石佩组饰的使用无身份等级限制,B、C型石佩组饰的使用具身份等级的约束与限制。齐国石佩组饰应源于西周用玉、佩玉习俗,逐渐发展成独具齐国特色的随葬品。
河南夏邑吴庄石椁墓
胶东地区石椁墓及相关问题初探
新都战国木椁墓文化因素剖析
四川西汉土坑木椁墓初步研究
沛县栖山石椁墓中的“西王母”画像管见
辽太叔祖墓主室木椁壁画及相关问题
浅谈唐代石椁人物线刻的创作主体
天使挪开了墓石
新建海昏侯墓北藏椁内青铜器及其埋藏环境的初步分析
宋代石刻墓 惊现石牛村
墓葬中的窣堵波:再论武惠妃石椁勇士神兽图
西汉张骞墓大型石翼兽探考
唐代墓葬中的道教遗物——镇墓石概述
南京麒麟铺石兽墓主问题研究补正
归来兮!归来兮?——三谒吴石将军墓
“外藏椁”相关问题探讨
论汉任城王墓黄肠石题刻的价值
山西芮城永乐宫潘德冲石椁二十四孝线刻图本事及其剧目考
南越王墓墓主问题
战国时期齐国陪葬墓中随葬石佩组饰相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