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对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改良间歇多次扩张治疗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48例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24例,A组患者实施改良间歇多次扩张治疗,B组患者实施常规扩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评分较前均有所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改良间歇多次扩张结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对改善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对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并使患者恢复经口进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功能训练对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共入选2017年1-12月时间段在我院治疗的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患者8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划分成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给予间歇导尿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膀胱功能训练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72.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RUV、Pdet、FS、MFR等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均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训练能够提高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尿流动力学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取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训练对吞咽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3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3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且治疗后VFG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间我院治疗的患者170例,均诊断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训练基础上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测试吞咽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38例痊愈,无效8例,总有效77例,对照组患者24例治愈,无效19例,总有效66例,组间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4%,数据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好转并且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恢复,应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 :星状神经节阻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从问世以来,解决了外科手术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多种问题,如调剂内分泌系统、增强免疫系统、改善吞咽障碍并发的肺部感染。本文正是对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颅脑损伤所致的吞咽障碍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分析,希望通过具体案例的研究,对以后的星状神经节阻滞有所指导,更好的运用于临床实验。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于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影响分析。方法将在我院就诊2016年01月—2018年01月收治以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133例,采取护理干预,分析其护理干预的特点,总结护理干预后各项肠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肠道功能评分腹胀程度评分(3.53±0.46)分,便秘情况评分(2.84±0.23)分,药物依赖评分(3.12±0.33)分,排便时间(3.12±0.33)分。生活质量评分(87.38±9.62)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佳,反之,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差。护理满意度67例非常满意,59例满意,7例不满意,总满意率=94.74%。结论对于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更好的恢复患者的肠道功能,进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效果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3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科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性沟通,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治疗性沟通。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量化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分、SDS分及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康复患者实施治疗性沟通,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负性情况,有效提升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康复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神经内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成立科室敏感指标研究小组,建立科室敏感指标,形成吞咽障碍专科护理指标及评价标准,持续进行质量改进。结果吞咽障碍专科护理指标及评价标准使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是27.5%、67.5%,吞咽障碍结局改善有效率得到明显提高,运用Pearson卡方进行分析,χ2=38.496P=0.000,有统计学意义,在有无并发症方面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Pearsonχ2=48.139P=0.000,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中误吸、肺部感染、营养不良例数均有明显下降,统计分析分别为Pearsonχ2=28.380,P=0.000、Pearsonχ2=5.760,P=0.016、Fishers’s精确检验(无卡方值)P=0.036,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比较,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明显下降。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满意一般不满意Pearsonχ2=32.837P=0.000,满意一般Pearsonχ2=28.017P=0.000,满意不满意Pearsonχ2=8.624P=0.003,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一般不满意Fishers’s精确检验(无卡方值)P=1.000,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能够提高神经内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神经内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结局。
简介:目的描述并分析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儿的下尿路尿动力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neuropathicbladder-sphincterdysfunction,NBSD)及原发性遗尿症患儿(primarynocturnalenuresis,PNE)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比较两种疾病患儿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充盈期逼尿肌压、尿道功能长度(functionalurethrallength,FUL)及最大尿道闭合压(maximumurethralclosurepressure,MUCP)四项指标的差异。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NBSD和PNE各纳入200例,分别为NBSD组和PNE组。NBSD组患儿中,逼尿肌反射亢进占69.0%,MUCP降低占91.0%,充盈期逼尿肌压升高占65.5%;PNE组中,逼尿肌不稳定、充盈期逼尿肌压升高者分别占45.0%、43.5%,MUCP降低者占37.5%,两组间各项异常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BSD组患儿充盈期逼尿肌压、FUL及MUCP的均值依次为(35.52±4.38)cmH2O、(1.73±0.13)cm、(42.84±4.54)cmH2O;PNE组患儿充盈期逼尿肌压、FUL及MUCP的均值依次为(17.32±2.42)cmH2O、(3.16±0.17)cm、(83.10±6.99)cmH2O;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遗尿症患儿相比,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儿下尿路尿动力学表现异常率偏高,这为临床诊治该类疾病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与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吞咽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对听神经瘤术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听神经瘤术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2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干预(对照组)、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加上肌内效贴治疗(治疗组)各45例,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RSST)和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其RSST和WST评定,结果间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患者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分别为95.55%和6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吞咽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可改善听神经瘤术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不断增加,目前我国是全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脑血管病是老年患者的三大疾病之一,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高,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由于脑血管病病程长,恢复慢,大部分患者急性期在医院进行。治疗后仍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例如肢体活动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甚至不能经口进食等等,为了保证其营养的摄入和能量的供给,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需要进行进食的照顾,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根据我国目前的社会医疗保障现状,多数家庭还不能实现以医,养,护相结合的康复中心护理模式,绝大多数患者还是选择在家庭进行康复,由家属和照顾者承担着更大的压力和经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见市售饮品的浓稠度对应美国国家吞咽障碍食物标准(NationalDysphagiaDiets,NDD)的等级,并为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常见市售饮品,包括碳酸饮料、果蔬汁、茶、咖啡、豆制饮品、乳制饮品中每个种类各3种品牌,在室温25度下采用美国BrookfieldRVDV2粘度计测量饮品的浓稠度值,应用美国国家吞咽障碍食物标准(NationalDysphagiaDiets,NDD)比对测量结果并找到各自对应的等级。结果碳酸饮料,果蔬汁,茶,咖啡、豆制饮品以及乳制饮品中的养乐多、优酸乳、燕麦牛奶、木瓜牛奶分级为NDD稀薄样,米浆、乳制品中的酸奶和优乳酪类饮品分级为NDD果露样。结论市场上常见的饮品浓稠度以NDD稀薄样和果露样为主。对于吞咽障碍患者,需在饮品中加入增稠剂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简介: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3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三组,A组(46例)采用吞咽治疗仪治疗;B组(44例)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C组(46例1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均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时(治疗结束后2个月)用洼田饮水试验(WST)、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MBI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5);SS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C组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B组(均P〈0.05),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SSA评分显著低于A组和B组(均P〈0.05),A、B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B、C两组的MBI评分显著高于A组(均P〈0.05),B、C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A组与B组的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总体疗效优于A组和B组(均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和吞咽治疗仪均能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两者合用可提高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颅超声-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transcranialultrasound-neuromuscularelectricalstimulation,TUS-NME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应用TUS-NMES。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和藤岛一郎摄食-吞咽障碍评分表进行比较,从而评估两组之间临床疗效和吞咽功能的变化。结果经过2个疗程,对照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无明显改变(P>0.05),而观察组吞咽功能明显好转(P<0.01),且治疗后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联合应用治疗吞咽功能改善明显,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两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经过治疗后,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出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超声-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TUS-NME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有效,且联合应用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后,对吞咽功能的改善更为显著,临床有效率明显提高。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本试验观察“温阳培元”法治疗无抑制性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30例、治疗组 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八髎穴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取电针结合艾灸治疗。结果 :对照组治愈 10例,显效 11例,无效 9例,总有效率 70.00%。治疗组 :治愈 17例,显效 11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 93.33%。结论:“温阳培元”法治疗无抑制性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八髎穴常规针刺治疗。
简介:摘要 : 吞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生理活动之 一,也是 人类最复杂的行为之一。 是指食物从口腔经咽 、 食管输送到胃的运动。 过程 涉及 了 复杂的神经肌肉整合 , 除肌肉的力量外 , 还包括口 、 咽喉与食管肌肉活动的协调性 、 时序性 , 黏膜感觉和不同的 生理反射 , 只要其中一个或多个因素受损均会导致吞咽障 碍 , 神经系统疾病、 脑 外伤 、 头颈部肿瘤放化疗后 和 口腔 、 头颈外科等许多疾病都会产生吞咽障碍 。 由吞咽障碍导致的 误吸 、 营养不良 等并发症 严重 影响患者的康 复 与生活质量 。 因此吞咽障碍的临床处理与 研究已逐渐成为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 [ 1 ] 康复科对于吞咽的处理包括全面的评估 和综合治疗 。 目前常用的临床评估手段有 吞咽 基础功能 评估 和摄食过程的评估 等 ; 仪器评估方法 包括吞咽造影检查 ( VFSS ) 、 超声检查 、 纤维内镜检查 、 表面肌电图 ( s E M G ) 、 测压检查等 康复治疗方法也 是层出不穷 , 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 包括食物性状和进食 体位的调整 、 口面部功能训练 、 呼吸训练 、 电刺激 、 针灸 、 球 囊 扩 张治疗等 。 其中低频电刺激治疗吞咽障碍应用广 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