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用耳后皮下脂肪组织压片法修补鼓膜穿孔的适应症、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05例新鲜外伤性鼓膜穿孔、31例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在显微镜或耳内镜下采用耳后皮下脂肪压片外植法、内植法行手术修补。术后用抗生素7~10天,第10~14天之间取出耳道填塞物。结果术后鼓膜穿孔闭合率在外伤组和中耳炎组分别为97.14%(102/105)和96.8%(30/31),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4.2天和18.4天。随访0.5~3.5年,无再穿孔者。术后1~3个月纯音测听显示语频(取0.5、1、2、4kHz)两组气导听力平均提高分别为16.3dB和18.2dB,气骨导差缩至20dB以内者分别为83.8%(88/105)和83.9%(26/31)。结论用耳后皮下脂肪组织压片法修补鼓膜穿孔可很好地克服嵌塞法不能修补鼓膜大穿孔、移植物较厚的缺点,扩大了手术适应症,优于脂肪嵌塞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内镜下蝶形软骨嵌入法修补鼓膜前缘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耳内镜下蝶形软骨嵌入法修补鼓膜前方穿孔的患者共3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34.5±14.2)岁。分析穿孔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比较手术前后的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结果术后平均随访(9.4±3.1)个月(6~18个月),穿孔愈合率94.7%(36/38)。术后气导平均听阈为(21.4±7.7)dB HL,明显小于术前气导平均听阈[(30.9±8.9)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3,P<0.05);术后平均骨气导差为(10.8±6.0)dB,明显小于术前平均骨气导差[(18.4±6.3)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2,P<0.05)。骨气导差缩小(8.3±1.5)dB。随访期间,发生鼓膜炎2例(4.7%,2/38),再穿孔2例(4.7%,2/38),钝角愈合1例(2.4%,1/38)。无继发性胆脂瘤发生。结论耳内镜下蝶形软骨嵌入法修补鼓膜前方穿孔简单、微创,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穿孔性阑尾炎与非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均经手术与术后病理证实,术前均进行CT检查,根据手术与病理检查结果将60例患者分为穿孔组(24例)与非穿孔组(36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CT表现与检查结果。结果非穿孔组患者的阑尾直径(10.25±2.64)小于穿孔组的(13.19±3.48),P<0.05;非穿孔组患者的腹膜腔脓肿、阑尾壁强化伴缺损、盆腔改变、阑尾周围炎症、阑尾腔内外粪石、阑尾腔外气体等CT征象与穿孔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CT可对阑尾及其周围情况进行准确反映,也可清楚显示阑尾并发症情况,也利于了解阑尾周围邻近脏器病变情况,对于阑尾穿孔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有效鉴别穿孔性与非穿孔形阑尾炎。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腹腔镜下胃穿孔手术治疗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8月间我院接收的胃穿孔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下胃穿孔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流血量、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71%、97.14%,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20%、74.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穿孔患者应用腹腔镜下胃穿孔手术治疗,所得效果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对阑尾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为阑尾炎的患者进行彩超检查。结果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1042例,其中阑尾穿孔175例。结论彩超对阑尾穿孔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影像学首选的诊断方法,为外科手术提供了重要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详细地探讨了胃穿孔的病因和手术治疗的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69例胃穿孔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69例胃穿孔患者之中胃溃疡60例,因外伤造成穿孔5例,胃癌4例,69例患者中单纯穿孔修补术34例术后完全痊愈的20例,术后复发,进行第二次手术的8例。复发保守治疗的6例。胃大弯切除术31例患者中26例痊愈。3例患者术后出现肠粘连,仅2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4例癌症患者中2例患者死亡。结论胃穿孔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其并发症危害较大。因此对胃穿孔的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