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向云会熊颖妮邓昭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向云会熊颖妮邓昭敏摘要:多粘菌素(polymyxins)是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杀菌多肽抗生素,早在1940年代即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其较严重的肾脏和神经系统等毒性,随着其它可用抗生素的不断发现,其临床应用一度受限。如今,基于其对细菌细胞壁及脂多糖的强大作用,多粘菌素越来越多地被用作治疗耐多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最后防线。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多粘菌素的药理毒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尽量减少副作用以及耐药性的发生,优化多粘菌素的临床使用。
  • 简介:革兰阴性菌是临床常见致病菌,但这些年由于各种抗生素的大规模使用,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比例逐年上升,多粘菌作为革兰阴性菌的最后一道防线,再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多粘菌B(polymyxinB)最早于1947年在Bacilluspolymyxa的二次代谢产物中提取得到,1949年在B.polymyxasubsp.colistinus中得到多粘菌E(polymyxinE)。1959年作为抗菌药物用于临床,由于严重的肾毒性,而逐渐被新晋抗菌药物取代。近期,除了替加环素批准用于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但该药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外,就再无其他新研发的针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药物,但随着替加环素的大规模使用,耐药率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所以,原来的抗菌药物,如多粘菌被再次启用,作为治疗泛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最后选择。

  • 标签: 多粘菌素 化学结构 杀菌机制 抗菌谱 药代动力学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烯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不断上升[1],对于CRO的治疗,临床面临着极大的挑战[2]。数十年前停用的多黏菌素被重新用于耐药菌的治疗[3]。尽管多黏菌素存在肾毒性和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4],但其作为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治疗的最后选择,同时在重症感染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5],其耐药可能至CRO感染的患者无药可用。本文就多粘菌耐药机制及危险因素进行了总结。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48岁,因"反复腹痛,腹胀1个月,加重1d"急诊入院。既往无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及疫区居住病史。查体:T38.6℃,P160-170次/min,BP60/35mmHg(1mmHg=0.133kPa)。烦躁,贫血貌,腹肌紧张,全腹压痛明显,反跳痛阳性。辅助检查:血常规:Hgb76g/L,WBC2.55×109/L,动脉血乳酸8.8mmol/L;血气:pH7.32,PO266mmHg,K3.2mmol/L;腹部增强CT示:右侧腹膜后间隙见积液、积气,升结肠壁局部似不连续。初步诊断:肠穿孔,感染性休克。

  • 标签: 多粘菌素B 血液灌流 脓毒症 休克
  • 简介:粘菌为多肽类抗生素,在20世纪60年代用于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但在20世纪80年代,粘菌因其毒性反应以及一些新抗菌药的出现而几近弃用。然而,近年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增多促使粘菌再次用于临床。研究表明,粘菌对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特别对多药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如肺炎、菌血症、假体关节感染、尿路感染等)有良好疗效,临床有效率为66.7%~87%。粘菌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肾毒性和神经毒性。粘菌肾毒性的发生率早年报道为26.1%,近年研究显示为14%;其神经肌肉阻滞反应近15年未见报道。目前,粘菌的广泛使用已导致革兰阴性菌中耐药菌株的出现。因此,粘菌使用时应注意用量用法、疗程、与其他肾毒性药物的联用以及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安全合理使用。

  • 标签: 粘菌素 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多粘菌B主要用于治疗严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近年来关于该药致皮肤色素沉着的报道逐渐增多。婴儿多粘菌B相关皮肤色素沉着发生率高于成人。多粘菌导致色素沉着的机制尚不明确,很可能与多粘菌B可诱导组胺释放、诱导皮肤炎症反应、促进黑色素生成增多有关。皮肤色素沉着虽然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无明显影响,但可能给患者心理造成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引起临床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多粘菌素B 皮肤色素沉着 色素沉着过多
  • 作者: 岳惠鋆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 简介:目的:评价临床使用多粘菌的合理性,为加强多粘菌使用的规范化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抽取某院 2018~2019年出院患者病历,收集使用多粘菌的病历 126份,对患者的感染部位、病原学检查、多粘菌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禁忌症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某院近2 年来使用多粘菌抗感染治疗的126例患者病原学送检率达100%,病原学阳性结果159例次(95.7%)。其中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使用多粘菌进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中,存在无适应症用药、未给予负荷剂量、重复用药等问题。结论:药师应通过药学服务帮助临床提高多粘菌的合理用药水平,优化多粘菌给药方案。

  • 标签: 多粘菌素;用药合理性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塌渍联合复方多粘菌B软膏治疗疖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的疖肿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塌渍后,再外涂复方多粘菌B软膏,对照组仅予复方多粘菌B软膏外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塌渍联合复方多粘菌B软膏治疗疖肿效果良好,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 疖肿 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 中药塌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复方多粘菌B软膏治疗细菌性皮肤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并以莫匹罗星软膏作对照,每天外用两次,疗程7天。结果临床有效率试验组为85.5%;对照组为90.1%(X2=1.11,P=0.293);临床治愈率试验组为41.1%;对照组为42.9%(P=0.799);不良反应仅发生在对照组。结论复方多粘菌B软膏治疗细菌性皮肤病安全有效。

  • 标签: 复方多粘菌素B 细菌性皮肤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奈德乳膏、复方多粘菌B软膏联合使用对慢性湿疹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慢性湿疹患者采用地奈德乳膏治疗,研究组慢性湿疹患者经地奈德乳膏、复方多粘菌B软膏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d(2周),记录其临床疗效并给予统计学检验。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9.5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仅为70.83%(P<0.05)。结论联用复方多粘菌B软膏、地奈德乳膏可显著提高慢性湿疹治疗效果,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身心健康。

  • 标签: 慢性湿疹 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 地奈德乳膏 联合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多粘菌的相关特点,为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提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多粘菌B及E的药理学特点、临床应用新进展、不良反应及耐药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多粘菌类对泛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特别对多药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有较好疗效。其肾毒性及神经肌肉阻滞反应的发生率较以前降低。由于多粘菌类的广泛应用,革兰阴性菌中已出现耐药菌株。结论:多粘菌类使用时应注意剂量、与其他药物联用以及肾功能不全患者安全合理使用等问题。

  • 标签: 多粘菌素B 多粘菌素E 泛耐药革兰阴性菌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和复方多粘菌B软膏联合治疗湿疹皮炎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和复方多粘菌B软膏联合应用,每天各2次,每次用药间隔3h;对照组38例,单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2次/d,连续用药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5%,对照组68.4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ⅹ2=8.72,p<0.050),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和复方多粘菌B软膏联合治疗湿疹皮炎的效果优于单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

  • 标签: 湿疹 皮炎 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 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 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多粘菌B软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肛周湿疹的疗效。方法100例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单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试验组50例接受用复方多粘菌B软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患者先外用复方多粘菌B软膏,2h后再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每日2次,7d为1个疗程。在第1个疗程和第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8周后随访,观察预后及复发情况。结果第1个疗程试验组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7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个疗程试验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周后随访,试验组有效率为82%,对照组为6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多粘菌B软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肛周湿疹疗效好,并能减少皮损的复发。

  • 标签: 湿疹 肛周 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 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方多粘菌B软膏外敷对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抽取106例于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开展混合痔手术治疗的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53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止血、抗感染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敷,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多粘菌B软膏外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h、24h和72h时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 混合痔 术后疼痛 创面愈合
  • 简介:目的探讨多粘菌B(PMB)对内毒素(LPS)刺激的巨噬细胞Toll4、TNF-α、IL-6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鲎试剂法测定PMB对LPS的中和作用,运用鼠腹腔巨噬细胞分离培养,并加入PMB与LPS培养3h,RT-PCR检测Toll4、TNF-α、IL-6mRNA转录水平变化.结果PMB具有较强的中和LPS能力,其IC50约为4.35±0.91μmol·L-1;PMB1.75mg·ml-1能够显著抑制1μg的LPS刺激的鼠腹腔巨噬细胞Toll4、TNF-α、IL-6mRNA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PMB可能通过对LPS的中和作用,进而抑制LPS刺激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

  • 标签: 多粘菌素B LPS 巨噬细胞 Toll4 TNF-Α IL-6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方多粘菌B软膏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接触性皮炎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2017年慢性接触性皮炎患者9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外用复方多粘菌B软膏+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每日2次;对照组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每日2次。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多粘菌B软膏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接触性皮炎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微,安全性较好。

  • 标签: 慢性接触性皮炎 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 复方氟米松软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迈之灵片联合复方多粘菌B软膏提高包皮环切术(circumcision,CIRC)后恢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CIR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碘伏消毒,观察组则使用迈之灵片联合复方多粘菌B软膏。观察2组的疼痛程度、炎性因子水平、水肿完全消退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VA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程度为甲级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愈合程度为丙级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水肿完全消退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CIRC患者给予迈之灵片联合复方多粘菌B软膏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加速创面愈合,缩短水肿消退时间。

  • 标签: 包皮环切术 迈之灵片 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痤疮患者使用阿达帕林凝胶联合多种抗菌药物治疗并对比不同方案效果。方法:选择观察患者为我科治疗的痤疮263例,观察开始于2021年5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3月,并且根据患者治疗方案不同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采取阿达帕林凝胶加复方多粘菌B软膏治疗,二组使用阿达帕林凝胶加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方法效果。结果:(1)一组和二组疗效情况,一组有效为96.18%,二组有效为95.45%,(x2=0.271,p=0.834),结果无差异。(2)一组和二组治疗情况,一组满意为89.31%,二组满意为74.24%;一组耐药菌为0.76%,二组耐药菌为6.81%,(x2=9.247,p=0.017),结果有差异。(3)一组和二组不良反应情况,一组是3.05%,二组是15.90%,(x2=9.221,p=0.017),结果有差异。结论:痤疮患者使用阿达帕林凝胶加复方多粘菌B软膏治疗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痤疮 阿达帕林凝胶 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 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
  • 简介:摘要: 伊维菌素是一种安全、广谱的抗寄生虫药物,目前已广泛用于人体及动物的抗寄生虫治疗。伊维菌素主要采用对阿维菌素选择性催化加氢来制备。对阿维菌素原材料处理后,当氢气压力 0.6MPa,温度为 45℃~ 50℃,反应时间 4h,加氢反应活性达到最高,催化效果最高,转化率,选择性最高。

  • 标签: 阿维菌素 伊维菌素 选择加氢 原料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