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斑块超声指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以57例疑似心血管疾病患者为例,均于2020年3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诊治,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根据其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分别有患者37例和20例,通过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及血脂水平,分析颈动脉粥样斑块超声指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年龄、吸烟例数、高血压患病率、冠心病家族史、尿酸(UA)水平比较,(P>0.05),但是冠心病组TC、LDL-C、HDL-C均更高,TG水平更低,(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超声指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临床医师可通过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超声指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价值性。方法在2015年1月—2018年6月期间选取对照组100例健康体检者、观察组100例疑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均进行超声影像检查,随后分析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性以及对比两组DE(增强密度)、IE(增强强度)、PI(峰值强度)、BI(基础强度)。结果观察组DE(17.63±1.52)dB、IE(16.88±1.49)dB、PI(15.97±1.42)dB、BI(10.19±1.52)dB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超声造影在疑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敏感度、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7.65%、93.33%、2.35%、6.67%。结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加强超声造影检查,能够预示斑块进展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检查资料,探讨超声检查对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6例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相同的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斑块检出率98.48%,对照组斑块检出率84.84%,两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稳定斑块49.23%,稳定斑块50.77%,对照组不稳定斑块50.00%,不稳定斑块50.00%,两组斑块稳定性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扁平斑18例,软斑20例,硬斑10例,混合斑17例,对照组扁平斑10例,软斑15例,硬斑13例,混合斑18例,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能够有效观察到患者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种类,对治疗起到指导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血压参数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关系,探讨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途径。方法抽取2015年1至2015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25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即颈动脉斑块组144例和颈动脉无斑块组110例。收集其一般资料、颈动脉超声及动态血压检查参数,相关因素行Pearson分析。结果颈动脉斑块形成与年龄、白天收缩压均值、夜间收缩压均值、白天收缩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呈正相关,与收缩压下降率、舒张压下降率呈负相关(P<0.05)。控制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因素后,白天收缩压均值、夜间收缩压均值、白天收缩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仍与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r=0.145、0.170、0.151、0.167,P=0.049、0.023、0.044、0.025)。结论相较血压变异性,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血压平均值密切相关。更多地关注血压水平,控制血压平均值和负荷值,可能是减少颈动脉斑块发生的重要途径。
简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上海200000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及其疾病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对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别采用CT检查及MRI检查进行诊断,CT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MRI检查结果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及其疾病特征.结果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0.63%,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7.50%,且CT检查及MRI检查的漏诊及误诊例数均较少,两种诊断方式对于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准确率相比差异不大(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变特征为某些动脉部位的内膜下脂质沉积,伴随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成分的增殖,逐渐发展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论MRI检查及CT检查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均较高,但MRI检查的诊断的组织分辨率较高,值得临床运用.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影像学;诊断价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