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进行粮食宏观调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历年来,我国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对调节粮食供求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粮食宏观调控任务复杂而艰巨,我国应顺应形势需要,确立和健全粮食安全调控新战略,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建立种粮农民收入保障体系,同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应持之以恒、不断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环境,促进宏观、农村经济的快速、平稳、健康发展。

  • 标签: 粮食安全 宏观调控 政策建议
  • 简介:一、我国粮食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一)粮食保护价格政策 粮食保护价格政策主要体现在粮食收购环节。政府所确定的政策价格即为保护价,按保护价收购粮食的政策即为保护价格政策。当前我国粮食收购价格体系主要由定购价、议购价和市场价三部分组成。以保护粮食生产者积极性,稳定粮源。(二)粮食储备制度 政府对粮食市场最重要的调控手段是粮食储备。目前已形成国家、地方和农户组成的三级粮食储备体系。储备粮的购销和管理由国家和地方粮食储备局执行。储备粮主要用于救助自然灾害和平抑粮食市场波动。1997年我国储备粮占消费总量的30%,大大超过17%-18%的国际安全储备标准。(三)粮食进出口贸易政策 运用进出口贸易也是平衡粮食

  • 标签: 粮食宏观调控 粮食进出口贸易 粮食保护 保护价格 粮食储备制度 储备粮
  • 简介:粮食是人民生活必需品,因而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作为人口众多的中国,粮食安全保障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粮食问题,并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仅占世界1/5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1998年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文件,明确了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方针、目标和政策措施,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其中对增强综合国力和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作出了重大的决策。为了确保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正常发展,在搞好粮食总量平衡和综合平衡的前提下,建立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体系,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一)建立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体系,是

  • 标签: 粮食宏观调控 粮食生产 粮食流通体制 体制改革 粮食问题 粮食储备体系
  • 简介:粮食问题历来为我国国计之要,民生之首。粮食价格、经营放开以后,必须切实加强对粮食宏观调控,建立健全中央和省为重点的各级政府对粮食宏观调控机制,搞好粮食的总量和区域平衡,防止市场粮价涨落失控,确保城乡市场的粮食供应。笔者认为,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一、法定发展粮食生产,代化粮食品质,保持粮食生产的适度观楼。稳定粮食产量,就是必须保持一定规模的粮食种植面积,要在保证这一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优化粮食品质,调整品种结构。就是尽快改善稻米品质,大力发展粳稻、优质稻,积极开发名特稻、旱稻生产,因地制宜地发展高产优质小麦、玉米、

  • 标签: 粮食宏观调控 粮食品质 粮食市场 粮食部门 粮食风险基金 粮食产销
  • 简介:我国粮食流通领域自1993年实行放开价格和经营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在这一年中粮食市场出现了几次波动,粮价上升很猛。后经国家与当地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方得以平息。这现象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粮食放开价格和经营,粮食流通是需要宏观调控的,研究搞好粮食流通中的宏观调控是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此有关问题作些探讨。一、担食实行山观调控的根本原因在粮食放开经营初期,有些同志认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粮食的供求平衡由市场自发调节即可,无需政府干预。实践证明,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在粮食放开价格和经营后,粮食流通仍需宏观调控,这是由粮食的供求特性所决定的。粮食是生活的必需品,每

  • 标签: 粮食宏观调控 国有粮食企业 粮食流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收购制度 粮食消费
  • 简介:粮食市场与宏观调控李玉玺粮食生产商品化、经营市场化是发展趋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粮食产量和商品量大幅度增加,客观上具备了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条件。特别是近三年.粮食购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实现了放开市场、放开价格、放开经营,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

  • 标签: 粮食宏观调控 粮食市场 粮食生产 国有粮食企业 粮食供给波动 政府的宏观调控
  • 简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照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粮价改革为突破口,沿着放开粮价,放开经营,放开市场的路子,逐步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粮食市场经济目标前进,市场机制初步在粮食流通领域发挥作用。因此,在改革高度集中统一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传统模式中,如何避免粮食市场进入混乱的无序状态,尽力把它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粮食流通宏观调控体系,就成为发展粮食市场经济和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本文仅就构建新型粮食流通宏观调控体系谈一些粗浅看法。一、建立新型粮食流通宏观调控体系的必要性1、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看,建立粮食流通宏观调控体系势在必行。由于市场调节不可避免地具

  • 标签: 粮食流通 宏观调控体系 国家粮食储备 粮食市场体系 粮食宏观调控 粮食进出口体制
  • 简介: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在任何国家的农业和宏观经济政策中都占有重要位置。国际上粮食宏观调控的类型总体上可分为三种:以总量控制和收入支持为特色、以高保护为特色和以国家收购为主的管理类型。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在实施价格支持、直接补贴、储备调节、法律保障、贸易促进、信息服务等粮食宏观调控政策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调控政策全面、成熟,调控手段完备、有效,对于完善我国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粮食宏观调控政策 国外经验
  • 简介:温洪镭撰文认为,当前的国家粮食购销政策是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紧密相连的,不能称是宏观调控所采取的手段。1953年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以后,我国粮食购销政策就一直是为国家计划调节服务的。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粮食经营出现了多渠道竞争的局面。但就国家控制粮食供需的主要手段和这部分粮食的使用情况来说,并没有什么质的变化。定购粮是国家当前控制粮食的主要手段。国家粮食定购任务(合农业税征实)是指令性的,粮权属国家,供应范围有严格规定,实行统一调拨制度,购销价格是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的,尽管考虑到市场情况,但基本上是游离于市场或者说是计划行为大于市场行为的一种价格。由此可见,国家粮食

  • 标签: 粮食购销政策 经济体制改革 粮食供求平衡 粮食统购统销 政府行为 市场经济基础
  • 简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大国而言,粮食问题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但是,"十二五"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持粮食市场稳定,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

  • 标签: 粮食宏观调控 国家粮食安全 发展中大国 经济发展 粮食问题 国家安全
  • 简介:有人把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比喻为“掰手腕”,进而认为或政府的作用大,或市场的力量大。肯定前者之大,既可以理解为中田模式的制度优势--政府主导型转轨经济、集中力量办大事,也可以归结为市场化程度有待深化;肯定后者之大,既可以看到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

  • 标签: 宏观调控 政府主导型 市场机制 市场化程度 关系比喻 转轨经济
  • 简介:200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预计达48400万吨,比上年增长约3.1%。由于2004年、2005年粮食连续两年恢复性增长,粮食供求紧平衡的矛盾有所缓解。国内粮食产销缺口由2004年的2050万吨,缩小到2005年的1000万吨,但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明显。2005年粮价稳中趋降,粮价下行压力增大。2006年粮食宏观调控的目标和重点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持合理粮价。应采取有效调控措施,稳定粮食市场预期,切实保护农民种粮利益和生产粮食的积极性。

  • 标签: 粮食 价格 调控 政策 粮食供求形势 粮食宏观调控
  • 简介:我们正经历由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传统体制下那种以指令性计划为中心的国家集中统一调节模式正逐步作为历史现象从现实生活中退出。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赋予企业等市场参与者以市场主体地位,让自由竞争及市场价格作为经济运行的基本调节力量,这就是亚当·斯密讲的那只“看不见的手”。然而光凭这只手能使整个经济运行正常化和资源配置优化吗?从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发展的情况看,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的理由,一是存在“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就是说,在一些经济活动领域,存在社会效用与个体效用、社会成本与个体成本之间的差别,这叫做“经济的外部性”。这些外部不经济的行为,如环

  • 标签: 经济活动领域 外部性 配置优化 社会成本 看不见的手 外部不经济
  • 简介:2003年底开始的粮食价格大幅上升,敲响了我国粮食安全的警钟。面对粮食供求关系的新变化及潜在的粮食安全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宏观调控初见成效。但是粮食宏观调控涉及政府、企业、农民和市场等方方面面的因素,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粮食宏观调控还面临着很多矛盾。

  • 标签: 粮食宏观调控 矛盾 粮食安全问题 粮食供求关系 2003年 粮食价格
  • 简介: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对做好当前粮食流通工作提出要求。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是推进整个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愈是放开粮食市场,愈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和储备调节作用。国有粮食企业要通过改革、改组和改造,提高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国家粮食局对当前粮食流通工作做出安排:粮食主销区要完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政策措施,尽快

  • 标签: 加强改善 改善粮食 温家宝要求
  • 简介:宏观调控倚重行政手段虽然见效快,但有悖于经济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方向,对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不良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快改革步伐,消除宏观调控的体制性障碍,使宏观调控方式由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手段为主。

  • 标签: 宏观调控 行政手段 制度障碍 市场机制
  • 简介:"宏观调控"是一个极富中国特色的概念,具有调控手段间接性、权力来源抽象性的特征。我们应当建立一套制度内外相互协作的问责机制,将宏观调控放在"共景监狱"的监督之下,并在调控错误时提供有效的救济手段,以提高宏观调控的决策水平,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宏观调控行为应当是可诉的,这为调控错误提供了最终的司法救济途径,从而满足国家治理的法治化要求。

  • 标签: 宏观调控 问责机制 责任承担 可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