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童年应激和成年应激的关系以及对成年精神健康状况的叠加影响。方法通过网络和电话访谈,采用童年创伤问卷、自编终生应激事件表、DSM-5一级跨界症状量表(DSM5-L1CCSM)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成年健康志愿者(n=239)和精神障碍志愿者(n=387)的童年应激、成年应激和成年精神健康状况;依据童年-成年应激匹配情况分组:童年-成年应激阳性匹配组(n=108)、童年-成年应激阳性非匹配组(n=240)、童年应激阴性成年应激阳性组(n=100),童年应激阳性成年应激阴性组(n=79)和童年-成年应激均阴性组(n=99);比较分析不同分组的应激水平和精神健康状况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协方差分析童年应激、成年应激精神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结果童年应激阳性比例为68.2%(427/626),成年应激阳性比例为71.6%(448/626),童年-成年应激阳性匹配比例为17.3%(108/626)。不同应激分组在除性别外的所有其他测量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受教育年限、童年应激阳性和情感虐待是成年应激发生的影响因素(P<0.01),成年应激阳性数与童年应激阳性数的交互作用(P<0.001)、成年应激阳性数与童年创伤因子的交互作用(P=0.001)和应激分组(P=0.002)对DSM5-L1CCSM总分和SDS总分有影响。结论童年应激对成年应激有易化作用,重复经历与童年应激同类型的成年应激会显著恶化成年精神健康预后,童年-成年应激阳性匹配是重要的不良预后因素。

  • 标签: 童年应激 成年应激 精神健康状况 匹配 抑郁
  • 简介:摘要目前关于精神应激性心肌缺血疾病的诊疗规范尚未建立。临床常见患者有症状,但是缺乏心肌缺血时刻的临床证据。随着围绕精神应激性心肌缺血和心血管不良结局密切相关主题的研究不断出现,冠状动脉微循环狭窄或冠状动脉微血管痉挛越来越引起重视。现以精神压力为切入点,分析精神应激性心肌缺血的发病情况和特点,从心肌炎症反应、血管收缩、内皮功能障碍、交感神经传导、遗传因素角度阐述其病理机制。

  • 标签: 压力 心肌缺血
  • 简介:心理应激又称心理紧张或心理压力,是个体“觉察”到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和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的^[1]。在心理应激状态下,大多数人会出现心身的紧张性反应,即一般的适应综合症^[1]。由于精神科护士长期在充满“应激源”的环境中工作,经常面临着危急、突发、多变等情况,应激水平较高。持续的高应激状态危害其心身健康,帮助精神科护士了解常见的心理应激源,掌握调控心理应激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其身心健康,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源 自我调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我国,战争与现代社会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研究是医学研究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本文从PTSD的症状、产生PTSD的原因、PTSD发生的生物学机制、PTSD的预防和药物治疗等四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PTSD研究的状况。指出PTSD的发生与事件(战争、创伤)、个性特征和社会因素有关;其发病的神经生理机制与决定记忆、情绪、思维和社交的大脑或中枢神经系统密切相关;目前对PTSD是以心理治疗和靶症状药物疗法(主要采用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治疗)为主。未来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神经多肽、第二信使、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等研究的理论,将为PTSD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也将为发展新型的抗PTSD药物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加强对PTSD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是目前我国和我军医学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具有军事和社会的双重意义。

  • 标签: 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 药物治疗 抗抑郁 抗焦虑 研究
  • 简介:摘要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作为急性应激源,对大众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健康人相比,精神疾病患者在遭受急性应激刺激后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如精神疾病症状加重、疾病复发和自杀风险增加。我国精神疾病的发病率较高,疫情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影响需引起业界及社会的广泛重视。为了解急性应激精神疾病患者的影响,我们检索了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并予以综述,探讨急性应激精神疾病患者的影响,有助于精神科医生及时评估患者病情的变化并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

  • 标签: 应激障碍,创伤性,急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精神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应激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制订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市级精神卫生中心150名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国护士工作应激源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工作应激得分为(454.45±192.44)分,其主要的应激源与工作性质、工作负荷有关。结论 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应激情况处于普通水平,护理管理者应合理排班,提高薪酬待遇,实行人文关怀,降低广大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应激水平,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应激 调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医务人员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提高精神科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锡林郭勒盟安神医院的60名精神科医务人员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全国常模数据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90项症状清单(SCL-90)评分。然后,针对观察组中有明显应激反应的医务人员采取心理援助干预,以缓解其心理应激状况。结果:干预前,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因子,观察组SCL-9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干预后观察组SCL-90总评分接近全国常模(P>0.05)。结论:医务人员容易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因子出现应激,故而需要的心理援助,且心理援助的效果极佳。 

  • 标签: 应激 心理健康 心理援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患者并发应激精神障碍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我院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并发了应激精神障碍,对其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人性化护理落实后,患者病情得以明显改善,HAMD、HAMA评分呈良好趋势。结论:在重症患者并发应激精神障碍的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效果明显,在促进预后改善方面起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重症患者 应激性精神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相关创伤后应激障碍(PR-PTSD)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各PR-PTSD类别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3年1—5月就诊于医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31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坚韧人格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综合判断患者PR-PTSD各个模型的结果,通过“最佳解释模型”确定最佳模型。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因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PR-PTSD类别的影响。结果:将2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3个PR-PTSD类别:中症状高唤醒型97例(42.0%);低症状型98例(42.4%);高症状高回避型36例(15.6%)。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坚韧人格、焦虑和社会支持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PR-PTSD的潜在类别(均P<0.05)。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 PRPTSD 患病率较高,抑郁、消极应对、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是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 PR-PTSD 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相关创伤后应激障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生育期女性慢性精神应激水平,探讨生育期女性慢性精神应激水平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在妇科门诊及健康体检中心根据年龄分层随机抽取 205例生育期女性( 20-49岁)发放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心理应激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分析慢性应激水平和心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生育期女性应激水平总分均值为 104.26 ±16.85分 ,不同的人格特征与应激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 标签: 慢性精神应激 人格特征 生育期女性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工作也不再只局限于对患者所患疾病的单一护理,而更多的是患者自身因素的护理,如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应激心理等,因基本本身、治疗环境及费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产生恐惧、不安等诸如此类的不良情绪,不仅影响到临床治疗的配合度,还会降低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本文就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进行分析,希望为我国护理研究提出参考和借鉴意义。

  • 标签: 护理干预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应激心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与氧化应激水平的增加有关,这反映在破坏性活性物质浓度的增加和对抗它们的抗氧化防御能力的降低上。证据表明,虽然不是精神分裂症的可能主要原因,但增加的氧化应激可能导致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病程下降和不良结果。在这里,我们讨论了氧化应激如何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有关,并检查当前的理解如何将其与症状的关联联系起来。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氧化应激,遗传易感性 氧化还原,线粒体
  • 简介:<正>所谓“应激”,就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受突发事件的干扰引起情绪波动,正常活动遭到破坏,为了继续比赛、瞬时之内教练员和运动员采取果断措施,应付不利局面的能力。“应激”属于运动能力的范畴。一般可以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技术“应激”能力,如纠正技术错误。二是心理“应激”能力,如调整心理波动。

  • 标签: 运动员 应激 运动能力 心理波动 技术错误 教练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应激事件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机制及其药物防治。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法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并随机分成2组,辛伐他汀干预组(E组),高脂应激组(G组),设立高脂非应激对照组(D组),应激非高脂对照(H组)。用混合应激法对E、G、H组家兔致应激并监测血清ET-1、hsCRP、IL-6水平。13周后处死动物取主动脉染色分析斑块面积比。结果应激后,应激各组(E、G、H组)ET-1、hsCRP及IL-6水平较应激前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非应激对照组(D组),P<0.05。高脂应激组斑块面积百分比高于高脂非应激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干预组斑块面积百分比低于高脂应激组(P<0.05);而与高脂非应激对照组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精神心理应激可致血清ET-1、hsCRP、IL-6水平升高,并直接或间接导致内皮细胞损害和功能障碍,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加速加剧;辛伐他汀可能作用于内皮细胞,发挥保护性作用,从而使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延缓或者使其程度减轻。

  • 标签: 应激 激素 动脉粥样硬化ET-1 hsCRP IL-6 辛伐他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32例老年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的分析,比较其康复情况,以便于总结出一套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完善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诊治的该类疾病患者32例进行临床研究,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日常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逸的修养环境。结果: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更细致的护理工作的实行对患者的康复具有很明显的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脑血管病导致精神障碍 护理措施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