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红外磁电脉冲仪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肩周炎患者,从我院中选择该病例116例,入院时间均在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按照姓氏排序进行分组,传统组与责任组均为88例,责任组行推拿结合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治疗,传统组接受推拿治疗,其余治疗条件均一致,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责任组患者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4.55%、90.91%明显高于传统组45.45%、72.73%,说明责任组的整体疗效更为确切,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责任组与传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在早期差别不大(P>0.05);随着治疗的介入,两组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责任组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肩周炎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的效果不理想,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能够显著提高疗效,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症状,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对痛经的临床疗效,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痛经患者,从我院中选择该病例116例,入院时间均在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按照姓氏排序进行分组,传统组与责任组均为58例,责任组行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治疗,传统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其余治疗条件均一致,对比分析两组的疼痛情况和治疗有效率。结果:责任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4.83%、93.10%明显高于传统组31.03%、70.69%,说明责任组的整体疗效更为确切,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责任组与传统组患者的痛经症状积分分别为(11.50±2.27)分、(11.21±2.28)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责任组与传统组患者的痛经症状积分分别为(5.57±2.62)分、(8.54±2.63)分,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痛经常规针刺治疗效果不理想,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能够显著提高疗效,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症状,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治疗便秘的临床疗效,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便秘患者,从我院中选择该病例116例,入院时间均在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按照姓氏排序进行分组,传统组与责任组均为88例,责任组行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治疗,传统组接受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其余治疗条件均一致,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责任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6.82%、95.45%明显高于传统组38.64%、75.00%,说明责任组的整体疗效更为确切,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责任组患者的腹痛、腹胀、大便艰涩不畅症状积分分别为(1.14±0.61)分、(0.93±0.61)分、(1.06±0.55)分,传统组分别为(1.45±0.62)分、(1.28±0.73)分、(1.29±0.64)分,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治疗便秘的临床疗效显著,大大减轻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治疗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静脉曲张患者,从我院中选择该病例116例,入院时间均在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按照姓氏排序进行分组,传统组与责任组均为88例,责任组行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治疗,传统组接受传统针刺治疗,其余治疗条件均一致,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责任组44例患者中,显效率为56.82%、好转率为38.64%、有效率为4.55%、总有效率为95.45%,传统组44例患者中,显效率为38.64%、有效率为36.36%、无效率为25.00%、总有效率为75.00%,相比之下责任组的疗效更加理想(P<0.05);治疗前,责任组与传统组患者的HAMA焦虑量表评分、VAS疼痛评分相比,两者的统计数据明显不同(P>0.05);治疗后,责任组与传统组患者的HAMA焦虑量表评分、VAS疼痛评分均明显较低,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分析采用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治疗颈椎痛的临床疗效,通过实验得出相关结论从而为临床医学积累经验。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颈椎痛的患者,从医院中选择病例92例,患者入院时间均为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对患者按照姓氏进行分组,传统组与责任组均为46例,传统组采用针刺这一保守方法治疗颈椎痛,责任组则使用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治疗,其余治疗条件均保持一致,通过控制变量的形式来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通过研究和实验发现,责任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7.82%、95.65%,在数值上明显高于传统组37.64%、75.07%,由此说明责任组的整体疗效更为确切,且效果显著,两组数据差异较明显(P<0.05);责任组患者的颈椎痛缓解恢复较快,颈椎疼痛持续时间为(19.18±1.67)h,传统组患者的颈椎疼痛持续时间为(48.96±13.25)h,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对胃下垂的疗效及安全性,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我院胃下垂患者中,根据入院时间随机抽取了124例进行研究,将其均等划分为传统组和责任组两组,前组患者接受了常规药物治疗,后组患者均同时接受了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治疗,将两组治疗结果中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责任组明显较好,差异较为明显(P<0.05);治疗后责任组的胃下垂症状积分为(5.62±2.20)分与传统组(9.75±3.62)分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下垂患者采用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治疗,在稳固药物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提升了疗效,患者的胃下垂症状改善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外线热成像技术(IRT)在组织移植或再植术后皮温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收治73例患者行组织移植或再植术,术后7 d每小时1次常规监测组织皮温、色泽、毛细血管返流和肿胀等指标,其中术后2、4和8 h移植或再植组织3个不同部位皮温(近、远端和中央处),每次由2名专科护士应用红外线热成像仪(IRTI)和电子体温枪分别监测,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名专科护士术后2、4和8 h应用电子体温枪单次测定(中央处)的移植或再植组织皮温分别为(36.47±0.45)℃、(34.97±0.46)℃、(36.49±0.66)℃和(35.56±0.55)℃、(36.61±0.67)℃、(35.85±0.56)℃,3时间点各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用IRTI测定结果分别为(36.48±0.45)℃、(36.46±0.67)℃、(36.40±0.66)℃和(36.46±0.48)℃、(36.50±0.69)℃、(36.48±0.67)℃, 3时间点各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IRTI术后2、4和8 h时3点测定总时间分别为(1.59±0.02)s、(1.65±0.53)s、(1.71±0.07)s,电子体温枪测定时间分别为(4.78±0.08)s、(4.96±0.17)s、(5.13±0.22)s, 3时间点各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点(中央处)测温时间分别为(1.59±0.02)s、(1.65±0.53)s、(1.71±0.07)s和(1.59±0.03)s、(1.64±0.55)s、(1.70±0.08)s,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RT监测移植或再植组织皮温简单方便,特异性及敏感性高,对专科护士个体差异小,具备可重复性,是移植或再植组织皮温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