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报告1例丘疹鳞屑型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男,48岁。因头面部、躯干、四肢鳞屑型斑丘疹7年,加重半年就诊。自身免疫抗体:抗核抗体(ANA):1∶320(+);核型:细颗粒型,抗Ro/SSA(+),余自身抗体均阴性。左上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部分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组织细胞。免疫荧光:基底膜带IgG、C3沉积。诊断: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丘疹鳞屑型)。

  • 标签: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丘疹鳞屑型
  • 简介:摘要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此病流行范围甚广,患者人数较多,是危害广大人民身体健康的严重传染病之一。其中,瘤型麻风可导致面瘫,手足运动障碍,往往造成难以恢复的畸残。目前,我国基本消灭麻风病,现阶段仅有少数散发病例,累计年发病不超过1000例。现报道一例表现为多发性丘疹的瘤型麻风,曾在多家医院被误诊。

  • 标签: 麻风 瘤型 多发型 丘疹
  • 简介:目的观察外科清热止痒洗剂治疗小儿丘疹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远期复发率。方法将66例小儿丘疹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予外科清热止痒洗剂治疗,对照组33例予依巴斯汀片治疗。两组均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停药后3个月内复发率,比较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远期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科清热止痒洗剂治疗小儿丘疹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

  • 标签: 丘疹性荨麻疹 外科清热止痒洗剂 依巴斯汀片
  • 简介:我的大腿内侧有红色斑迹,呈网状,不痛不痒,没有长泡,也没有裂口,也没有其他症状,已经持续好几年了.以前冬天的时候喜欢用热水袋,我怀疑是不是被热水袋烫了之后出现的,可是现在一直都不能消除,害得我天热时短裤都不敢穿了.能否有办法尽快消除红色斑迹,恢复成原样?

  • 标签: 网状 红斑 治疗 大腿内侧 热水袋 色斑
  • 简介: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初是在几十年前被描述,随后陆续有报道称在服用肼苯哒嗪(肼曲嗪,氢氮嗪)、普鲁卡因酰胺和磺胺嘧啶的患者中出现ANCA相关性血管炎、药物诱导的狼疮和药物相关性膜性肾病。文中通过对药物诱导的红斑狼疮(DIL)研究进展的综述,认为DIL某些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可以与特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区别开来。不同的药物引起的DIL有其本身特点,文中还就传统的药物和生物制剂引起的DIL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以及治疗进行介绍。

  • 标签: 红斑狼疮 药物诱导 ANCA相关血管炎
  • 简介:前不久,黄女士面颊两侧长了对称的红斑,不能自行消退.有朋友对她说有可能是“红斑狼疮”的皮肤表现。为此黄女士想了解红斑狼疮该如何诊断?看到网上说治疗红斑狼疮的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都有一定的副作用,那么有哪些中药方可治疗红斑狼疮呢?

  • 标签: 红斑狼疮 中药治疗 诊断 非甾体抗炎药 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报告1例持久性隆起性红斑。患者女,51岁,全身多发结节、斑块伴痒痛10余年,病情反复迁延、逐渐加重。皮疹伴疼痛,冬季加重、夏季缓解,四肢伸侧、颜面部、臀部对称性分布斑块、结节、色素沉着、皮下萎缩,新旧皮疹同时存在,皮疹早期疼痛明显,晚期轻度瘙痒。早期皮疹病理活检呈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改变,晚期皮疹病理活检呈纤维化改变。诊断:持久性隆起性红斑。系统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沙利度胺、贝前列素钠,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莫米松乳膏等治疗,2周后部分皮疹逐渐消退、颜色变暗。目前尚在随访中。

  • 标签: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 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
  • 简介:新生儿红斑狼疮是一种少见的由母体Ro/La抗体引起的被动免疫性疾病。临床可出现婴儿暴露部位的环形红斑或斑块、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少数可见肝脏、造血系统及神经系统的累及。该病可在出生后6-8个月随母体血清抗体消失而症状逐渐消失。孕期管理、患儿皮疹外用激素、监测心脏功能等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 标签: 红斑狼疮 新生儿 抗Ro/SSA抗体 抗La/SSB抗体 心脏病
  • 简介:红斑狼疮患者皮损发生率高,很多患者以皮损为首发表现。识别皮损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是皮肤科在红斑狼疮鉴别诊断中的重要方面。本文从红斑狼疮皮肤组织病理特异性皮损三个类别,即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CC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ACLE)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四个方面对红斑狼疮鉴别诊断进行分述,通篇体现了皮肤科在红斑狼疮鉴别诊断方面的独到之处。

  • 标签: 红斑狼疮 鉴别诊断 皮肤疾病 诊断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SLE与妊娠之间相互作用,一方面,妊娠期免疫状态及生理变化可导致狼疮复发,另一方面,SLE患者在妊娠过程中疾病复发,发生狼疮肾炎加重、高血压、子痫、胎儿丢失、早产儿及新生儿狼疮等的机率明显升高。尽管风湿免疫科医师对狼疮患者的妊娠较为重视,但母亲和胎儿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因此,进一步增进对狼疮与妊娠的认识、选择合适的妊娠时机、应用安全的药物保持病情尤为重要。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妊娠 并发症 管理 治疗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器官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作为SLE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感染的控制始终不尽如人意。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给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首位危险因素。此外,病毒和细菌感染可能作为环境激发因子参与了SLE的发生和发展,尤其是在有遗传背景的个体,往往导致了SLE发病或病情复发与恶化。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原型",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代表。SLE患者及动物模型中可见多种自身抗体。其中部分参与炎症过程及组织损伤。自身抗体介导了SLE的病理过程,可直接识别抗原引起组织损伤,也可以通过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组织导致损伤。本文就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自身抗体,以及这些抗体在疾病诊断、预后判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探讨自身抗体在SLE发病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笔者2017年2月—11月之间对260名在本院孕期产检并住院分娩的产妇及其新生儿采取了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门诊孕期健康知识教育、产时产后新生儿皮肤护理及产妇饮食干预等方法,通过以上护理干预措施使得新生儿毒性红斑发生率仅为4.6%,对新生儿毒性红斑的预防起到了积极显著的作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新生儿红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红光治疗摩擦红斑的临床疗效。方法以60例不同发展阶段的摩擦红斑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康复新液和红光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红光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观察不同发展阶段的摩擦红斑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有效率为60%,差异有的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糜烂渗出型有效率100%,红斑型有效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糜烂型与红斑型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别;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康复新液联合红光治疗摩擦红斑效果佳,尤其对糜烂渗出型效果更显著,并且副作用少。

  • 标签: 康复新液 红光 摩擦红斑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儿童期发病患者约占15%-20%。儿童患者较成人更易出现狼疮肾炎、中枢神经受累及多脏器受损,其临床表现更为复杂、疾病进展快、预后差、病死率高。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jSLE)发病和遗传易感基因突变密切相关,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并和疾病严重程度和脏器受累有关。2017年ACR和EULAR联合发布了SLE新的分类标准,增加了各项诊断要点的权重积分,有助于单脏器受累患者的诊断,提高了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近年来达标控制治疗理念逐渐应用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中、重度患者常采用诱导缓解和达标控制之后的长期维持治疗。目前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的治疗策略主要目的是早期控制病情活动、防止脏器受损,从而提高患儿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随着治疗理念和新型免疫抑制剂尤其是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儿童SLE预后得到显著改善。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风湿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儿童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36例老年性红斑狼疮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就诊的40例中青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相关检查指标变化、治疗方案和误诊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浆膜炎、肾、肺、心脏、血液系统、肌肉痛和神经损害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蝶形红斑、肾损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抗ds-DNA抗体阳性、C-反应蛋白(CPR)升高、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尿蛋白阳性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接受间歇静脉滴注环磷酰胺疗方案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患者的首次就诊误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6.11%15.00%,〈0.05)。结论老年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起病隐匿,且疾病活动指数低,容易漏诊和误诊,应该引起重视。

  • 标签: 老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表现 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