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来自我院 2015年 7月至 2017年 4月期间收治的 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通过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分析治疗前后有关数据情况差异。结果:在患侧直腿抬高角度上,患者术后 (66.2±4.9)°显著高于术前 (31.7±3.4)°,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 VAS疼痛评分上,患者术后评分 (2.7±1.5) 分显著低于术前 (8.1±1.1) 分,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 ODI功能障碍指数评估上,患者术后评分 (19.6±6.3) %显著低于术前 (76.4±16.3)%,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改良 MacNab功能标准上,优为 19例,良为 15例,可为 4例,差为 2例,优良率为 8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恢复效果,减少患者功能障碍,临床适用性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术治疗,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疗效,仅有2例患者出现L4神经根支配区痛觉过敏现象,在经过对症治疗后症状得以好转,未出现复发。同时,患者出院时、末次随访中的腰痛及下肢痛评分改善情况显著,相比较术前更低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术治疗,不仅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而且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经皮椎间孔镜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1例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对于所有患者临床选择经皮椎间孔镜方法进行疾病治疗,通过对比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以及ODI指数改善情况,以突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VAS评分结果以及ODI指数方面,治疗前后之间的差异极为显著(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方法选择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改善患者的VAS评分结果以及ODI指数可以获得显著效果,最终成功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效果。方法将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计算机随机分成2组(属于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对照组27例,接受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28例,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疼痛情况以及功能状况。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7.48±0.05毫米)更短,术中出血量(20.26±3.25mL)更少,术后一天、三天的疼痛评分(3.51±1.08分、1.31±0.54分)更低,术后一个月、六个月的功能障碍指数(11.25±1.28、5.36±1.05)更小(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可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围手术期护理。方法2010年8月至2016年5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对6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椎间孔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Macbnab评价标准及ODI指数,评价术前、术后治疗效果。结果术后VAS评分及ODI指数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Macbnab评价标准优良率为89.7%;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PELD安全有效,可用于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心理护理、细致的术后病情观察及合理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和功能恢复的重要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如我院治疗的101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术前、术后及术后1月分别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对术前与术后3月行腰椎ODI功能评分。结果101例均完成手术,其中出现1例术后椎间隙感染,经处理后感染控制,有1例患者术后症状反复,经脱水消肿对症治疗症状缓解。总体观察,术后即时、术后1月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术后1月较术后即时VAS评分亦有显著改善P<001,术后3月ODI功能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89例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48例、对照组141例,对照组采取椎板开窗减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手术前后VAS、JOA、OD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7.37%、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68%,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VAS评分经过统计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JOA评分、OD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JOA评分、OD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JOA评分、ODI评分经过统计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传统开放手术疗效相当,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手术配合的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行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治疗的患者110例,均给予密切手术配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110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83.7±3.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7.3±2.4)ml,术后,无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0.0%,住院时间平均(4.1±0.4)d。结论行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患者时,给予密切配合后,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使患者术后尽早康复出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试析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患者78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使用临床基础护理,观察组使用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效果的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配合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中较为重要,对患者减轻痛苦效果显著。
简介: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76例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将所有患者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椎间孔镜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切口的VAS评分,观察时间为手术后24h、48h、72h与手术后96h。患者出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电话跟踪随访,应用功能障碍指数(OSW)对两组术后患者进行基本生活能力评定[1]。时间为手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切口长度、手术进行时间、术时患者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期手术切口VA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术期手术切口VAS评分在不同时期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传统手术治疗,经皮椎间孔镜在治疗老年腰椎间盘患者时,在术后切口长度、手术进行时间、术时患者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适合临床治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