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42岁女性患者,右侧胸部巨大肿瘤。全麻下行右侧胸壁巨大肿物切除术后康复出院,病理提示神经纤维瘤,瘤体重5.5 kg。胸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前充分准备,有效的手术肿瘤切除可确保手术安全,缓解患者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恶变可能。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he tibia,CPT)合并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和CPT不合并NF1病变骨膜的组织病理特点有无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CPT合并NF1患儿20例(NF1-CPT组)、CPT不合并NF1患儿20例(非NF1-CPT组)病变骨膜标本,收集2021年12月至2021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5例脑瘫患儿胫骨骨膜标本(对照组)。首先观察标本的大体形态学特点;然后对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描述组织形态学特点,并计算平均血管密度;最后对组织切片进行CD34、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9.5)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elar antigen,PCNA)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CD34、PGP9.5、PCNA在各组阳性表达的差异。结果NF1-CPT组和非NF1-CPT组病变骨膜的大体形态学特点基本一致,均表现为病变骨膜明显增厚,胫骨萎缩、变尖,髓腔闭塞,胫骨假关节形成;组织形态学特点也基本一致,均由大量高分化的成纤维细胞和增生的胶原纤维构成。NF1-CPT组和非NF1-CPT组病变骨膜伴有局部血管增生,增生血管的管壁增厚,管腔十分狭窄呈裂隙状,甚至趋向闭塞。NF1-CPT组、非NF1-CPT组、对照组间平均血管密度(mean vessel density,MV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NF1-CPT组、非NF1-CPT组、对照组CD34阳性表达部位的平均光密度(mean optical density,MO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骨膜中存在神经纤维组织,但无异常神经纤维增生。NF1-CPT组和对照组、非NF1-CPT组和对照组PGP9.5阳性表达部位的MOD,分别为0.063(0.032,0.099)比0.226(0.129,0.389)、0.063(0.040,0.085)比0.226(0.129,0.38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F1-CPT组和非NF1-CPT组、NF1-CPT组和对照组、非NF1-CPT组和对照组PCNA半定量分析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T合并NF1患儿和CPT不合并NF1患儿病变骨膜在大体形态学、组织形态学特征以及血管、神经的组织病理学特点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增殖活性存在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胼胝体入路治疗脑室出血(IV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自2016年10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8例IVH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内镜治疗组(34例)及引流组(34例)。内镜治疗组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胼胝体入路清除血肿,引流组采用钻孔引流加尿激酶注射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1、3、7 d时血肿大部分清除率(血肿清除率≥95%定义为大部分清除),术后7 d或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时预后良好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级Ⅰ~Ⅲ级定义为预后良好]。结果术后1、3、7 d,内镜治疗组患者血肿大部分清除率明显高于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治疗组患者术后7 d内颅内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及术后30 d内因继发性脑积水行分流术患者比例均明显低于引流组(2.9% vs. 20.6%、2.9% vs. 23.5%、5.9% vs. 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内镜治疗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优于引流组(91.2% vs. 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胼胝体入路治疗IVH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并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