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鼻胃肠管非计划性拔管相关因素。方法:现将2021年3月-2022年4月期间我院出现鼻胃肠管非计划性拔管的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同时将未出现鼻胃肠管非计划性拔管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对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观察组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因素包括意识情况、合作程度、使用镇静剂、基础疾病、导管数目以及Ramsay镇静评分相关,且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鼻胃肠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因素包括患者模糊意识状态、较差的合作度、未使用镇静剂、患有基础疾病、较多的导管数量和较低的Ramsay镇静评分,临床护理时,要关注患者以上状态,并给予针对性护理,避免患者出现鼻胃肠管非计划性拔管。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重症患者经鼻肠管喂养的护理临床实践证据,为纠正喂养不耐受、营养不达标提供护理依据。方法按照"6S"证据模型,检索2015年1月31日—2019年9月30日加拿大安大略护理学会、Cochrane Library、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国际指南图书馆、医脉通、PubMed、CINAHL、Embase、UpToDate、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涉及重症患者经鼻肠管喂养护理的相关证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最佳实践、系统评价、证据总结及原始研究。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取和汇总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其中,2篇指南来源于美国重症医学会和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3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4篇证据总结,10篇RCT研究,3篇类实验研究,1篇诊断性试验研究。总结临床适应性证据24条,涉及10个方面内容,即鼻肠管置入指征、导管材质、置入体位、置入方式、确认方法、喂养方法、固定、不耐受、导管堵塞、留置时限等。结论本研究为重症患者经鼻肠管喂养提供了管理流程与循证证据,有利于促进护理人员安全实践与深入的研究。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3M微孔通气胶带改良后的鼻胃肠管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食道、胃肠道术后放置鼻胃肠管患者87例,按手术时间单双日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4例,对照组43例。试验组使用改良后的鼻胃肠管固定方法,对照组使用棉细绳固定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鼻胃肠管重新固定例数、管道脱落例数、局部皮肤变化、患者耐受情况。结果试验组鼻胃肠管重新固定例数3例,与对照组10例比较,χ2=4.62,P〈0.05,试验组皮肤受损率为1例,与对照组6例比较,χ2=4.01,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耐受程度比较后u=4.21,P〈0.01,患者对改良后的固定方法更能耐受,管道脱落无明显差异。结论改良后的鼻胃肠管固定方法效果优于棉细绳固定法,操作护理简单方便,易于为患者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重型脑卒中患者采用床边盲法主动留置鼻肠管联合鼻胃管胃肠减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4例重型脑卒中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1月-2021年01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给予床边盲法主动留置鼻肠管,观察组同时联合鼻胃管胃肠减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低(P<0.05);与对照组干预第1周、第2周喂养量达标率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0.05)。 结论 给予重型脑卒中患者床边盲法主动留置鼻肠管联合鼻胃管胃肠减压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喂养量达标率,提升患者安全性,促使患者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在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治疗的65例MSA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鼻胃管肠内营养(NGEN)组(35例)和鼻空肠管肠内营养(NJEN)组(30例),所有患者的肠内营养液均以24 h匀速持续泵入的方式喂养。比较两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恢复经口进食时间、肠内营养1周时计算机断层扫描严重指数(CTSI)评分、营养状况、感染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置管费用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GEN和NJEN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入院时CTSI评分、入院时Ranson评分、腹痛缓解时间、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恢复经口进食时间、肠内营养1周时CTSI评分、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死亡患者;NGEN组患者的住院费用、置管时间、置管费用均低于NJEN组[(4.0±1.0)万元比(4.4±0.9)万元、2.00 min(1.50 min,2.50 min)比11.50 min(9.50 min,12.75 min)、135.42元(135.42元,135.42元)比1 313.30元(1231.20元,1 823.72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42,Z=6.737、7.687,P均<0.01)。NGEN组MSAP患者入院时和肠内营养1周时白蛋白水平均高于NJEN组[(43.5±5.1) g/L比(41.0±4.0) g/L、(42.1±4.1) g/L比(39.5±4.4)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35、2.486,P=0.04、0.02),但两组白蛋白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GEN和NJEN组患者营养相关并发症(腹胀、腹泻、胃潴留、管腔阻塞)和严重并发症(一过性器官功能衰竭和胰腺坏死合并感染等)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NGEN用于MSAP的疗效和安全性与NJEN相当,且能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其操作简单,便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胃切除手术后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以分组观察形式对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入经胃切除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依照收治时间分为常规组和针对组,每组均分有41例患者。常规组患者在经鼻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时给予其常规护理措施,针对组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肠内营养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结果经分析研究数据可得知,常规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07%,可见明显高于针对组2.44%的发生率,其数据差异处理结果也符合P<0.05,可见其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针对胃切除手术后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中应用具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时,可促使患者快速恢复身体健康,可见其是一项值得临床推广的护理方式。
简介:【 摘要 】 目的:研究 胃癌术后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79 例临床护理实践 方法。方法: 本研究时间段(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共计实施 79例胃癌手术,患者术后均进行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分析护理前后所有患者的 营养指标、 免疫指标。 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营养指标无显著差异,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P> 0.05。 护理后患者各项免疫指标均优于护理前, P< 0.05。 结论: 胃癌术后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较好,而在期间配合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