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终末期肾脏疾病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生存时间。临床中,一般会采用维持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但是,通过长期透析治疗,会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进而产生并发症,并且长期血液透析的治疗费用较高,会增加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还会有一定概率引发症状性低血压,影响治疗效果。但在治疗期间,通过有效护理,能够调整患者的心态,降低治疗风险的发生率,从而保证预后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临床发生率及诱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42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透析前后测量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分析透析相关低血压发生率及诱发因素。结果1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进行14522次血液透析,出现48例(共2501次)透析相关低血压,发生率为18.5%,透析1小时后相关低血压发生率最高,达65.4%,透析3小时后出现相关低血压的百分比最低;在透析相关低血压可能危险因素中,超滤率过高是主要因素,占45.8%,其次为透析过程进食和透析温度设置。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与透析时间、透析超滤率和温度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低血压与血管钙化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48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满足本次研究条件的患者纳入其中,透析过程中收缩压值低于90mmHg,或者透析过程中收缩压下降20mmHg,且伴有临床症状需要回输生理盐水的患者定义为透析中低血压,采用胸部平片评估患者血管钙化情况。结果48例患者,出现20例主动脉血管钙化情况,且血管钙化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血管钙化患者(P<0.05);低血压患者的血管钙化发生率显著高于无低血压情况患者(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综合分析可知,血管钙化是影响患者低血压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血管钙化与低血压存在较大的关联,控制血管钙化进程能有效减少低血压情况的发生。
简介: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透析前体液分布情况与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ntradialytic-hypotension,IDH)发生的关系,为透析超滤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生物电阻抗测量42例符合研究条件患者620次血液透析过程体液分布情况以及记录血压变化、低血压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出现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和非低血压组,比较2组透析前体液分布、血压变化等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体液分布指标与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的相关性.结果620次血液透析过程共出现143次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3.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透析前细胞外液、透析前收缩压、总体水/体质量、千克体质量总体液超滤速度与透析相关低血压发生相关(P<0.05).进一步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发现,千克体质量总体液超滤速度判断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0(95%CI:0.632-0.727,P=0,000),以界值0.198ml/kg.min预测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敏感度为89.5%,特异度为60.5%.结论高超滤速度、透析前高收缩压、低细胞外液、低总体水/体质量比值是透析相关性低血压体液相关的危险因素,千克体质量总体液超滤速度可作为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预测因子.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原因、防治对策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4年2月,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为血液透析无低血压患者,观察组为血液透析有低血压患者,对患者血液透析中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体重增长率、超滤量、超滤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血钠、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室间隔、左室后壁增厚程度、左室顺应性降低程度均和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针对血液透析中产生低血压的患者,对其血液透析模式、治疗方法等进行调整,使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结论在血液透析中患者产生低血压的因素很多,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患者在血液透析中产生低血压,针对低血压患者根据其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高发人群进行关注,降低血透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