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透析前体液分布情况与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ntradialytic-hypotension,IDH)发生的关系,为透析超滤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生物电阻抗测量42例符合研究条件患者620次血液透析过程体液分布情况以及记录血压变化、低血压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出现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和非低血压组,比较2组透析前体液分布、血压变化等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体液分布指标与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的相关性.结果620次血液透析过程共出现143次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3.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透析前细胞外液、透析前收缩压、总体水/体质量、千克体质量总体液超滤速度与透析相关低血压发生相关(P<0.05).进一步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发现,千克体质量总体液超滤速度判断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0(95%CI:0.632-0.727,P=0,000),以界值0.198ml/kg.min预测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敏感度为89.5%,特异度为60.5%.结论高超滤速度、透析前高收缩压、低细胞外液、低总体水/体质量比值是透析相关性低血压体液相关的危险因素,千克体质量总体液超滤速度可作为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预测因子.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原因、防治对策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4年2月,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为血液透析无低血压患者,观察组为血液透析有低血压患者,对患者血液透析中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体重增长率、超滤量、超滤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血钠、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室间隔、左室后壁增厚程度、左室顺应性降低程度均和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针对血液透析中产生低血压的患者,对其血液透析模式、治疗方法等进行调整,使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结论在血液透析中患者产生低血压的因素很多,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患者在血液透析中产生低血压,针对低血压患者根据其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高发人群进行关注,降低血透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总结了我院40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及影响因素,通过改变透析模式,改善心脏功能,减少超滤,主张短时多次透析,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增加营养,提高血红蛋白,避免透析中进餐,透析过程中,护士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加强巡视,及时测量血压,及时发现患者低血压的先兆,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超滤脱水量过大与透析低血压之间明显相关,贫血越严重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发生低血压也较多,采用低温,可调钠,短时多次透析,提高血浆渗透压,提高患者血浆蛋白,可减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结论改变透析模式,加强护士责任心,勤巡视,勤测血压,及时发现低血压先兆并及时处理,从而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保证透析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透析联合米多君在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HD)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血液透析室维持血液透析半年以上、入选前透析过程中有超过50%的次数中出现低血压症状的患者10例,所有观察对象均按原透析方案行3周的透析,给予米多君联合低温透析治疗,实施8周,共120次,观察透析前、后血压,透析中每半小时测血压,测量患者透析前后体温,并记录低血压发生的次数及时间、伴随症状及采取的相应护理干预。结果从低血压发生时间看,透析4h时出现低血压的比率较高,可能与有效的血容量减少有关,透析0.5h的低血压有可能与年龄、原发病及血管钙化有关。米多君联合低温透析治疗的总有效率达83.3%。结论对于维持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选用低温透析联合米多君的治疗方案,可减少低血压的出现,使血液透析的继续进行,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左卡尼汀治疗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且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每次透析结束之后左卡尼汀注射治疗,每周透析三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之后的临床治疗效果(透析后的平均收缩压变化情况以及低血压的发生率等)。结果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中和透析后的平均收缩压变化情况可见,透析过程中均出现明显的血压下降情况,与透析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透析后血压略上升,与透析前的比较以及两组患者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24.1%和55.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左卡尼汀用于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治疗过程中,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肾内科治疗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于透析后检测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将CRP≥3mg/L作为观察组,将CRP<3mg/L作为对照组,观察CRP与Hb、Alb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Hb、Al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及回归分析显示,CRP与Hb、Alb呈负相关(P<0.05)。结论C-反应蛋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程度呈负相关,CRP越高,炎症程度越重,则贫血情况越严重。
简介:目的: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对1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的各项参数进行评估,并通过各项参数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分析,了解引发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符合研究入选标准的136例MHD患者做横断面研究。根据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肺动脉高压组(PH组,PASP>35mmHg)、肺动脉压力正常组(nPH组,PASP≤35mmHg),并将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与肺动脉压力做相关性分析。结果PH组较nPH组患者的左、右心房及心室明显增大、心肌肥厚程度较重;PH组较nPH组患者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下降;PH组较nPH组患者心脏处于高循环动力状态(均P<0.05)。肺动脉压力与肺动脉内径、肺动脉最高流速、右心房内径、左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心输出量呈正相关(均P<0.001);与左心室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之比(E/A)、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呈负相关(均P<0.001)。结论MHD患者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病变是引起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肺动脉压的升高可能进一步加重MHD患者的心脏病变;其中心脏舒张功能下降是引起肺动脉压升高重要因素。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可导致肺动脉压升高。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采用减慢超滤速度,提高钠浓度,降低透析液温度等措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结果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有效地健康宣教,对降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有显著效果。结论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高,及时观察发现是预防低血压的发生的关键。
简介:目的评估高龄肾衰竭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82例高龄肾衰竭患者(高龄组)行血液透析治疗前基线情况,包括血压、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白蛋白(serumalbumin,Alb);同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56例非高龄患者设为对照组,定期监测2组患者透析阶段一般治疗情况、透析充分性、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血白蛋白(serumalbumin,Alb)、甲状旁腺素、C反应蛋白、心功能测定、营养状况等,透析中合并症和治疗阶段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分析高龄透析患者临床治疗特点.通过生存率和死亡原因分析,总结影响高龄患者透析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高龄组与对照组相比,病因以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为主、整个透析阶段Alb和SGA低于对照组(P<0.05),Kt/V值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透析中并发症发生率(40.8%)高于对照组(29.3%),死亡原因1年内主要为脑血管意外及心血管疾病,超过1年的死亡原因主要为脑血管意外、感染、心血管疾病及严重营养不良,比较不同生存时间(3年以内和超过3年)的临床特征,影响高龄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是糖尿病、低血压、透析前SCr水平高,Kt/V值不达标,贫血,营养不良.增加透析频次,联合采用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组合治疗有助于延长透析存活时间.结论高龄MHD患者营养不良较为普遍,并伴随贫血程度重,心功能差,易感染,从而导致了患者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率增加,生存时间减少,通过改善营养、纠正贫血、采取个体化的透析方案,组合治疗,可以减少高龄透析患者的并发症,提高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