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术后感染的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后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深静脉患者中,9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6例为门诊透析病人),感染率为9.47%。结论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的后维护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 标签: 血液透析 静脉置管 感染 预防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熟练掌握cuff长期深静脉的日常维护,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降低护士的工作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39例留置cuff皮下隧道长期深静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结果除2例导管破损、8例血流不畅、导管相关感染1例、导管口出血1例,其余患者均得到满意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带cuff长期深静脉置管 维持性血液透析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配网故障抢修效率的分析能够及时反映配网运行和管理现状,故障修复时长是故障抢修效率的衡量标志。为此,针对闽侯公司2017年配网故障修复时长大幅下降的现象,以统计数据为基础,对2016年、2017年进行故障类型、月度趋势及区域分布分析,透过全流程观察查找配网运行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的努力方向,为进一步缩短配网故障修复时长奠定基础。

  • 标签: 配电网 复电时长 统计数据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是肾脏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多数患者因肾脏疾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而需要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在其帮助下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需要通过中心静脉完成,当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为永久性中心静脉,大大提高了血透效率,更是患者的“生命线”,对此要对患者的永久性中心静脉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 护理对策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中心静脉维护院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且出院保留中心静脉的患者6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个对比组,其中一组命名为观察组,另一组命名为参照组,分别接受院外延续护理与常规出院指导,并对比分析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的导管异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较低,而参照组相对较高,对比结果(p0.05),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护理后的结果结果显示(p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长期中心静脉置管 院外维护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中心静脉维护院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且出院保留中心静脉的患者6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个对比组,其中一组命名为观察组,另一组命名为参照组,分别接受院外延续护理与常规出院指导,并对比分析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的导管异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较低,而参照组相对较高,对比结果(p0.05),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护理后的结果结果显示(p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长期中心静脉置管 院外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经改良方法、固定方法后置成功率和留置胃后固定的成功率。方法对70例需要置入胃和留置胃鼻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使用压舌板辅助置入胃,用棉纱绳固定胃,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方法置入及固定胃,对比分析两组胃的成功率及留置胃后固定成功率等,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一次成功率为65.7﹪,胃固定成功率为60﹪,观察组一次成功率为94.3﹪,胃固定成功率为96﹪,统计学分析P<0.05,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压舌板辅助置入一次成功率优于传统的方法,棉纱绳固定留置胃固定的成功率优于传统的固定方法。

  • 标签: 难置胃管 压舌板 棉纱绳 置管与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外周中心静脉(PICC)和中心静脉(CVC)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检索Pubmed、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鉴定为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处理,计算两组相关研究指标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24个随机对照试验(RCT),总样本量2900例次。PICC组在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血气胸发生率、血肿发生率等共8项指标方面优于CVC组;在脉管炎发生率、血栓发生率方面CVC组则较优。结论临床应用中PICC较CVC有明显优势。

  • 标签: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中心静脉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PICC前系统评估对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行PICC患者,并通过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最基础的常规评估,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评估,并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PICC方法、穿刺一次成功率、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非计划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经过不同的评估方法后,观察组患者的PICC方法、穿刺一次成功率、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非计划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ICC患者实施系统评估可以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降低非计划拔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PICC置管 系统评估 置管效果 影响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PICC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方法及护理体会。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我科对46例癌症患者使用PICC,避免了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减轻了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了治疗顺利进行,经精心护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PICC 置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中心静脉时运用腋静脉穿刺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实施中心静脉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运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观察组50例患者则实施腋静脉穿刺,对比两组穿刺成功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00%(45/50),对照组为92.00%(46/50),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χ2=0.1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0%vs16.00%)(χ2=4.00,P<0.05)。结论腋静脉穿刺与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均较高,但与传统的锁骨下静脉方式相比,腋静脉穿刺,可有效降低穿刺意外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腋静脉穿刺 锁骨下静脉穿刺 成功率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隧道式PICC方法与传统PICC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3月我中心收治的76例PICC静脉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隧道式PICC静脉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引导下塞丁格PICC静脉方法,研究结局包括并发症发生率、一次成功率。 结果 觀察组患者渗血程度与量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一次成功率和导管脱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隧道式PICC置管 静脉置管术 并发症 传统PICC置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种类中心静脉(长期、临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方法:2020年02月~2021年10月,选择于本院血透室进行透析治疗的血透患者。分为临时透析导管(临时组,n=43例)及长期透析导管(长期组,n=8例)。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第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临时组及长期组在血管通路血流量及透析充分性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长期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临时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院外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长期中心静脉维护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80例长期中心静脉MHD患者,均为我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时期收治,以随机单双号法将纳入样本分入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均n=40),前组执行常规出院指导,后组执行院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导管感染、血栓形成以及导管脱落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较对照组居于更低水平(P<0.05)。干预后,观察组WHOQOL-BREF量表4个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院外护理干预对长期中心静脉MHD患者导管维护、生活质量提升均可产生积极影响,值得推荐。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置管 院外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评估鼻饲患者病情,研究具有针对性个体化方法,提高鼻饲的一次成功率,避免鼻饲失败。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12月在我院神经内二科鼻饲的住院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0年1月至6月在我院神经内二科鼻饲的住院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评估患者并实施;实验组在行鼻饲前,评估患者的病情,采用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方法。观察两组患者鼻饲的一次成功率,以及失败的病例数。结果实验组鼻饲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失败病例为零。结论行鼻饲前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方法,可提高鼻饲的一次成功率,避免鼻饲失败病例的发生。

  • 标签: 鼻饲置管 病情评估 置管方法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鼻饲管法在鼻饲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鼻饲患者38例,分别用常规法和改良法进行鼻饲,比较两种方法的成功率。结果改良法的一次成功率(76.3%)显著高于常规法(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鼻饲管法在鼻饲患者中有较好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饲管置入 改良法 鼻饲管难置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品管圈1活动在降低介入术后留置尿2的率的。方法利用品管圈工具,以“降低介入术后留置尿率”为主题,以患者介入手术的先后顺序对80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品管圈活动开始前40例,实施品管圈活动后40例,对所有的首次介入术后的患者进行查验,分析留置尿的原因,制定相对应的措施并且实施。结果在实施相应措施后,介入术后患者留置尿率由22.5%(9/40)下降至7.5%(3/40)。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显著降低介入术后留置尿率。

  • 标签: 品管圈 介入手术 留置导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