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性感染的护理方法,为ICU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于我院接受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ICU重症患者68例,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按照预见性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34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和护理后,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性感染的患者为4例(11.8%),对照组患者的相关血性感染患者为9例(26.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13例感染患者中,发生锁骨下静脉感染患者2例(15.4%),发生股静脉感染患者6例(46.2%),颈内动脉置管发生感染患者为5例(38.5%)。两两比较结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能有效预防ICU重症患者在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治疗后发生相关血性感染,提高ICU重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探讨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患者出院期间并发症的影响。138例PICC置管的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PICC置管后常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出院后导管自我护理的健康教育。出院后置管相关并发症从干预前61.6%,降到干预后29.9%,而计划内拔管率从44%上升到73%。护理干预可以降低PICC置管患者出院带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保障了治疗计划的完成。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留置期间导管移位的护理对策。方法总结461例肿瘤患者在PICC留置期间32例出现导管移位的临床资料,分析造成移位的原因。对伴有导管内凝血者先正位后溶栓;伴有静脉血栓者充分抗凝成功后再正位。正位可采用脉冲式注入同时送管法,若失败可插入同型号导丝再正位;也可经患者同意直接插入导丝正位。结果32例中无意中发现导管移位的有20例,多于因客观因素发现者(P=0.04);肿瘤部位与导管移位有关(P=0.01);患者的发病年龄、置管肢体侧向及穿刺的静脉与导管移位无关(P>0.05)。正位成功26例(81.25%)。正位成功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置管的静脉而无关。结论PICC置管时的导管异位和留置期间的导管移位应该同样受到重视。应定期行X线和置管静脉超声波检查。建议厂家按移位发生比例生产单包装导丝,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正位成功率。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某院干部病房102例留置导尿管老年患者(年龄≥60岁)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2例留置导尿管的老年患者,发生尿路感染27例,感染率为26.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留置导尿管时间≥14d、使用抗菌药物是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共检出病原体68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22株,32.35%),其次为肠球菌属(11株,16.18%)、白假丝酵母菌(6株,8.83%)等。结论老年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高,应注意避免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
简介:目的运用导管漂浮原理预防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异位颈内静脉。方法将2012年9月到2014年1月400例拟行PICC置管的患者按照单双号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200例。采用体表定位结合超声实时观察,确认导管进入锁骨下静脉后,试验组(200例)即从末端分离导丝和导管,撤出导丝3cm,继续送至预测量长度。对照组(200例)采用传统方法置入PICC。比较两组患者颈内静脉异位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无颈内静脉异位,对照组颈内静脉异位率为1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导管漂浮原理可以有效预防PICC异位颈内静脉。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科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情况,建立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式了解2011年-2012年某医院精神科导管相关尿路感染情况,采取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医院精神科2013年度导管相关尿路感染进行调查。结果该医院2011年留置尿管118例,发生相关尿路感染18例,感染率15.3%;2012年留置尿管112例,发生相关尿路感染15例,感染率13.4%;2013年留置尿管130例,发生相关尿路感染9例,感染率6.9%结论通过目标性监测,实施全过程管理,医院导管先关尿路感染率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