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肝脏增强CT、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的检出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肝癌患者研究,均接受肝脏增强CT扫描、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研究肝脏增强CT、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结果: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总检出率97.50%(78/80),相比肝脏增强CT检查的87.50%(70/80)而言更高(p<0.05);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的误诊率1.25%(1/80),相比肝脏增强CT扫描检查的10.00%(8/80)更低(p<0.05);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的漏诊率1.25%(1/80),相比肝脏增强CT扫描检查的2.50%(2/80)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的误诊率1.25%(1/80)、漏诊率1.25%(1/80),与临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的总检出率更高,临床诊断价值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谈论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把我医院从2020年1月作为研究开始日期,截止到2022年1月时间段收治的30例疑似肝脏疾病病人当做研究对象。此次研究对象都实行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把病理检测所得报告作为金标准,评定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的诊断状况。结果:病理检查与多层螺旋CT检测大致相似(P>0.05);30例疑似肝脏疾病患者中,病理检测表明患病人数有29例,多层螺旋CT表明患病人数有27例,漏诊人数有2例,漏诊率是6.67%,误诊人数有1例,误诊率是3.33%。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性是93.33%(28/30),灵敏度是96.55%(28/29),特异度是100.00%(1/1)。结论: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运用于临床肝脏疾病的检测当中,清晰了解疾病患者的病灶血液供应状况,促使成像效果更为清晰、明了,提升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罹患肝脏血管瘤病症和肝脏肿瘤病症的患者依托CT实施鉴别诊断所取得的价值。方法:选取病发肝脏病变的患者共计40例,为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经病检证实,均采用64排螺旋CT实施诊断,分析此种诊断技术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结合病检结果,肝血管瘤共检出7例,占比为17.50%;采用CT实施诊断,共检出8例,占比为1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病检结果,其余33例均为肝脏肿瘤,占比为82.50%;采用CT实施诊断,共检出30例,占比为7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肝脏病变患者,运用64排螺旋CT实施诊断,可发挥有效的对肝脏血管瘤病变、肝脏肿瘤病变鉴别诊断的作用,实施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软组织软骨瘤(STC)是一种由分化成熟的透明软骨组织组成的良性肿瘤。大多发生于手足部位的浅表软组织内,位于肝脏者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肝脏STC,镜下观察该例患者肿瘤组织为分化良好的软骨组织,软骨细胞细胞核小而扁平,未见病理性核分裂象,肿瘤周围可见由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假包膜,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表型:S-100蛋白广泛阳性,CD34阴性,Ki-67阳性指数<1%。STC临床表现不明显,依据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可确诊,局部手术切除为其首选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肝脏黏液性肿瘤是一种囊性、上皮性肿瘤,罕见,每年每20万~100万人中发生1例,占肝脏囊肿约5%,几乎只发生于女性,发病年龄28~76岁,完全切除后,预后良好。我们报道2例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总结临床特征,探讨鉴别诊断要点。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2和64岁,均予手术切除。组织学呈囊性结构,囊壁衬覆黏液上皮,呈单层柱状、立方或扁平状,上皮下为卵巢样间质,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部超声诊断肝脏肿块的临床表现。方法:科室选择肝胆内科;收治时间在2020.8-2021.8;收治例数为60例;对患者采用经腹部超声诊断干预。通过获取患者肝脏部位阻力指数、血流灌注指数及门静脉充血指数,了解患者肝脏疾病情况,并观察患者超声图像特征,对患者肝脏肿块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病情超声图像特征表现亦不相同,例:转移性肝癌图像特点、肝血管瘤患者的血液流速十分缓慢、原发性肝癌患者血管腔有肿块,血流信号明显丰富。患者肿块多呈现圆形,具有高、等、低回声现象,病灶回声不均匀。诊断准确率为90.00%结论:对肝脏肿块患者的诊断中采用腹部超声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