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预防性使用肩关节吊带对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良姿位摆放以及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预防性肩关节吊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半脱位发生率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情况都存在差异明显(P<0.05).结论给予偏瘫患者在常规针灸治疗与良姿位摆放治疗前提下进行早期预防性肩关节吊带治疗,可以在有效降低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提升其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治疗效果显著.关键词早期预防性;肩关节吊带;肩关节半脱位;治疗效果AbstractObjectiveTotheearlyeffectofprophylacticuseofshoulderstrapsonshoulderjointsubluxationinpatientswithhemiplegia.Methods2013January2015Augustinourhospital60patientswithhemiplegia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thecontrolgroupwithconventionaltherapy,theobservationgrouptheshoulGderslingforthetreatmentofprevention,observationofshoulderjointsubluxation.ResultsTwogroupsofpatientswithsubluxationscorerateandmovementfunctionhavesignificantdifference.ConclusionIn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hemiplegia,earlypreventionofshoulderandshoulderstrapsinthetreatmentofroutineacupuncGtureandacupuncturetreatment,thetreatmenteffectisobvious.KeywordsEarlypreventive;Shoulderstraps;Shouldersubluxation;Treatmenteffect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857-01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运动功能综合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情况。方法2012至2014年我院接收80例肩袖损伤老年患者,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共38例患者使用常规治疗,研究组42例患者使用常规治疗以及综合康复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肩关节活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肩关节活动情况无明显的差异性,治疗后均有所改善,研究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肩袖损伤患者接受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比较突出,患者的肩关节活动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恢复,临床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分析肩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诊断方法,避免误诊、漏诊。方法对收治的2例肩关节脱位后肩袖撕裂合并腋神经损伤(肩关节恐怖三联征)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肩关节恐怖三联征的诊断规律及容易误诊漏诊的原因。结果2例患者均临床证实为肩关节脱位后腋神经损伤合并肩袖撕裂。病例1,一期行腋神经探查松解术,二期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病例2,同期行腋神经探查取腓肠神经桥接修复术与肩袖断裂缝合修补术。两病例术后症状均缓解。结论肩关节脱位可合并肩袖、腋神经损伤。当肩脱位后肩关节外展功能受限,肩部外侧感觉障碍应考虑腋神经损伤的可能;但当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同时合并有肩袖撕裂及肩关节冻结后会表现为肩外展功能丧失,表现为肩胛上神经、腋神经损伤的上臂丛神经损伤后的表现,应进行临床详细检查仔细鉴别。肩关节MRI检查有助于了解有无肩袖撕裂,从而避免误诊、漏诊。
简介:肩关节作为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通过复杂的连接实现了稳定和运动幅度的最大化。临床上使用多种途径可显露肩关节的前、后和外侧结构。由于肩关节位置深在、周围肌肉丰厚,三角肌和肩袖的双层包裹使得手术入路的选择难以兼顾神经界面和肌肉间隙。肩关节前内侧手术入路是利用腋神经与胸内外侧神经界面和三角肌、胸大肌间隙的良好显露效果,使其成为肩关节传统手术最常用的入路。近年来,随着肩关节镜术式的发展,微创通道技术使得三角肌和肩袖肌腱的损伤最小化,而具体入路的选择变得多样化和个体化。虽然传统的手术入路正逐步被关节镜入路所替代,但其简单实用的特点使其不会被完全淘汰。事实上,这些入路在大多数医院仍是最常用的手术入路。本文紧密结合临床需要回顾肩关节常用入路的解剖径路,从实用的角度总结肩关节显露过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各种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上采用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推拿和功能锻练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时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并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只给与针灸和推拿治疗,治疗组给予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推拿和功能锻练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时间为6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将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中治愈7例(17.5%),显效14例(35%),有效12例(30%),无效7例(17.5%),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40例患者中治愈24例(60%),显效11例(27.5%),有效4例(10%),无效1例(2.5%),总有效率为97.5%。通过对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推拿和功能锻练的综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不但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改变了疼痛-痉挛缺血-疼痛的恶性循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患者很大程度的认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术后盂肱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预防肩关节镜术后关节粘连僵硬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本试验共收集49例顽固性冻结肩患者。均接受肩关节镜手术,实验组在术后盂肱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60mg,对照组注射同等重量生理盐水,常规功能康复。随访24.6个月(24-35个月),对肩关节活动度、VAS疼痛评分及ASE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以患者术前、术后1月、2月、3月、12月、24个月为随访节点,实验组患者在术后1月、2月、3月肩关节活动度、ASE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24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个随访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肩关节镜术后盂肱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早期可显著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及肩关节功能,预防肩关节早期粘连及僵硬,但对肩关节镜术后远期疗效并无显著差异。并且盂肱关节内单纯注射玻璃酸钠对预防肩关节镜术后疼痛并无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改良式的肩关节锻炼在锁骨中断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锁骨中断骨折患者68例纳入此次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采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分为两组(改良组和对照组),改良组38例,对照组30例,改良组在术后采用改良式肩关节锻炼的方法,对照组则进行传统肩关节锻炼的方法。对比观察两组骨折的愈合时间、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在术后各阶段均高于对照组,且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后,改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而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7%,改良组比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的肩关节锻炼缩短了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使恢复效果事半功倍,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肩关节置换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通过护理程序在手术室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即通过规范的术前访视,与医生讨论手术程序及方法、手术用物、手术体位等,制定手术配合方案并实施。手术后及时评价,使以后该类手术配合得以顺利流畅进行。结果手术配合顺利,手术用物齐全,手术体位安置合理。结论护理程序在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可使所有手术配合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