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合并慢性肾脏病(CKD)的终末期肝病受者接受肝移植术的早期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的264例肝移植临床资料。参考慢性肾脏疾病流行病学协作方程(CKD-EPI),按照受者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不同,将受者分为两组,CKD组纳入88例术前合并CKD(eGFR<90 ml/min/1.73 m2)的受者,对照组纳入同期176例肾功能正常(eGFR>90 ml/min/1.73 m2)的受者。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对比分析两组受者术后早期的死亡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率和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分析受者相关因素对肝移植预后的影响;对比分析术后CKD2期与CKD3-5期受者肾功能恢复到CKD1期(eGFR>90 ml/min/1.73 m2)的情况。结果CKD组和对照组受者术后早期(3个月内)死亡率分别为9.1%(8/88)与1.1%(2/176),CRRT率分别为10.2%(9/88)与1.7%(3/176),ICU停留时间分别为(35.95±23.52)h与(22.30±7.78)h,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186,P=0.001;χ2=9.821,P=0.002;t=31.716,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KD是肝移植术后受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不同CKD分期受者的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7),且术前CKD分期与受者术后死亡率呈线性关系(P=0.022)。CKD2期和CKD3-5期受者术后分别有35.5%(22/62)和11.5%(3/26)恢复到CKD1期,其中CKD4-5期无受者恢复到CKD1期,不同CKD分期受者术后eGFR恢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8,P=0.036)。结论术前合并CKD受者的肝移植手术风险高于肾功能正常者。合并CKD是肝移植术后早期受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且CKD分期与死亡率呈线性关系。术前CKD分期越高,术后肾功能恢复率越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小鼠肠道菌群移植对无菌小鼠肾脏病理结构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瘦素缺陷的ob/ob雄性小鼠(ob组,n=20)高脂喂养建立糖尿病模型,野生型雄性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n=10)。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肠道菌群进行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检测粪便菌群结构与多样性。选取无菌C57BL/6小鼠30只,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菌正常组(GF-NC组)、无菌对照组(GF-CON组)和无菌糖尿病组(GF-DM组),每组各10只,分别以灌胃针将等容量磷酸盐缓冲溶液(不含粪便)、磷酸盐缓冲溶液(含对照组野生型小鼠粪便)、磷酸盐缓冲溶液(含ob组小鼠粪便)灌胃,每次0.2 ml,每日1次。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肾脏病理变化,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造模成功的ob组小鼠体重、血糖浓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肠道菌群的Shannon、Simpson多样性指数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66±0.16和4.40±0.13、0.028±0.002和0.046±0.005,t=3.19、2.57,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ob组小鼠肠道内厚壁菌门数量减少,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数量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放线菌门数量虽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移植8周时,GF-DM组小鼠肾脏肾小球细胞数增多、体积增大,肾小管萎缩。与GF-CON组相比,4周、8周时GF-DM组小鼠尿微量白蛋白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26±2.93)和(2.19±0.85)μmol/L,(11.04±3.32)和(3.13±0.74)μmol/L,t=2.80、3.65,均P<0.01]。结论糖尿病小鼠菌群结构及多样性与正常小鼠菌群存在差异,肠道移植糖尿病小鼠菌群后的无菌小鼠肾脏病理结构出现异常,且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升高。
简介:摘要既往研究结果表明,终末期心脏疾病患者大多存在睡眠呼吸障碍(sleep disordered-breathing,SDB),尤其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对于此类患者在心脏移植前后SDB变化的研究较少,现简要综述如下。尽管资料有限,但或许可以从另一角度探讨心力衰竭发生SDB的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临床双肝移植后移植物萎缩的现象。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18只,8~10周龄,体质量230~250 g,术前禁食12 h。12只SD大鼠作为供体,6只作为受体。建立大鼠双肝移植模型,通过磁共振检查观测受体大鼠术后移植物体积变化。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受体大鼠左、右侧移植物体积和重量。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移植肝叶均为双右上叶。供肝重量和受体大鼠肝重量分别为(4.30±0.06)和(9.4±0.2)g,移植物与受体大鼠体质量、肝重量比分别为1.79%~1.88%、45.7%~46.8%。手术时间(70±4)min,冷缺血时间(30.0±1.5)min,热缺血时间(12.0±1.5)min,无肝期(20.0±2.5)min。6只受体大鼠双肝移植后1 d行磁共振检查,两侧移植物体积相同;术后15 d行磁共振检查,有3只发生单侧移植物萎缩。结论大鼠双肝移植后部分受体一侧移植物会发生萎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合并肾脏疾病患者的病理类型、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行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的21例HIV感染合并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肾脏病理类型、治疗和转归。结果21例患者中,男19例,女2例,年龄为(45.4±11.0)岁。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473.7±218.4)/μL。20例患者检测病毒载量,其中13例(65.0%)HIV RNA<40拷贝/mL。肾穿刺前18例(85.7%)患者已启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治疗时间为12(1,47)个月。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14例(66.7%),肾炎综合征7例(33.3%)。肾脏病理提示HIV相关免疫复合物性肾病为最常见病理类型,占42.9%(9/21),其次为足细胞病和糖尿病肾病,各占23.8%(5/21)。HIV相关免疫复合物性肾病以IgA肾病多见(23.8%, 5/21),而足细胞病以微小病变型肾病最常见(19.0%, 4/21)。未见经典HIV相关性肾病。随访时间为(12.5±9.2)个月,9例病情好转,8例稳定,2例恶化,2例死亡。结论HIV感染合并肾脏疾病病理类型以IgA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病和糖尿病肾病常见,大部分治疗后预后良好。对于HIV感染合并显著肾脏损伤者,应积极行肾脏活组织检查明确病理类型,以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简介:摘要患者男,78岁。因全程性肉眼血尿3 d,CT示右肾占位性病变入院,行右肾切除术。大体观察见肿瘤组织呈出血坏死多彩状,镜下观察见肿瘤主要由呈明显异型性的圆形或多边形上皮样细胞组成,核分裂象易见,细胞排列呈不规则条索、片状及网状裂隙样结构,裂隙边缘被覆肿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血管内皮标志物(ERG、FLI-1、CD31、第八因子相关抗原)及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波形蛋白、CD10等均呈阳性表达,肿瘤细胞Ki-67阳性指数约占50%,诊断为肾脏上皮样血管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