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临床治疗。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68例为观察目标,根据患儿入院就诊的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及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联合给予干扰素治疗,对两组患儿药物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进行评定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6、TNF-α、IL-8等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各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昔洛韦给药的治疗效果确切,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儿机体炎性状况,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患儿临床特点,为临床尽早识别RSV感染重症病例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入我院PICU的重症RSV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结果共收集重症RSV肺炎82例。(1)RSV感染高峰出现在1月至3月;(2)收入PICU的重症RSV肺炎患儿年龄以<3个月的婴儿最多;(3)收入PICU的重症RSV肺炎病例合并的基础疾病以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混合感染以合并巨细胞病毒比例最高;(4)有创呼吸机支持、合并基础疾病者PICU住院天数延长;(5)有创呼吸机支持、合并基础疾病者出现肺外症状的比例增高;(6)有创呼吸机支持病例出现发热的比例高且体温峰值高,存在酸中毒和氧合指数下降;(7)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儿两岁前都有较大可能发生重症RSV感染。结论重症RSV肺炎冬春季高发,主要见于<3个月的婴儿。年龄、基础疾病、合并感染、有创呼吸机支持是影响重症RSV肺炎预后的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患儿临床特点,为临床尽早识别RSV感染重症病例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入我院PICU的重症RSV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结果共收集重症RSV肺炎82例。(1)RSV感染高峰出现在1月至3月;(2)收入PICU的重症RSV肺炎患儿年龄以<3个月的婴儿最多;(3)收入PICU的重症RSV肺炎病例合并的基础疾病以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混合感染以合并巨细胞病毒比例最高;(4)有创呼吸机支持、合并基础疾病者PICU住院天数延长;(5)有创呼吸机支持、合并基础疾病者出现肺外症状的比例增高;(6)有创呼吸机支持病例出现发热的比例高且体温峰值高,存在酸中毒和氧合指数下降;(7)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儿两岁前都有较大可能发生重症RSV感染。结论重症RSV肺炎冬春季高发,主要见于<3个月的婴儿。年龄、基础疾病、合并感染、有创呼吸机支持是影响重症RSV肺炎预后的因素。
简介:摘要总结32例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肺炎患儿的护理体会。由于新生儿RSV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进展快,护理重点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维持呼吸
简介: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续上升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有关。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是导致1岁以下婴幼儿肺内感染住院的第一原因。在RSV流行高发季节,80%以上婴幼儿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由RSV感染引起。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表明,RSV感染是5岁以下儿童因病毒感染而住院甚至死亡的第一大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小儿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感染疾病中,采取有针对性护理服务,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小儿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感染疾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各30例,研究中病人实施有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比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病人疗效。结果研究中病人在经过有针对性护理服务后,其疾病治疗情况如下有25例(83.33%)病人显效,有4例(13.33%)病人有效,另外只有1例(3.34%)病人没有明显变化,其治疗有效率高达96.66%;对比组病人在经过常规模式护理后,其疾病治疗情况如下有13例(43.33%)病人显效,有12例(40.00%)病人有效,另外有5例(16.67%)病人没有明显变化,其治疗有效率达到83.33%。研究组病人明显要优于对比组病人,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感染疾病中,采取有针对性护理服务,具有良好的治疗及护理效果,能极大的提升疾病治疗的有效率,同时改善病人身体状况,因此该护理方法在该病的临床护理中,有着积极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1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P<0.05);治疗组咳嗽、气促、呛奶、肺部湿罗音等主要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者采用干扰素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分析鲁西南地区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的临床特征,探讨发生重症RSV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252例RSV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肺炎组(n=168)及重症肺炎组(n=84),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重症RSV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男童156例(61.90%),女童96例(38.10%),男女比1.63∶1。RSV感染率较高的3个年龄组分别为年龄≤3个月(60.32%,152/252)、3~6个月(21.83%,55/252)、6月~1岁(7.94%,20/252)。接触呼吸道感染人群(看护人/共同居住者患呼吸道感染)后发病患者146例(57.94%);有基础疾病患者38例(15.08%)。重症RSV肺炎组与轻症RSV肺炎组在贫血(19.05%,10.12%)、发热(55.95%,29.76%)、喘息(57.14%,39.88...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患儿血清IgA、IgG、IgM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5年11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33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患儿血清是否存在RSV,将其分为RSV组(138例)与非RSV组(194例),检测并比较RSV组与非RSV组患儿血清IgM、IgA与IgG水平及阳性率。根据年龄不同将RSV组患儿分为在5~9岁RSV患儿组(12例)、12个月~5岁RSV患儿组(28例)、6~12个月RSV患儿组(48例)及0~6个月RSV患儿组(50例),比较4组患儿的IgM、IgA与IgG阳性率。结果与非RSV组比较,RSV组患儿IgM(t=10.776,P<0.001)与IgG水平(t=7.703,P=0.010)均降低,IgA(t=11.853,P<0.001)水平升高。在4个不同年龄RSV患儿组中,5~9岁RSV患儿组的IgG的阳性率(χ2=26.211,P<0.001)与IgA的阳性率(χ2=26.906,P<0.001)最高;12个月~5岁RSV患儿组的IgA的阳性率最高(χ2=26.906,P<0.001)。结论RSV感染肺炎患儿血清IgG、IgA与IgM水平会发生变化,但IgG、IgA与IgM等三种免疫球蛋白都不能单独用于RSV感染的早期辅助诊断。RSV感染肺炎的早期临床诊断依据影像学、临床症状与体征三种因素联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74例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清肺口服液治疗,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1例,治愈率为83.78%,显效8例,显效率为21.62%,愈显率为100%;对照组治愈22例,治愈率为59.46%;显效10例,显效率为27.03%,愈显率为86.49%。两组间疗效进行对比,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够很好的消除患儿的症状,且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