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滞技术大肌间隙法的操作及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例行大肌间隙阻滞麻醉的临床方法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60~120min,局部麻醉药液注入到该筋膜间隙内,以达到阻滞的目的。结论联合阻滞不仅可用于下肢各种手术的麻醉,而且亦可用于各种下肢疼痛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腰丛阻技术 腰大肌间隙法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坐骨神经阻滞在血管外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行择期下肢手术的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硬联合麻醉,试验组患者则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坐骨神经阻滞的方法进行麻醉,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麻醉阻滞效果以及术中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等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全部无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后10min和切皮时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试验组患者则始终比较平稳,两组患者在T2、T3时的血压、心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坐骨神经阻滞的方法对血管外科实施下肢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在获得良好麻醉阻滞效果的同时对患者呼吸和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尤其适用于年纪较大或者合并其它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外周神经刺激器;-坐骨神经阻滞;血管外科下肢手术;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602-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硬联合麻醉用于下肢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及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给予对照组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前、手术过程中和手术结束时的血流动力学和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差异均较小,P>0.05。而在手术过程中和手术结束时,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较大,P<0.05。另外,观察组的麻醉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且差异较大。结论给予下肢手术患者-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能在稳定血流动力学的前提下提高麻醉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下肢手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对行截肢术的糖尿病老年患者运用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需行截肢术的46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8月至2015年6月,将4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3例患者截肢术中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实验组23例患者截肢术中采用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观察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维持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实验组糖尿病老年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HR/BP波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均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截肢术的糖尿病老年患者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效果更为明显,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关键词神经刺激仪;老年糖尿病;截肢术;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70-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老年患者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应用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行截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80例我院2012.6-2014.6期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截肢治疗,均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进行麻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0例.其中40例患者行硬联合麻醉作为对照组,另40例患者行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作为观察组.结果T0时两组患者HR、MAP均较为平稳,对比无差异,P>0.05;T1、T2时观察组HR、MAP较为平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均比对照组更长,P<0.05.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足截肢患者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较好,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维持时间长,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关键词糖尿病;截肢;麻醉;神经刺激仪;罗哌卡因中图分类号R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22-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神经阻滞术后镇痛对股骨颈骨折术后血中炎性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连续神经阻滞术后镇痛(PCNA)组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h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测定两组麻醉前、切皮后5min、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24~48h血浆白细胞6(IL-6)、IL-10比值。结果两组术后24~48h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6比值在麻醉前、切皮后5min、手术结束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hIL-6/IL-10连续神经阻滞术后镇痛(PCNA)组为(3.9±2.7),PCIA组为(10.5±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PCNA对股骨颈骨折术后炎性因子平衡的影响较小,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

  • 标签: 连续腰丛神经阻滞 股骨颈骨折 术后镇痛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腋路臂和肌间沟腋路联合臂在上肢前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患者60例,体重50~80kg,随机分两组A组(腋路组),B组(肌间沟腋路联合组),每组30例,局麻药选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加0.1%利多卡因,总量均为35ml(B组先行肌间沟注射20ml,然后腋鞘注射15ml)。结果肌间沟腋路联合臂组相比较腋路臂组不仅尺神经阻滞较好,桡神经阻滞更满意,患者在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更平稳,循环波动更小。结论肌间沟腋路联合麻醉对上肢前臂手术尺桡神经阻滞更完善,镇痛效果更满意。

  • 标签: 腋路臂丛 联合臂丛麻醉 前臂手术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支具应用于脊柱融合术的护理要点,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20例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包括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并发症预防护理、康复训练、出院指导。结果术后随访7个月~15个月,未见继发性损伤,术后融合较好,疼痛、下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表现明确改善或消失,7例支护部位皮肤炎症。结论胸支具应用于脊柱融合术的护理任务较重,加强干预、指导,在有限的住院时间内尽可能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家庭护理水平是关键。

  • 标签: 护理 胸腰骶支具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刺激仪在臂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3月收治的98例上肢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取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实行臂神经阻滞,对照组给予异感定位,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为(3.2±0.6)min,麻醉的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的麻醉起效时间为(11.3±1.3)min,麻醉的总有效率为83.67%,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痛觉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应用于臂神经阻滞中,能够降低对血管神经的损伤,且操作简单、有效,可保证麻醉的质量,促使麻醉医生实行准确的定位,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周围神经阻滞由于操作简单、阻滞区域小,对机体的生理干扰小等优点而得以广泛应用。但常有阻滞不全和多种因素影响安全等问题。关键就是目标神经定位。纵观历史,由最初“体表解剖标志”盲目探查,到目前“体内结构可视化”精准定位,区域麻醉技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都很大的提高,区域麻醉的应用也更加广泛。现将超声引导下臂神经阻滞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臂丛 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臂神经损伤患儿进行早期干预的康复护理方法和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患者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在我科进行治疗的新生儿的臂神经损伤28例,患儿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对新生儿臂神经损伤采用患侧肢体保护、患侧肢体康复训练及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等护理方法。结果通过早期干预患儿的康复护理,相对于康复护理前能收到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较护理前臂神经损伤状况改善明显。结论臂神经损伤患儿康复护理的方法,有利于患儿神经的健康发育,值得广泛推广应用在临床上。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患儿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联合麻醉后神经损伤的有效的处理方法,为治疗神经损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硬联合麻醉术后神经损伤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给予甲钴胺序贯疗法,观察组手术结束前给予地塞米松与维生素B12复合液。对两组麻醉消退后皮肤感觉障碍发生时间和情况进行观察;比较药物疗效;对比患者的担忧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预防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及担忧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联合麻醉术应用地塞米松联合维生素B12对神经损伤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神经损伤 处理 甲钴胺 地塞米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髂关节的X线、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髂关节的X线、CT表现和15例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X线、CT表现为轻度髂关节炎30例,中度髂关节炎25例,重度髂关节炎17例。15例MRI检查显示关节腔、关节软骨、骨髓信号及关节囊等改变。结论髂关节X线平片仍为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最简便可行的方法,但对AS的早期诊断不如CT、MRI,而在显示关节滑膜增厚、软骨破坏、韧带损伤方面MRI优于CT检查。

  • 标签: 骶髂关节 脊柱炎 强直性 放射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