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这的确是个令人惊慌的消息。我们马上草草收场,一两天内就把结尾工作做掉了。主要是给每个学生开了个肄业证明,让大家各奔前程,实际上就等于是溃散。个人反正也没什么东西,谁都可以拍拍屁股就走。

  • 标签: 舒芜 东西 结尾 实际 个人
  • 简介:1950年9月21日昨天下午四时,袁部长㈤电话通知,今天一早有军区车大队可搭。于是赶吃晚饭,饭后赶去市委,领介绍信及旅费,孙政委又托带一信给琦德⑨,等了几个钟头,回校已是夜九时。匆匆洗澡后,与李、王、李、陈、韦等谈学校任务,告以这一个月内,应完成认识新中国单元,建议文史地科相互配合,发动学生会、学习部搞好各班小组讨论,以补政治教师缺少之不足,并从速补聘教师等项任务。夜一时,开始为沅芷④讲课文,三时上床,四时徐宝光开车来迎,五时乘车出发。

  • 标签: 日记 舒芜 政治教师 1950年 小组讨论 介绍信
  • 简介:2018年1月初,得吴永平先生赠予《胡风关系史证》①。捧读之际,感慨万端。我的父亲一生的经历就是一部大书,他的前半生基本是在与胡风的恩怨纠缠中度过,后半生则在历史的谬误中焚膏继晷、吟啸徐行。他是个真正的读书人,也就是胡风等鄙视的“书生”或“五四遗老、遗少”那一类人。他读了一辈子书,也写了一辈子书。书斋之内父亲纵横诗文,挥洒自如;走出书斋便力不从心,运交华盖。《胡风关系史证》中记载了我父亲早年的一段经历,引起了我的很多回忆和共鸣。

  • 标签: 舒芜 胡风 父亲 读书人 史证 经历
  • 简介:,原来姓方名管,安徽桐城人。……在五十年代初期,大名远扬的自然是他发表在中南地区的《长江日报》,而被转载的《从头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在《文艺报》上发表的《致路翎的公开信》,以及1955年对“胡风集团”揭发批判升级时,用他的名义刊登的《关于胡风反党集团的一些材料》。而今时间过去了四十多年,“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早已彻

  • 标签: 胡风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路翎 子集 《长江日报》 整风
  • 简介:2009年8月18日,著名作家、评论家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七岁。提起,自然避不开"胡风事件"。在公众视野中,好像也永远走不出"胡风事件"。如今,随着这一事件最重要的当事人的去世,这位备受争议的文化老人再度受到关注。

  • 标签: 胡风事件 毛泽东 周扬 人民日报 当事人 聂绀弩
  • 简介:同时出版的两书作者方竹是作家、学者的女儿。日记从1969年至2009年,共三个部分:干校湖北乌龙泉日记(另加咸宁片段)、北京崇文门豆谷胡同日记、中国社会科学院皂君庙日记,记录下父亲所思所想和日常交往。另一本书《人生实难》,汇集作者历年文章,忆父母亲朋。两书都从作者特定的视角,提供了研究作家及其时代的鲜活史料。

  • 标签: 日记 舒芜 人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9年 日常交往
  • 简介:为房子事又在城里住了一周,毫无结果。昨天回来,得到了三封信。各稿也都收到了。但这次,有稿的似乎后到。那么,寄你的稿件也许现在可到了?如还未到,望即来信,好去查一查。

  • 标签: 书信 舒芜 胡风
  • 简介:胡风的《三十万言书》胡风并不安于座谈会以后的暂时平静,他开始把目光转向高居周恩来之上,转向真正能够代表党的毛泽东。这应该是他要坚守党和真理的一体化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胡风走向最大的精神迷恋的开始,他也逐渐把自己的悲剧推向顶端。其实,建国以后,胡风一直在寻找和

  • 标签: 胡风 周扬 鲁迅逝世 万言书 《文艺报》 文艺运动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24
  • 简介:在批判胡风的文章中提到了胡风的书信,不管胡风们或其他的知识分子如何检查、批判自己,批判胡风居然引用胡风给他的私人信件

  • 标签: 未衰 经久未 舒芜经久
  • 简介:这些年来先生陆续发表了不少致友人私函。近日读"笔会"上他的《管劲丞先生的〈博士十咏〉》一文,便想起前些年信手抄录的一封致管劲丞信。信今存南通图书馆,信纸为人民文学出版社20×25稿纸,钢笔竖写,写信年份可推断

  • 标签: 胡风 古典文学研究 胡适思想 出版社 文章 南通
  • 简介:小政客走错了房间人生常常要走错房间,一个标标准准当小政客的料却去搞学术。结果,在学术领域啃嗤啃嗤钻了几十年,其成就和声名远不及在干一场小政客买卖中所起的作用和所赢得的名气大;因为干那种买卖才是他的本性,其能量是从骨子里挥发出来的,他的声名终久要靠这场小政客买卖流传下来。作为学者或准学者的,即使在中国知识界中,

  • 标签: 胡风 冤案 政客 路翎 总督 私信
  • 简介:在“胡风事件”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所有对该事件的叙述都不可能绕过他。绿原在《胡风与我》中曾认真提出:“要研究胡风问题及其对中国文化界和知识分子的教训,不研究是不行的。”①然而,现有的研究中,要么完全“不研究”在“胡风派”中的历史作用,要么一味地从“道德”上对其进行苛责,似乎离绿原的期许甚远。吴永平先生的《胡风关系史证》则有所不同,这是一部把着眼点放在与胡风关系的演变上,并把“胡风派”其他成员及同时代相关人物一并纳入视野,以重新审视“胡风事件”的力作。

  • 标签: 胡风事件 历史作用 舒芜 本来面目 史证 知识分子
  • 简介: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父亲早已从人民文学出版社调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做编审。一个星期天,聂绀弩先生“文革”时的狱友刘羽来访,谈到文坛近况,他饶有兴致地说:

  • 标签: 知识分子 父亲 人民文学出版社 舒芜 宿命 政治
  • 简介:木沙江学成归来回到了若羌。将中原的红枣树苗带到了家乡。把美好的心愿撒播在这片土地上,青春的梦想一天天在这里生长。哎,滋润啊小苗阿依古丽引甘泉,抵御啊风沙木沙江他筑起了土墙。阿拉古丽的心思悄悄,悄悄地发芽,木沙江啊那颗枣树种在她心上。

  • 标签: 红枣 树苗 树种
  • 简介:鲍照《城赋》的写作时间及其命意历来有不同的意见;综合各种资料来看,应作于大明三年(459)七月沈庆之攻入广陵之后、大明五年(461)鲍照入临海王子项幕之前。鲍照在这一段时间内到过广陵,怀古伤今,痛惜这座名城的衰败。此赋《文选》列入游览类是大有道理的。

  • 标签: 鲍照 《芜城赋》 写作时间 游览
  • 简介:<正>1961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新侨饭店召开全国文艺工作者座谈会。6月19日,周恩来总理到会讲话,号召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周总理的话激起艾深入生活的欲望。正巧,中国作协通知艾芫,拟组织他和沙汀、林斤澜、刘真去云南体验生活。9月底,艾一行离

  • 标签: 艾芜 林斤澜 文艺工作者 中国作协 南行记续篇 艾芫
  • 简介:蒋晓云写作的重点既非衣锦还乡也不是落叶归根的欢畅,而是写后“田园将胡不归”时代的绝唱,所谓归根其实就是去直面死亡

  • 标签: 《桃花井》 书刊 内容介绍 文学评论
  • 简介:翠湖一道耕经过好心人的介绍,不要押金、铺保,到昆明红十字会医院做杂役已经一年了。医院在翠湖旁边一个叫肴美居巷的小巷道里,两间侧屋,两个医生。道耕的责任是打扫卫生、烧水煮饭、跑腿送信、负责挂号等一应杂务。总之,医生们不管的他全都要管。每月工资12元,扣去伙食费10元,剩下两元,全部用来买书。

  • 标签: 《南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