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鲁宾斯坦的莎学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总领的,这跟她一生所从事的政治活动有紧密关系。她认为莎士比亚能洞察未来,以现实主义创作反映时代的政治冲突,因此有必要对其作品进行历史——政治批评,探讨莎士比亚对王权、种族、殖民以及妇女地位等问题的态度。鲁宾斯坦的唯物史观的莎学思想与苏联阿尼克斯特的莎学思想既同又异,显示了美国和苏联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下研究者侧重点的区别。
简介:<正>在世界文学和文化的宝库中,《红楼梦》和莎士比亚的剧作,是人类精神史上光彩夺目的艺术瑰宝,也是中英这两个民族、两个国家灿烂的古代文化遗产的象征。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随着东方文学的西传和西方文学的东渐,曹雪芹和莎士比亚逐渐被东西方人民所认识。以后,尤其是近代,中外文化学术交流进一步发展,《红楼梦》和莎士比亚的剧作在国际文化学术界成为两个日益热烈的话题,形成了以曹、莎本人及其创作为研究对象的专门性学问——红学和莎学。历史发展到今天,红学和莎学不但发展成
简介:<正>《莎士比亚绪论——兼及中国莎学》,王佐良著,重庆出版社,1991年4月版。1991年由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在国内出版了两本莎研专著。一本由重庆出版社学术出版基金资助,王佐良先生撰写的《莎士比亚绪论——兼及中国莎学》。另一本是长白山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张泗洋等人撰写,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
简介:学校花圃里的葵花,惹不起这盛夏的太阳,全都耷拉着脑袋。大地也被烤得生气地冒着烟。陆莎莎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花圃旁的树荫下,脸上渗出密密的汗珠。学校一开学就发了新校裙,可这样的天气,她仍旧穿着厚厚的长裤子。
简介:2014年5月31日至6月1日,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与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会(简称“中莎会”)主办、南京大学英语系和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莎士比亚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本次会议是中莎会自2013年复会以后举办的首次年会。来自全国高校与研究机构的10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简介:<正>一如何认识莎剧的思想性?在莎评史上,英国的约翰·帕尔默、J·M·罗伯逊、史文朋、锡德尼·里、E·道登,法、德、俄等国的雨果、罗曼·罗兰、歌德、普希金、别林斯基,美国的哈里·莱文、安妮特·鲁宾斯坦及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对莎剧的思想性作过许多重要的论述。在当代西方莎评中,新历史主义等一些新派莎评家们对莎剧思想性的研究和解释也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其他一些如结构主义莎评、解构主义莎评、符号学莎评、女权主义莎评、意象派莎评等具有某些
简介:她不是大红大紫的荧屏偶像,却被张艺谋视若珍宝。8年来她寸步不离地记录着张艺谋在片场的每个细节,被媒体誉为“另类谋女郎”。2012年春天,她拍摄的电影纪录片《张艺谋和他的金陵十三钗》在各大视频网站一经播出,就引起轰动。她也被日本巨星高仓健称为“了不起的女孩”。
简介:我只是一棵小草,但就算是一棵小草,也要绽放出自己的美丽和芳香。1.柳莎莎是那种没有腰身的女生,一身宽大的校服套在身上,加上短短的头发,从后面看,根本看不出性别来。但柳莎莎爱漂亮,虽是一张大饼子脸,外加小眼睛,但她会偷偷地把姐姐的口红带到学校,趁上卫生间时,慌张地在嘴唇上涂抹几下。有一次,可能是太着急了,口红涂到了嘴唇外面。等她回教室时,同桌云朵突然盯着她的脸
简介:张泗洋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莎士比亚,其间他聚沙成塔,埋首牖下,仰屋著书积累了大量的莎学研究资料,撰写了40本莎学研究笔记.
简介:从《鲁迅著译编年全集》中与莎士比亚相关的论述爬梳出鲁迅对作为经典的莎士比亚其人其作的态度。在鲁迅留日期间,莎士比亚是代表西方文明的符号;归国后,因为主体的文化选择,鲁迅疏离了莎士比亚;后期,莎士比亚成为攻击的矛指向论战方。作为被悬置的经典,莎士比亚没有真正被鲁迅创作性地转换于自己的创作中,但鲁迅因其和莎学独特的交集成为中国莎学学者的一员。
简介:无法延续香港店基于低价的核心竞争力,转型高端又没有得到一线品牌的认同,竞争者蜂拥而至与之分食大陆化妆品零售市场,香港莎莎的大陆之行前途未卜。
简介:曾经是《武林外传》里古灵精怪伪“五岳盟主”莫小贝,说起表演理论一套一套,把人唬得晕乎晕乎;现在变身少女电影《十三岁女孩》里生长在宁静蚕乡等待破茧而出的“恐龙女”宝宝,为了漂亮一心想要拔掉那两颗破坏自己容貌的大门牙。
简介:
简介:20世纪20年末期代至80年代末期,中国文学理论和写作模式,主要有两个外来的路向选择和经验资源:一个是苏俄的文学路向和经验,一个是英美的文学路向和经验。伟大的俄罗斯文学传统,经过苏联的对抗和改造(外国的古典文学,也经过同样严格的意识形态化过滤(1)),已变成结构单一的“苏维埃文学”。
简介:有个小朋友叫莎莎,她的肚子爱说话。教室里上课静悄悄。“咕噜咕噜”,是谁呀?““嘻嘻……”同学们偷笑啦。老师问:“是你吗,莎莎?”莎莎红着脸回答:“不是我,老师,是我的肚子。”
简介:《化妆师》完成了对于颇具英伦风格的戏剧形式的炫技式回归——它最终呈现出的,是一出睿智、优雅、感情沉稳而真挚、对表演要求近乎苛刻的莎士比亚式悲剧。
简介:改革开放使中国的文化事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中国的莎学事业独具民族特色地进入国际莎坛。三十年来,中国的莎学事业(包括莎剧研究、翻译、演出)经历了迅速发展(1978—1985)、突飞猛进(1986—1995)、持续发展(1995—2008)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的发展,充分显示了改革开放对接纳人类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鲁宾斯坦的莎学思想
红学与莎学的东西互渐
莎学在春潮中涌动——评《莎士比亚绪论》
陆莎莎的秘密
中国莎学新动态——2014年全国莎士比亚研讨会暨中莎会年会综述
再谈莎学研究需要马克思主义
另类“谋女郎”罗莎莎
柳莎莎的草样年华
人类知性的精魂——张泗洋莎学研究思想
被悬置的经典:鲁迅和莎学的独特交集
莎莎大陆历险记
王莎莎:冲出十三岁
用爱证明——徐莎莎诗选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王莎莎
理性与人性——论梁实秋莎学研究的路向与意义
咕噜咕噜,莎莎的肚子想说啥
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张莎莎
《化妆师》:生于莎剧 死于莎剧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国莎学事业的发展
解读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