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单采血小板去除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便携式血细胞采集仪对PCI术后患者施行床旁血小板单采去除1次,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象、TEG 变化,探讨血液成分单采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经1次单采血小板去除,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水平,高血黏度症状改善,治疗过程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单采血小板去除可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见效快、副作用小,是一种治疗血小板增多症安全有效的辅助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情景。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小板增多症 单采血小板去除术
  • 简介:治疗性单采可有效去除体内多余的血液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或有害物质(如置换血浆去除其中的药物、外来毒素、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及炎性介质等),以达到缓解症状、控制病情的目的。本文介绍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去除血小板1例。

  • 标签: 输血疗法 血细胞分离机 血小板去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去除治疗中采用综合护理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就诊的4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20例/组,两组均接受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去除治疗,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提供综合护理,将两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评分(33.69±5.87)分和SDS评分(34.74±6.84)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去除治疗中采用综合护理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去除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对2种不同白细胞过滤血小板采集方法进行比较。方法:检测2种不同采集方法血小板捐献者采集前后相关指标以及单采血小板计数和残留白细胞量,并计算采集效率。结果:994CF-E组采集的单采血小板残存白细胞量明显低于994-EF组,而血小板产量和采集效率高于994-EF组。结论:在单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连续过滤去除白细胞,进一步降低血小板成品中的残留白细胞量,并提高采集效率。

  • 标签: 血小板采集 方法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分离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与护理要点。方法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对41例患者进行血细胞分离,在分离过程中进行严密观察及护理,并在术后比较血小板水平的变化。结果分离术后血小板数值明显下降,而护士对于血细胞分离的熟练操作和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可及时发现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分离术 疗效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冠心病(CAD)患者停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后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提示需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连续口服100mg肠溶阿司匹林和75mg氯吡格雷1周,观察停药后1、2、3、4、5、6、7、9天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采用光学血小板聚集仪(LTA)测定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L-AA)和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L-ADP).结果停药后第1天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效应最强[(5.4±1.6)%],血小板功能在停药后第4天恢复至正常水平[(76.6±4.0)%];停药后第1天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效应最强[(29.5±12.1)%],在停药后第7天恢复至正常水平[(69.7±3.5)%.结论冠心病患者口服100mg阿司匹林和75mg氯吡格雷1周,停药后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第4天恢复至正常;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在第7天恢复至正常.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小板聚集率 花生四烯酸 二磷酸腺苷
  • 简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27岁,70kg,因“妊娠41周、阴道少量出血”入院待产。一般情况良好,生命体征平稳。产检:腹部膨隆,腹壁紧,妊娠线新,子宫底高32cm,可触及胎体,胎动存在,胎位:LOA。先露部:固定。胎心率140次/分。腰围:103cm,外阴呈已婚未产型。外测量:棘间径24.5cm,嵴间径25cm,骶耻外径20cm,坐骨结节间径9cm。急查血常规三次提示:血小板27×10^9/L、39×10^9/、41×10^9/L,血凝四项正常。

  • 标签: 剖宫产 血小板减少症 全身麻醉
  • 简介:目的观察血小板交叉配型输注对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疗效.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测定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用SEPSA交叉配型的方法给既往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输注血型配合的血小板悬液.结果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及输注血型配合的血小板后,1hCCI、24hCCI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用SEPSA交叉配型方法选出血型配合的血小板输注,可逆转血小板输注无效状态.

  • 标签: 交叉配型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输注 酶联免疫吸附法 出血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仪器法在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减少的检验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343例血小板检验的患者血液作为本次检验的标本,采用仪器法进行血小板的计数,并用手工计数法对血小板数量进行复检,并分析仪器法血小板数量减少的原因和对策。结果仪器法检验血小板值<100×109/L的有297例,比手工计数血小板值<100×109/L减少了46例,当仪器检验血小板出现报警符号时,要采用草酸铵法进行复检,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血涂片染色进行检验观察。结论血小板计数的精确性对疾病的确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进行血小板减少样本的检验时,需要将仪器法和手工计数结合起来计算。

  • 标签: 仪器法 血小板计数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小板抗体(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和(或)HLA相关抗体,以下统称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探讨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策略。方法分析反复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输注后效果,对血小板输注无效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对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分析配合性输注后效果,通过血小板纠正指数(CCI)评估输注后效果。结果196例反复多次输血(红细胞、血小板等)患者输注血小板后,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PTR)67例(34.1%),对判断为PTR患者检测血小板抗体,阳性52例(77.6%);对52例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配型成功27例,血小板输注有效23例,有效率为85.1%;余下25例血小板配型未找到相配合者采取随机输注,血小板输注有效4例,有效率为16.0%。结论对于反复输血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是很有必要的;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配型,可显著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

  • 标签: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配型 血小板输注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保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寻求剖宫产中有效的麻醉方法及管理。方法选择血小板计数(Plt)<70×109的32例产妇,分蛛网膜下腔麻醉组20例(Plt>50×109~70×109/L和全麻组12例(Plt<50×109/L)。结果所有产妇均未出现并发症;蛛网膜下腔麻醉产妇和全麻产妇中出血量比较,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对产后1min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蛛网膜下腔麻醉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少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5min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如果术前对此类产妇进行充分评估、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均可以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 标签: 蛛网膜下腔麻醉 全身麻醉 血小板减少症 剖宫产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血站供应临床的仅有浓缩血小板产品,由于浓缩血小板的悬浮液采用供者的血浆,血浆中含有抗原、抗体、凝血酶、纤溶酶等异体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自身特异性抗原和HLAI类抗原均可引起同种免疫,输注血小板引起的输注不良反应也日益得到重视。特别是对血浆过敏、IgA缺乏的患者,由于患者血浆中有IgA抗体,当输入含有IgA的血小板时,往往发生严重的抗原抗体反应。

  • 标签: 血小板添加剂 血小板保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采血小板和手工浓缩血小板活性。方法测定机采血小板和手工浓缩血小板的聚集反应性和体外激活程度。结果手工浓缩血小板与机采血小板的聚集反应性和激活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采集血小板的方法均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和研究中。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