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常人眼里,一滴是水的最小单位。其最佳形象是朝霞里缀在一大片草叶上的露珠:或许短暂、脆弱,却亮丽、柔和、宁静。一个人如果是一滴水,群体形成的成串水滴可不能小觑。众多数不清的水滴集中于一点,经久不懈之后,

  • 标签: 行迹 水文 水滴
  • 简介:文章着重记述了元结在道州的生活历程和为官品质,并对元结诗文中所提到的大量史迹详加考证,尤对元结文风钦佩有加。

  • 标签: 元结 道州 行迹 传说
  • 简介:乾元二年(759年)是流浪诗人杜甫生活最为动荡的一年,这一年的初秋,诗人弃官度陇流寓秦州;冬十月,还是因生活所迫,由秦州到同谷;冬十二月,又是生活所迫,由同谷南下成都.诗人不幸陇右幸,诗人没有因为陇右的奇山异水而改变处境,陇右却因为诗人的到来而留下了110多首情景交融的上乘诗作,怨而不谤,哀而不伤,使诗人的人格诗艺都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

  • 标签: 杜甫 陇右 行迹 诗作
  • 简介:接舆并非是《论语》按其行事特征所取的称呼语,而是楚狂的名字。他是楚国的著名隐士,本名陆通,字接舆。他是陆终的后代,与楚国王族同出一脉。楚王闻接舆贤名,曾派使者请他出仕,为其所拒。接舆曾居于方城,晚年隐居峨眉山。接舆髡首自刑是为了避世不仕,接舆“歌而过”及“趋而避”孔子,是他既关注现实不满现实又感到无力改变现实同时又不愿卷入政治纷争的反映。

  • 标签: 接舆 身世 行迹 避世 思想
  • 简介:南北朝时期,因战争、北方政局动荡等原因,不少北方宗室、武将和士人进入南朝。南方政权对之一般给予优待,或就地安置,或任为边地州郡长官,或使其任职于朝廷。入南后,他们作为特殊群体在各领域活动。这一群体深度影响了南北关系,引发了不少冲突,但主要起了促进缓和交流的作用。他们也广泛参与南朝政治军事事务,尤其在平侯景之乱中作出重要贡献。此外他们还助成北方文化的南传,在儒学、文学、宗教、音乐等领域均有所建树。

  • 标签: 北朝士人 入南 历史作用
  • 简介:本文主要就黄庭坚谪居黔州时期的行迹、生活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述,补充和纠正了此前年谱、方志及相关论著等中的一些疏漏和讹误。

  • 标签: 黄庭坚 黔州 行迹 生活
  • 简介:谢应芳是元末明初的名士,然其入明后的事迹正史所载甚简,因此有必要考述。谢应芳元末兵乱中避地苏州,入明归乡后,也曾多次徒居,颇有流离之苦,不过作为饱学宿儒,他受到了来自官方和文士的尊崇与照应,参与续修《毗陵志》,其诗稿和匡俗著作亦得刊刻。谢应芳晚年交友甚多,仍有周游唱和之乐,读书著述热情不减,好古尊贤之志不衰,但心态极为复杂,笔端常流露出厌世情绪。剖析导致这种心态的原因,可以洞察其人生得失与生存状态,进而体会到元明之际文士的幸与不幸。

  • 标签: 谢应芳 明初 行迹 心态
  • 简介:杜牧由淮南节度掌书记调任监察御史,大和九年由扬州经汴路赴京。因朝廷党援关系的变化,不得不移疾分司东都。这一年发生的“甘露之变”是杜牧文学创作的转折点,使他的心态由经世报国变为全身远祸。杜牧在大和九年与李戡的交往中,文学思想有了明确的表现。他推崇李戡“有道有学有文”的品行,并借李戡之口以否定元白的诗作,代表了晚唐前期的文学思潮。

  • 标签: 杜牧 大和九年 牛李党争 晚唐文学
  • 简介:上期,我们讲了一个涉及办刊中三类情况的故事,无非是以前:学者想办刊,上司不“感冒”(想也办不成);上司同意,学者办刊(刊物可能办好);三学者型上司尊重、支持属下学者行事,不施长官意志(刊物定能办好)。其实三类情况中虽然各自“细节”不同,但刊物办得成与败、好与次,办刊人与领导关系至关重要。“领导”者云,时指直接管你的具体上司,时指一个领导层。因认指不同,看法就各有所异。编辑部的具体运作中,领导层的“各有所异”,因含有权力成分,这就成了好一个“异”字了得的至关!

  • 标签: 办刊质量 领导关系 学者型 长官意志 领导层
  • 简介:以"好为《梁父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为思想材料,对诸葛亮的心志进行心理史学分析,并钩沉其早年史迹可以看到:其一,作为一种符号认知的改变,诸葛亮改变了传统的"管晏"习称,将管仲、乐毅并举,并自比之,与童年时家乡遭受屠戮的记忆密切相关,并由此带动了青年时代的思考及对未来的期待。其二,"好为《梁父吟》"与其叔父诸葛玄的豫章太守事有着直接而微妙的关系。此一关键点不仅决定了诸葛玄的命运,其余波也影响了诸葛亮的早年生活。其三,就心志的现实触动来说,诸葛亮的"自比管仲、乐毅"由汉末的"霸王之业"所催生;就具体的触发点而言,则在于抗曹的需要及东吴抛弃张昭路线的刺激。在这一进程中,既可远溯当年的童年期待,也在现实的调整与应对中,为蜀汉的未来规划出了新的"霸王"蓝图。

  • 标签: 诸葛亮 梁父吟 管仲 乐毅 早年心理
  • 简介:黎雄才的出生年月、在春睡画院学习起止时间、留日学校等问题,长期以来存在以论传讹的嫌疑,并且在事实上对研究黎雄才的艺术历程赞成了相当的障碍。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考订,提出新的基本史实判断;1、黎雄才实际出生于1913年;2、黎雄才大约1930年初才到广州“春睡画院”学习绘画;3、黎雄才1932年留学日本入读的学校是“日本美术学校”。

  • 标签: 黎雄才 生卒年 春睡画院 留日学校
  • 简介:一看邵连画,就知道他是江南人。他的画:清润、明郁、秀雅而有爽气,柔和而有真意,这正是江南典型画风。宋米芾《画史》称赞江南画风是平淡天真,以清润为主要特色。所谓江南,指的是南京、常州、苏州、湖州(三吴)松江一带,其地有长荡湖,滆湖、太湖、阳澄湖、淀山湖五大湖。这一地区人因五大湖风水所养,性格和审美趋向一致,故作画风格大抵相同。我在《从阳

  • 标签: 行迹 五大湖 江南 长荡湖 阳澄湖 静和
  • 简介:亲友的接济毕竟难以为继,想来不多的一点积蓄也耗费无几,在寓居秦州的后期,杜甫一家的生计渐趋困境。《空囊》诗中写道:“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而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收到了从秦州西南同谷县(今甘肃成县)寄来的一封邀请信:“邑有佳主人,情如已会面。来书语绝妙,远客惊深眷。”

  • 标签: 杜甫 物探 纪念 行迹 陇右 邀请信
  • 简介:同众多客家人一样,罗芳伯的祖先也是南迁的客家人。在海外,罗芳伯改进大同思想,发展共和观念,并将之付诸实践,成立兰芳公司。罗芳伯是一位杰出的华人侨领,也是一位有远见的域外统治者,更是中国华侨历史上的一位政治先锋。经过调查走访,笔者将罗芳伯的行藏爬梳如下。

  • 标签: 大同思想 实践 共和 行迹 客家人 统治者
  • 简介:书画同源这个命题对近代艺术的意义也许大于在古代的实际功效。吴道子学书不成而成画圣。引书法入画铸就了中国文人写意传统,而欧洲抽象艺术则把中国书法的书写性提升为绘画的现代本质。从中国的唐宋到清代,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到西方现代,绘画同趋于书法。当然,这并非就图像表象而言,而是从绘画观念与方法论而言:

  • 标签: 现代书法 近代艺术 实验 行迹 心灵 绘画观念
  • 简介:莲宗九祖藕益智旭大师应迹于古吴木渎(苏州木渎镇)。我今天是从木渎灵岩山来此,有幸参加这次纪念藕益大师诞辰400周年的胜会,感到非常的欣悦。而灵峰寺古名灵岩寺,愈使我觉得因缘殊胜无比。大师的先祖从汴梁(开封)南渡至古吴,其父母信佛,持大悲咒十年,梦见观音大士送子,时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五月三日亥时,大师诞生后经过明光宗、熹宗、思宗(崇祯帝)至清世祖顺治十二年(1655)圆寂,应世五十七个春秋,身历二朝五帝。这是一个国土版荡、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苦难时代。

  • 标签: 藕益大师 莲宗九祖 苏州市 木渎镇 佛教
  • 简介:我是1956年考入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的,1958年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于1960年毕业,被分配到贵州安顺的卫生学校任语文教员。这样,我和本书的作者“北大老五届”的同学,就有了一种特殊的关系:据本书的《跋》介绍,老五届包括“理科1960-1965级,文科1961—1965级”的同学,那么,他(她)们都是在我毕业以后入学的,是我的师弟与师妹;他(她)们又在1968年或1970年被发配到了基层,其中就有到贵州的,而我已经在那里生活、工作了近十年了,在这个意义上,我似乎又是他(她)们的先行者。

  • 标签: 北大 行迹 告别 历史 遗忘 中国人民大学
  • 简介:《庄子·天下》篇述庄子学行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与《庄子》他篇叙述庄子行迹所显示的价值取向并不一致,原因多端。庄子在精神、人格上追求道通为一、至人无己、自然无为、虚己顺人,在践行叙事中却睥睨天下、傲视王侯,具有突出的自我意识和傲然个性。笔者从文献、生存论根源等各个维度对这种不一致性予以新的诠释:一是庄子提出"至人无己"理想本身即表明他具有非常突出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二是这种理想若要影响社会,必须在践行中具有坚强独特个性;三是文献所述庄子思想与行迹均各自有自己的历程,需细致辨析才能适当把握。这提示读者必须整体、辩证、多维、过程、超越地解读《庄子》文本,才能准确地领悟庄子人格理想及其践行。

  • 标签: 至人无己 敖倪万物 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