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词类转换是现代英语语法的明显特征之一.该文从语义功能转换的角度,结合大量实例,总结了词类转换的类型,分析了其语用和修辞意义.该文作者认为词类转换的语法化现象是词汇语义移位后逐渐沉淀的结果,它具有扩大语用和修辞空间的意义.

  • 标签: 词类转换 语用 修辞
  • 简介:语码转换是教师在外语课堂中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或交际目的所采用的策略之一。本文根据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理论,详细探讨了教师课堂语码转换所具备的语用顺应性,即对于语言现实的顺应、对于教师角色的顺应和对于教师言语意图的顺应。

  • 标签: 语用顺应性 教师语码转换 语言现实 教师角色 言语意图
  • 简介:自他对应动词这一表述范畴,可谓是日语语法的一大特色,亦是我们学习上的一个难点.以往的研究大多围绕其形态、构造及其分类而展开,从语用学角度展开的讨论似乎不多.

  • 标签: 他动词 对应 转换功能 语用 场合 自动词
  • 简介:语用学关注交际过程中的语言使用,在语用学视域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及其他民族交往过程中进行的语码转换,与其心理、生理和社会属性关系密切,这些属性是其身份构建与身份认同的核心要素。语码转换在民族内交际、民-汉交际、民-民交际、多民族交际中的不同作用,对于民族身份的构建和民族身份的认同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 标签: 语码转换 维吾尔语 汉语 身份构建 身份认同
  • 简介:语码转换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语言接触的结果。教师为了接近其教学或交际目的,会进行语言选择,即选择某种语言形式或语言应用策略,而语码转换就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师选择语码转换是与认知心理密切相关的。因此,文章旨在从语用学的角度以Jef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理论框架对英语专业语用学课堂教师语码转换进行动态分析,从而揭示教师语码转换对教师的心理动机的顺应性。

  • 标签: 教师语码转换 语言顺应理论 心理动机 语用学
  • 简介:基于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和于国栋语码转换的顺应模式对语码转换的一次验证性研究发现,教师的语码转换主要是顺应三点:语言的现实、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在顺应过程中,各种语用功能都能得到体现。

  • 标签: 语码转换 大学英语课堂 顺应性 语用研究
  • 简介:人们常说的“图文转换题”,它的科学的说法应该是一种考查语言表达怎样落实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等语用原则的基本题型.2015年高考全国有9套试卷10道试题采用了这种题型.这10道试题考查的方式、特点以及作答要求同中有异.这些试题多是主观表达题,只有江苏卷的第5题是客观选择题.试题内容有的显得直接,有的则很复杂;有的结合扩展语句进行考查,如湖北卷的第22题;有的结合压缩语段进行考查,如安徽卷的第19题.从以往高考试题看,还有结合句子仿写、修辞运用等考点进行考查的.

  • 标签: 原则解答 图文转换 基本策略
  • 简介:英国著名作家大卫·劳伦斯小说的语言风格深受其所处的社会与时代影响。家庭背景与社会关系等层面的差异使得劳伦斯在小说创作中积极探求这种阶级差异给人物造成的阶级敏感。他的小说《儿子与情人》运用多种交叉的语言变体表现主人公一家日常交流中的多语境现象,揭示小说中各个人物的心理特征,用以传达阶级冲突这一深刻主题。从语码转换视角对小说《儿子与情人》中的三个主要人物(莫瑞尔先生、莫瑞尔夫人和他们的儿子保罗)在日常交际中所展现出来的多语境语言变体进行研究,可以充分揭示语码转换是如何体现阶级冲突的。

  • 标签: 语码转换 语言变体 阶级冲突 《儿子与情人》
  • 简介:语用学与修辞学都以语言应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可以并且应该积极互动以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两门学科。但就我国学术界的实际情况而言,语用与修辞学者的交流合作并不显得特别活跃,说两个领域在学术探索中基本上各自为政、自行其是,缺乏深入了解

  • 标签: 学术探索 PRAGMATIC 语言层面 弃如敝屣 理论探讨 学科关系
  • 简介:认知语用学是在认知科学及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框架内,对语言使用的语用知识系统、交际语境中语言的心理结构和认知过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认知语用学这一术语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使用,但Kasher(1989)认为,语用的认知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已开始。早期语用的认知研究主要局限于理性原则(Rationalityprinciple)、关联理论(Sperber&Wilson1986,1995)、参照的认知语用分析(Ariel1990,1994)、语用习得的语言与心理研究(Carroll1986)、言语理解与产生(Clark1979)、语言使用的神经心理分析(Gardneretal.1983)等。特别是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西方语用学界曾引起过巨大的反响。有人认为,正是以关联理论为中心的语用学才被称为认知语用学。

  • 标签: 认知语用学 语用学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后期 20世纪70年代 语言使用
  • 简介:我们做商业摄影,经常会遇到需要转换风格或拍摄基调的情况,比如阶段性的更换样片。对于这种转换,不仅提供综合产品服务的影楼会遇到,就是主打某类核心特色的工作室其实也不可避免。因为我们总会面临变化和发展,没有什么风格是一成不变的。当然,对于影楼老板来说,看待样片的出发点首先是"有没有市场亮点",而非"要如何落地"。面对一个充满前瞻性的新鲜热点,"落地"问题永远是后话。这一点毫无疑问。

  • 标签: 产品服务 市场亮点 气场 角色身份 日常生活状态 人物面部
  • 简介:传统语用学认为反语是说话人出于礼貌违反质量准则而产生的;反语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一种“戴了面纱的”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认知语用学从反语的复现性视角将其与Grice的反语观做了对比,指出反语为对非说话人的思想的复现和二级解释的认知语用学理论,能较有说服力地阐释反语的本质特征和语用机制,弥补传统语用学反语观的不足。

  • 标签: 反语 质量准则 言语行为 复现性 花园路径过程
  • 简介: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必然涉及到话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问题,即语用问题.作为跨文化语用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对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本文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言语行为语用研究在语用等效翻译上的应用,提出跨语交际的翻译需要遵循的是语用等效原则,即言语行为理论中等效传达言外之力的原则.

  • 标签: 跨文化语用学 言语行为语用研究 语用等效翻译
  • 简介:话语推理经历了从语用学到认知语用学的发展进程。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及其合作原则首开了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话语推理的先河,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原则探讨了作为主体的人对话语推理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Thornburg和Panther提出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则从语用学和认知的角度对转喻在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功能做了较好的阐释,为话语推理的研究开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话语推理 会话含意理论 关联原则 言语行为转喻理论
  • 简介:语用学与语言哲学虽然不是语用学研究的新课题,但却是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重要论题。历史上,语用学的创始人维特根斯坦、奥斯汀、格莱斯等无一不是语言哲学的大家。其中,维特根斯坦基于语言游戏的语用学研究方案、奥斯汀从哲学"描述性谬误"入手对日常语

  • 标签: 语用学研究 语言哲学 奥斯汀 语言游戏 格莱斯 常语
  • 简介: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其中,“理解”的最终目标是“运用”语言来达成自己的表达目标,“理解”的效益和程度也需要借助于“表达”的方式来进行检验。本文提出要聚焦言语形式,丰富表达手段;拓展未尽之言,开掘语言内涵;对话共振话题,促发想象发展;洞察构思智慧,学会布局策略,为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

  • 标签: 聚焦形式 开掘内涵 促发想象 强化训练
  • 简介:0引言近年来,语用学日益受到国内外语言学界的重视,语用研究的领域也开始超出话语分析范围,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向更为广阔的语言使用领域发展。美国Bradford大学的GregMyers教授应用会话语用理论中“礼貌原则”的机制,对科技语体文章中"claimsanddenialsofclaims"这两种“强加”(imposition)现象进行了颇有见地的分析(见AppliedLinguistics,March,1989);山东大学葛本仪教授对词义的

  • 标签: 语用分析 语用理论 会话分析 话语分析 格赖斯 CLAIMS
  • 简介:有一个北京女人,早晨可以穿着睡衣下楼,到街边的公厕里去“方便”,回来的时候,顺便买回大饼和油条。同样是这个女人,离异后,在香港她和年轻的恋人逛街,她不停地购物,但袋子里永远都是她女儿的衣物。

  • 标签: 生活方式 个性精神 性格修养 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