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前,一名出生不久的希腊小男孩,趁夜跑到他哥哥的牛棚里偷了五十头牛。他赶牛的时候不停地变换走动方向,好使那些牛的蹄印凌乱,让人家看不出这群牛所走的方向;他又编了一双大草鞋,穿在脚上,使足迹变成巨人的大小。他把牛群安顿在远处的一个牛棚里,杀了两头牛,然后将牛切了烤来吃。吃完之后,他捧来一把沙子,把火堆熄灭,丝毫没有留下痕迹,然后就跑回他和母亲所住的山洞里,穿上尿布,躺回摇篮里。他奔走了那么远的一段路,饱饱地吃了一顿,不久就呼呼大睡起来。这时候他哥哥发现,他的牛似乎少了一些。他看看牛的蹄印,是沿着山坡走下去的。路上有一个老人告诉他,偷牛的是一个小孩子。于是哥哥循着脚迹找到了山洞里。他怒气冲冲地闯进去,遇到一个很漂亮的妇人。他问道:"是那小孩偷走我的牛的"妇人指着摇篮说:"这样小的孩子,身上还裹着尿布,怎么会去偷什么牛呢?你自已去搜吧,看我家里,到底藏了牛没有?"于是,他就抓起一根树枝来,在那个很大的地洞里,到处搜索。最终也没有找到他的那群牛……
简介:所谓"诸神遭遇"是指不同价值信念和生活方式的遭遇。面对"诸神遭遇"问题,古代希腊人设想用"自然"来废黜全部"诸神",古代希伯来人则将民族神肯定为唯一的神。这两种应对办法在当今世界分别对应着福山的"历史终结"想象和亨廷顿的"文明冲突"想象。相比之下,古代中国人既未选择废黜"诸神"的哲学,也未选择一神论宗教,而选择了保留"诸神",且将"诸神"组织进共享的族谱。这第三种应对办法的意义在于,它既尽可能地尊重了"诸神"所代表的价值信念和生活方式,又尽可能地缓和了"诸神遭遇"有可能引发的冲突。此种办法在当今世界的体现就是"和谐世界"的观念。
简介:德里克·沃尔克特(D.Walcott1930-1997)生于加勒比岛国圣卢西亚,有"加勒比的荷马"之称,作为黑人血统的印第安诗人,他的创作始终关注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问题,1992年他以长诗《奥马勒斯》获诺贝尔文学奖。书评作者为玛丽·莱夫科维奇(M.Lefkowitz)在他那部史诗性长诗《奥马勒斯》(Omeros)的尾声,德里克·沃尔克特突然中断了快节奏的叙述,问自己:是否未曾"阅读和重写/直到文学出错一如历史。""那战船何时从我的眼中消失/我何时才不再听到特洛亚的鏖战声/在那两位渔夫的诅咒之中?"他询问。"何时才能止歇/喉咙中的回声,坚持。奥马勒斯/何时能进入那超越隐喻的亮光?"这声声诚挚的询问不仅是对诗人的,也是对读者的。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为什么总是摆脱不了过去,不仅摆脱不了我们的过去,也摆脱不了他人,他民族的过去?如同荷马的奥德修斯,我们同诗人一起,将踏上一条让人兴奋又让人不安的旅程去寻觅答案,"去看看那人口稠密的城市,去触摸他们的心灵。"然而,正是诗人荷马的身影,而不是荷马诗章中的英雄,激发了德里克·沃尔克特的灵感。根据古代传说,荷马出身贫寒,度过了艰难和孤寂的一生。他是住在士麦那(Smyrna现称伊兹密尔)的一个希腊姑娘的私生子,年轻时游历了地中海的许多地方。但当他双目失明,他只好乞讨为生,一边流浪,一边吟诵他的诗篇。有时,他受到款待,但他常常被他所到达的城市驱赶出去;因为他是个外乡人,是个食客,所以被称作"荷马勒斯(Homeros,后人则称Homer——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