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青城山道教源远流长,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850-933年)在其所著《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说:“益州(今成都地区)西南青城山,一名青城都。山形似城,其上有崖舍赤壁,张天师所治处。南连峨眉有洞天,诸灵书所藏。”清末彭洵(1825-1896年)所撰《青城山志》谓黄帝时有宁封,居山修道,时人谓之“宁封子”。他曾在山中向黄帝传授过御风云的“龙硚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

  • 标签: 黄帝 青城山 名山 史籍 益州 唐末
  • 简介:元代道教史籍非常丰富,可分为仙传、谱录、山志、碑铭集、游记等体裁;仙传又可细分为专传、类传、总传、像传等小类,这些史籍有着鲜明的特征,在文献学上也有相应的学术价值.

  • 标签: 元代 道教史籍 文献学
  • 简介:道教信仰中的真武大帝、文昌帝君、纯阳帝君等神灵,在庞大的道教神仙谱系及国家祀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元代道教史籍中也是重点记述的对象。对他们进行深入研究,不但对厘清道教神系的变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进一步认识古代官方与道教信仰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道教史籍 道教信仰 文昌帝君 真武 元代 诸神
  • 简介:<正>《益州名画录》五代时期,由隋唐的统一局面,分裂成许多割据的小王朝。以洛阳和开封为中心先后有“五代”,在长江以南有“十国”。这些小王朝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艺术家便在这些中心地区重新聚集起来,他们都是在隋唐三百余年统一局面下所形成的同一传统下成长起来的,因而在艺术上具有某些共同之处;另一方面,他们又都是在不同地区获得了各自的发展,所以也形成了自己的

  • 标签: 绘画 史籍 北宋时期 文化中心 长江以南 隋唐
  • 简介:历史资料是史学的基础,但是,中国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汗牛充栋的史籍,事实上却不是作为史料留给我们的,他们记录历史的目的是作为法律文献保留给后王作为效法的榜样的。从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出发,我们可以透视出,中国人虽然有世界上最长久的连续的历史,却并没有"历史感",因此,也没有发育出历史学。就是说,中国人缺乏反省自身本质的精神。连续不断的历史记录只是告诉我们,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中对于政治或者说政权组织的运作才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而作为政治运动的最基本的规则的法,其本质也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权利法之间难以找到相通之处。

  • 标签: 中国历史 历史感 春秋笔法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4-27
  • 简介:[22]朱鹭《建文书法拟》卷首《建文书法拟十六义》,周镳的《逊国忠纪》、钱士升《皇明表忠纪》曹参芳《逊国正气纪》是万历以后最具代表性且有影响的史籍,万历以后的建文史籍

  • 标签: 史籍编撰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5-09
  • 简介:中建文诸臣,终于写成了明代第一部完整的建文史籍——建文朝人物传记《备遗录》一卷[9],万历年间的建文史籍的编纂和前朝一样

  • 标签: 史籍编撰
  • 简介:历代碑刻是流传至今最为重要的历史资料之一,宋代的碑刻对宋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现存文献很少记录有关宋代社会、宗教、风俗、妇女等诸多领域的资料,而碑刻却能弥补传世文献之不足,拓展宋史研究的视野;另一方面,碑刻可与史籍互证,相得益彰,更好地恢复历史本来面目。二者互证能纠正现存文献的某些错谬,为历史研究提供更为可靠、准确的史料,从而有助于对宋史的认识和理解。

  • 标签: 宋代 碑刻 史料价值
  • 简介:中国元明清时代的汉文史籍称西亚里海之滨的阿萨辛派为“木剌夷”,汉文史籍记载了对木剌夷名称的不同称谓和全部的历史活动状况,包括木剌夷的由来、城堡状况、七世传人和被他们刺杀的人物状况,以及西征蒙古军与木剌夷的交锋概况。更多还原

  • 标签: 木剌夷 汉文史籍 旭烈兀
  • 简介:非汉民族在社会化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与汉族融合,通过改名换姓、文武科考、婚姻等一系列的形式逐步走向士族化,经过萌芽期——非汉民族早期部落-9姓氏;发展期——魏晋南北朝,非汉民族士族化,逐步进入社会的主流阶层;深化期——唐代的非汉民族士族化深入与姓氏混同,民族身份隐藏得越来越深,与汉族同姓氏大族混然一体。非汉民族士族化的过程,在传世文献中有一些相关记载,而出土文献中数量巨大的汉唐碑志更能通过系联而清理出很多重要信息。本文撷取史籍中非汉民族士族化的脉络,从反映非汉民族士族化的典型非汉民族家族碑志入手,史志互证阐述非汉民族士族化的整体面貌。

  • 标签: 史籍 非汉民族 士族化 家族碑志
  • 简介:旷敏本《鉴撮》一书,是清代很有特色的普及性史籍,从乾隆年间到清季起多次刊刻,广为流传。全书以历代帝王为纲叙述史事,起于上古,直至明末,简明扼要,适于童蒙及初学者。该书以自觉地普及历史知识为主旨,且不乏经世意念,体式、内容都有出新之处,特别是书中夹注,内容丰富、多样,与正文配合。而为了加强趣味性,书中也载有不实传说及神怪异事,是为缺陷。其历史观念间有与官方违背之处,居然得以逃出文网,未成禁书,这很值得玩味。对《鉴撮》的研讨,可为今天撰写历史普及之作提供借鉴。

  • 标签: 普及性史籍《鉴撮》 流传 历史观念
  • 简介:本文对道教神仙思想的产生与旅游的关系,“游”在道教中独具的宗教精神象征意义及旅游在道教宗教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做了分析,指出道教与旅游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道教旅游文化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在组成部分之一。

  • 标签: 道教 旅游 道教文化 道教旅游文化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4-23
  • 简介:陈垣著《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二《中国佛教史籍概论》的理论色彩《概论》是一部考证性质的宗教史籍研究著作,正如他在《中国佛教史籍概论缘起》中所言

  • 标签: 中国佛教 价值题 佛教史籍
  • 简介:藏文史学典籍数量浩繁、种类繁多,而且具有独特的命名方式。藏文史书中有《青史》和《红史》等以色彩命名的典籍,其意义深刻。本文运用了历史学和佛学的理论方法,通过举例分析了藏文史籍中的色彩命名的涵义,以及这种命名方式的特点和产生缘故。

  • 标签: 藏传佛教 藏文史籍 命名方式
  • 简介:以往对敦煌吐鲁番史籍写本诸方面的研究,多从文献学方面入手,对科举与史学关系关注不够。科举考试作为一种官方行为,其引领作用不容忽视。敦煌吐鲁番正史文书及其存佚差异,与当时的史学风气、朝廷试史政策互为因果。据统计,敦煌吐鲁番文书中有《史记》一件、《汉书》十二件、《三国志》六件、《晋书》三件等四部正史残卷。而《史》《汉》数量差异,无《东观汉记》《后汉书》的原因,当与隋唐时期抑马扬班的史学风气、朝廷重史传统、"三史"的演变及唐代政治形势密切相关。

  • 标签: 敦煌吐鲁番文书 史籍残卷 史学考试 唐代
  • 简介:道教音乐王宜娥道教音乐,是道教进行斋醮仪式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降妖驱魔以及超度亡灵等诸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即法事音乐、道场音乐。道教音乐是道教仪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具有烘托、渲染宗教气氛,增强信仰者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神仙的崇敬的作用。...

  • 标签: 道教音乐 道乐 道教仪式 《玉音法事》 美学思想 道士
  • 简介:张角(?—184)东汉末太平道的创立者,黄巾起义领袖。钜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奉事黄老道。汉灵帝光和中(179—184年)创太平道,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举凡其教义、教团组织、称号、宗教仪式等,皆依据《太平经》。宣传“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罪不除也”(《太平经》卷六十七)等反对贫富不均的主张,鼓动苦难者为生存而斗争。据“柱天群蚑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同上卷九十八)。自称“大贤良师”;又依五行相生相克的运序,认为汉以火德王,汉运衰,兴者当为土德(同上卷六十九),又自称“黄天”。畜养弟子,教人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信者甚众。遗弟子使于四方,以善

  • 标签: 《太平经》 大贤良师 符水 宗教仪式 教团 张道陵
  • 简介:真是没想到,在北京的白云路上住了三四年,居然不知道白云观鼎鼎有名。经人介绍,俺终于有幸去了一趟。白云观其实还蛮大,要是看得仔细,逛上半天也有可能,看完之后,方发觉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道教,其文化底蕴也不比舶来品佛教逊色。

  • 标签: 道教 文化底蕴 舶来品 中国
  • 简介:今天,在这场国际道教沦坛上,众多有识之士部开始积蓄力量,共同作出伟大贡献;还筹备创建我梦寐以求的世界道教联合会。世界道教联合会,就像干旱时期的及时雨,正是人之所需,能解干渴之急。这个旨在促进海外道教懒联盟,将建立翻译中心和教学中心,将道教文化传递给身处中西方的外国人。

  • 标签: 道教 教学中心 文化传递 联合会 外国人 中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