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国合同法上规定有许多赔偿责任,但这些赔偿责任的规范基础不尽相同有的以传统民法上的违约责任为规范基础;有的则属于独立的责任规范基础;,如果故意不告知赠与物瑕疵而造成受赠人损害的,是侵权责任与加害给付的竞合;如果是保证无瑕疵而造成受赠人损害的,则是加害给付。

  • 标签: 赔偿责任 规范基础 违约责任 加害给付 侵权责任
  • 作者: 单春光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8-07-17
  • 出处:《知识-力量》 2018年第7期
  • 机构:在实践中,当债务人发生履行不能,又因同一原因取得给付标的的代偿利益时,债权人享有请求债务人偿还其代偿利益的权利,这就是所谓的代偿请求权。远在罗马法时期,该权利就已被当时的法律所承认,近现代多国的立法也对此进行继承并予以明确规定。遗憾的是,当前我国合同法对此权利并未明确规定。若我国能够引入该权利制度并加以改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会为当事人解决合同纠纷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
  • 简介:摘要信赖利益赔偿一直是学界探讨的焦点,英美法系及大陆法系对于相关问题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概念学说,而我国还在进一步的探索中。笔者根据深入研究,对于信赖利益初步形成了一个概念,并将信赖利益赔偿和缔约过失责任和违约责任进行了对比,总结出它们的区别。对于信赖利益赔偿是否以履行利益为限,归纳各学说的主张,并提出笔者认为较为合适的观点。最后笔者建议将信赖利制度引入我国的合同法以完善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 标签: 富勒 信赖利益 履行利益 缔约过失责任 违约责任
  • 简介:文章以“请求”为例,对汉语语用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并运用语用实验的方法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检验。在教学设计部分,文章设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而后文章运用以上的语用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汉语语用教学有助于学习者汉语语用能力的发展。文章还随机对4名被试进行了深度访谈,结果也显示了语用教学的必要性以及本研究语用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 标签: 语用 请求 教学设计 教学实验
  • 简介:摘要《国家赔偿法》修改后增加了精神损害抚慰制度,体现了国家对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视。但是,对于在精神损害抚慰金适用过程中的精神损害的严重程度的认定和赔偿标准等未做具体规定,这些情况导致执行的实际困难。从实证的角度看,不同的法院和赔偿义务机关对精神损害事实的认定标准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制定精神损害的认定标准。

  • 标签: 精神损害 赔偿责任 《国家赔偿法》
  • 简介:债权期限届满债务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取走债务人财产的行为,属权利行使行为,无论德日刑法还是英美法系,一般都不认为构成财产犯罪。在债权实现过程中,只要其取得财产的数额在债权标的额之内且手段行为符合社会相当性,就排除财产犯罪成立。我国物权变动采交付主义,当债权期限届满债务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债务时,债权请求权足以对抗债务人对标的物的非法占有;在债权人取得标的物以外的债务人财产时,应从整体的财产损失角度衡量债务人财产是否受到损失,同时应从社会相当性的角度判断债权人行为是否具备刑事违法性,共同认定财产犯罪是否成立。

  • 标签: 债权请求权 自力救济 非法占有目的 法益侵害
  • 简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LLMC)基金是为了最大限度保护责任人,减少责任人损失,而对其所应承担责任进行总额限制的特殊责任基金。“桑吉号”所载货油性质特殊,若其被定性为非持久性货油则存在适用LLMC的可能。作为“桑吉号”油污损害的受害方,我国应尽可能地避免适用LLMC制度。LLMC基金的范围由法律直接规定,只有属于限制性债权范围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利人才可以申请责任限制。“桑吉号”非持久性货油污染赔偿请求权通过法律解释方法,存在排除适用LLMC的空间。对该问题理论的研究,暴露出我国法律对于非持久性货油油污损害赔偿规定的空白与不足。此次“桑吉号”案件,必将推动我国LLMC制度的完善与油污污染损害赔偿规范的发展。

  • 标签: “桑吉号”案件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 限制性债权 非持久性货油污染损害赔偿 责任限制
  • 简介:以行为的合法、违法与否作为区分赔偿和补偿的标准,不仅是我国行政法学界的通说,在其他国家的行政法理论上也曾经占据主要的位置。但是,随着人权保障理念的彰显,赔偿、补偿的范围和程度的逐步扩大和加深,这一区分标准开始受到学者们的质疑,尤其是2010年《国家赔偿法》修改后删除了国家赔偿的“违法要件”,更为赔偿与补偿的融合提供了法律基础。

  • 标签: 《国家赔偿法》 修改 行政法理论 区分标准 2010年 人权保障
  • 简介:摘要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这也影响到婚姻方面。随着思想的开放,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变化,婚姻的不稳定因增多,离婚也变的越来越多。据调查,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离婚率直线上升,离婚的发生,必然会给婚姻双方中无过错的一方带来损害,由于婚姻的本质决定了,这种损害包括了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这便要运用法律对没有过错的一方的权益进行维护,使得没有过错的一方通过物质赔偿的方式得到精神上的抚慰。本文从婚姻法律制度对离婚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内涵,典型案例,作用,弊端,以及如何改正,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 标签: 精神损害 弊端 改正
  • 简介:物上请求权是否应适用诉讼时效制度,在我国现今主要有外部定性和内部划分两种分析方式。然而,因物上请求权的特有性质,难以运用类比方式确认其是否适用诉讼时效。从物上请求权内部各具体权利出发,结合诉讼时效制度设立的目的,仅对无需进行登记的动产的原物返还请求权限定诉讼时效,更能协调物上请求权对物权的保护与诉讼时效制度功能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物上请求权 诉讼时效 物权
  • 简介:摘要目前,中国英语习得者语用能力普遍不强。针对这个问题,此文章将重点放在中国英语习得者请求言语行为语用能力的研究上。主要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共71名研一学生,并将其分为两组来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中国学生英语习得请求言语行为中经常使用的策略有哪些,最常使用的策略是什么;第二,中国英语习得者请求言语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母语的影响。对于中国学生英语习得语用水平整体不高的原因做了一些解释,并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给了一些建议。

  • 标签: 英语习得 请求言语行为 语用能力
  • 简介:近几年,随着国家赔偿案件的增多,精神损害赔偿金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赔偿金额差异很大,原因主要是精神损害赔偿中存在"严重后果"认定难、主体范围的有限性、权利范围的有限性以及精神损害赔偿标准的缺失等,这说明相关立法需要更加精细化,以更好地来解决国家赔偿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 标签: 国家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 实证研究
  • 简介:本研究采用质性个案研究方法,利用微信的语音聊天功能对开放教育英语专业一名学生展开了关于请求言语行为的角色扮演和访谈。四个情景对话的文本分析显示案主倾向于使用单一的规约性间接请求,外部修饰语的产出数量优于内部修饰语,部分直接请求的语用失误和非规约性间接请求的缺失反映了成人学习者的语用能力不足。访谈结果也进一步印证了案主缺乏对语境中社会变量的敏感度和元语用意识。

  • 标签: 请求言语行为 个案研究 角色扮演 成人英语语用教学
  • 简介:国家机关行使公权力,无论合法或不合法,均有可能给公民的自由权利造成损害。在法治国家中,对人民因此所受之损害,皆产生应如何以财产给付予以弥补之问题。因公权力不合法之行使,致个别人受有不利益,而由国家以财产给付所为之弥补措施,为国家赔偿

  • 标签: 刑事赔偿 国家机关 自由权利 法治国家 弥补措施 国家赔偿
  • 简介:本文阐述了我国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认为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符合可预见性规则的以及民法基本原则的客观要求。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有三个构成要件,分别是违约行为、严重的精神损害结果、违约行为与严重的精神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只要具备这三个要件,即可认定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 标签: 违约 公平 认定标准
  • 简介:这个制度不是两个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讨价还价,而是孱弱的公民只身面对强大的公权力机关,希望能在权利遭到侵害之后,获得一些'难以弥补'的弥补。最近,江西20年前'毒糖杀人案'平反者李锦莲递交了4100万元的国家赔偿申请,不少人对其表示同情,另一些网友则讽刺申请数额过高,堪称'狮子大开口'。事实上,在李锦莲案之前,吉林刘忠林案、福建念斌案等国家赔偿申请中都有类似的声音出现。

  • 标签: 真问题 李锦莲
  • 简介:摘要合理预见规则是违约损害赔偿责任的一项重要规则。对于确定赔偿范围意义重大。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合理预见规则的两个重要问题加以探讨,希望能对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 标签: 合理预见规则 法理基础 因果关系
  • 简介:人类从古至今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从未停止,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借助于先进的科技手段在海上修筑钻井平台、铺设海底电缆、架设海底隧道,同时国家间为了追求更为廉价的生产资料进行远洋运输。但是人类的活动极大地影响了海洋生态环境。“托列峡谷号”油污案、“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大连新港7·16爆炸案等案例每一次都是对海洋环境极大的破坏。为此国家间通过不断探索签订了一系列的国际条约构建系统的裁判赔偿机制,国家之间也在各自探索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新的立法借鉴,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完善了现行的海洋污染赔偿机制。

  • 标签: 海洋环境 污染来源 限制赔偿责任 完全赔偿责任
  • 简介: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目前尚未被我国立法所采纳,由此引发了诸如法制不协调、被害人损害难以完全得到弥补等问题,该制度的缺失也迫使法院在裁判案件中不断采取措施以寻求突破。《民法总则》颁布生效后,许多新的权利内涵及类型得到确认,被侵权人的救济权利不断扩大,彰显了《民法总则》所带来的适度权利扩张和现代法治的人文主义情怀。基于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应当被我国立法所采纳,并应积极构建相应的赔偿制度。

  • 标签: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 精神损害 权利基础 权利扩张 制度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