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治疗三踝骨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60例三踝骨患者为研究对象,回归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治疗效果,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跟踪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治疗之后,患者中有效恢复共49例,总有效率为81.7%,其中Ⅰ级恢复26例,占43.3%,Ⅱ级恢复23例,占38.4%,其余11例患者临床恢复效果不理性,无效率为18.3%;结论通过手术治疗三踝骨,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患者的踝关节恢复整体良好。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三踝骨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244例我院三踝骨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2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外固定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种治疗方式对三踝骨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优良率为98.3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06%,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三踝骨患者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进行手术及术后愈合的时间,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三踝骨折 内固定 治疗 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ata支撑钢板治疗后踝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从2015年至2016年接诊的70例后踝骨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Mata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结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一段时间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74.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测表明,应用Mata支撑钢板治疗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不仅可以促进后踝骨患者的康复,还可以显著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

  • 标签: 后踝骨折 Mata支撑钢板治疗法 拉力螺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医学中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后踝骨的手术及相关治疗方法作以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法医治的后踝骨患者的60例相关资料,男36例,女24例,年龄选取阶段为20到75岁,交通事故伤21例,摔伤19例,扭伤16例,其他伤4例;左边踝骨患者32例,右边踝骨患者28例;三踝骨29例,外踝及后踝骨患者12例,单纯的后踝骨患者10例,外踝及后踝伴三角韧带损伤9例。应用Lauge—Hansen和Naoki的分类标准,将所有选取的踝骨患者分为旋前外旋IV度29例,旋后外旋Ⅲ度22例,IV度9例;内侧延伸型15例,后外侧斜型38例,小块撕脱骨折型7例;其中择期手术48例,急诊手术12例。结果手术后4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的状况,经过加强使用愈合药物之后,切口欧逐渐愈合,其他患者的伤口均在一期内逐渐愈合。我们所选取的60例患者,在研究过程中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大概为20到62个月骨折患者均于手术后3到5个月左右伤口愈合。运用Baird-Jackson评分系统对相关患者治疗结果进行科学的评定,其中优26例,良24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85.8%。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对是于踝骨患者的最好的

  • 标签: 后踝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陈旧性三踝骨患者临床手术治疗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5例陈旧性三踝骨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路径选用后外联合后内侧入路作弧形切口,对三踝骨进行复位,采用钢板加空心钉对三踝骨进行内固定;术后统计其临床疗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统计得出,35例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病例发生,未出现骨愈合不良及踝关节移位现象;术后24月随访中采用Monlander评定其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总优良率为94.29%。结论临床中选用后外联合后内侧入路对骨折进行复位与内固定术对陈旧性三踝骨患者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可靠,且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内侧手术入路治疗后踝关节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5~10月我科治疗的61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手术入路分为改良内侧入路组(n=30)及后外侧入路组(n=31),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改良内侧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外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内侧入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外侧入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评价显示,改良内侧入路组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00%,外侧入路组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内侧入路治疗后踝关节骨折术中创伤小,恢复快,是较为适宜的手术入路。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改良内侧手术入路 外侧手术入路 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后小腿U型+后托石膏治疗单踝骨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小腿U型+后托石膏治疗单踝骨75例,男47例,女28例。年龄13~63岁,中位数58岁。左踝31例,右踝44例。内踝25例,外踝50例。受伤至手法复位小腿U型+后托石膏治疗时间1小时至8天,中位数1天。治疗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踝部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月至1年,中位数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6周,中位数5周。均无并发症发生。骨折后3月,参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1评定疗效优52例,良23例,差0例。结论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后小腿U型+后托石膏治疗单踝骨,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患者踝部运动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单踝 骨折 U型+后托石膏 中医正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在三踝骨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间入住本院的60例三踝骨病患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1月前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护理;2016年1月及后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价两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2h、24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三踝骨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可以缩短患者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及住院时间,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护理 三踝骨折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入路治疗治疗三踝骨的临床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52例三踝骨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给予改良前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术前、术后1年VAS评分、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不同入路 三踝骨折 临床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踝骨采用外侧、后外侧手术入路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外踝骨手术入路选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行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外踝骨的2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照组,另取同期自后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固定治疗的2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与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与踝关节功能,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指标与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3天VAS评分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要短,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偏高(P>0.05)。观察组术后步态异常的患者仅1例少于对照组5例(P<0.05)。结论外踝骨手术治疗建议从后外侧入路,对于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后该入路方式非常适用。

  • 标签: 外踝骨折 外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波及关节面后1/3~1/4范围的后踝骨行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三踝骨且后踝骨波及关节面后1/3-1/4范围之间的患者作对照实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9例)和观察组(n=39例),观察组采用后踝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波及关节面后1/3~1/4范围的后踝骨患者采用后踝内固定治疗,可达到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后踝内固定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后踝骨的手术固定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采用漂浮体位下,踝关节后外侧纵形切口切开复位防滑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对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分。结果根据Olerud-Molanderanklescore和AOFASankle-hindfootscore(美国矫形足踝协会)的踝关节伤后自我评分系统,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16例中优14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3.75%。临床观察获得满意的结果。结论踝关节后外侧纵形切口切开复位防滑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直视复位,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后踝 防滑钢板 手术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节镜技术监视下治疗内踝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接诊的内踝骨12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关节镜技术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为28.3%,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统计学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5%,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技术辅助治疗内踝骨效果高于传统切开复位手术,可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关节镜 切开复位 内踝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9月收治的后踝骨骨折的患者70例,全部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并且在患者治疗后的6个月进行随访,同时进行X线检查,观察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结果97.1%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恢复,并且在可以进行正常的行走活动。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手术的伤口小,伤口愈合的快,对于后踝骨的功能恢复具有促进的作用,可以进行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 后踝骨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对比后踝骨患者分别采用支撑钢板和空心螺钉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3年7月~2015年8月间本院骨科接收60的例后踝骨患者,参照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照组共有30例,取空心螺钉内固定方案治疗;观察组共有30例,取支撑钢板内固定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及对比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且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以记录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对比(P>0.05)。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显著更多(P<0.05);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Baird-Jackson评分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较参照组更高(P<0.05)。结论支撑钢板内固定方案在后踝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空心螺钉内固定方案更为优秀,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后踝骨折 支撑钢板 空心螺钉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不同内固定方式在后踝骨患者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及生物力学特征。方法我们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60例后踝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保持这两组患者的数量一致,各有30例患者。我们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拉力螺钉内固定方法进行固定,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型钢板进行固定。之后,就这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后遗症和生物力学特征进行比较观察。结果经过术后随访观察,我们发现这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不大(p>0.05),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稍长,二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明显要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没有对照组高,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这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后遗症和不良反应。当骨折块波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时,观察组患者的内固定失效平均压力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的效果更佳,二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受机体踝关节解剖特点及力学特征的影响,拉力螺旋内固定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方式的效果各有优势,在具体的临床治疗中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后踝骨折 拉力螺旋内固定 微型钢板内固定 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