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当下教育,太多的人呼吁“创新”,大有颠覆过去开创未来之气势。其实不然。将“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落到实处即是教育创新。
简介: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引领教学从知识学习到生活建构,引导学生在多种生活方式中做出更好的选择。教学中,教师通过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关注生活、进行价值判断反思生活、榜样示范超越生活,引导儿童建构更好、更幸福的生活。小学道德课堂教学应该将生活融入其中,提升道德形成的实效性。让课堂与生活对接,让生活在课堂中提炼其品德的内涵,增强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教育价值,促使学生感悟生活、提高修养,激发对生活的责任感和热情。文章针对小学道德课堂教学与生活中的道德形成进行了初步探讨。
简介:当代新儒家认定儒学传统当以孔孟陆王的心性论为宗,最具论理者以牟宗三为代表。故本文论述王阳明的'良知'说与牟宗三的'道德心',并尝试比较二者的异同。从王阳明对'良知'的理解,比较强调由功夫而本体的路径,通过克治省察、事上磨炼以回复良知,因此特别强调'知是知非'义;无涉及外在的客观知识。王阳明的'致良知'之教,明显结合了《孟子》'良知'与《大学》'致知',融会后重新做出的诠释。牟宗三以辩证法方式标举出'形而上的绝对真实',也就是'道德心',以之解释'良知',称此为'道德的形上学'。绝对真实的'道德心'通过'良知自我坎陷''逆觉体证'得以融摄道德主体与外在知识于一体,故能开出知识。牟宗三'道德心'的立论,融会了康德'道德底形上学'、黑格尔辩证法以及传统儒家心性论一脉,融会后重新做出创发。由之对比二者异同。二者揭示了主体性意义颇具'现代性'的特色,但此价值理性又与现代性的工具理性有别。但王阳明活泼泼的'良知'并不等同于牟宗三所诠释的'道德心',因为'良知'与具体客观知识无涉,'道德心'则能开出外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