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外伤并发内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重型外伤并发内感染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40例患者中,11例患者痊愈,14例患者有效,5例患者好转,6例患者无效,4例患者死亡,临床治疗总显效率和病死率分别为62.5%(25/40)、10.0%(4/40)。结论在对重型外伤并发内感染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还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进而来对内感染进行有效控制,对患者预后进行改善。

  • 标签: 重型脑外伤 颅内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型外伤并发内感染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重型外伤并发内感染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加强护理干预,观察本组患者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0.00%,未发生脑脊液漏、再感染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00%。结论:重型外伤并发内感染病情凶险,于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 标签: 重型脑外伤 颅内感染 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临床效果 并发症
  • 简介:重型外伤内血肿是一种常见的、致命的、可逆的继发性病变。内血肿病人病情重、变化快,特别要了解有无原发性意识丧失、意识丧失后是否经过典型的中间清醒期,又再度出现意识障碍,并渐进加深,如有中间清醒期,应高度怀疑内血肿。严密细心观察病情,及时准确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依据,抓住手术时机,减少救治、护理难度,对提高治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外伤 颅内血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型外伤并发内感染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8月到2024年8月的重型外伤并发内感染患者7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36:针对性护理干预)与对照组(36:常规护理),分析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指标、内再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数据对比没有很大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炎症因子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内再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型外伤并发内感染的护理过程中,科学合理进行针对性护理有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重型脑外伤 颅内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了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有创内压监测及护理体会。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2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行持续内压监测。结果3例患者自动出院,23例进入康复治疗阶段。结论对颅脑手术患者给予有创内压监测能够很好的判断内压情况,有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颅脑外伤 颅内压监测 护理
  • 简介:骨骨折是口腔面外科常见的外伤疾病,其复位方法以骨坚强内固定为主,但不同年龄及部位的骨折常辅以牵引。一般需要持续牵引3~4周,如延误治疗,可引起骨折错位愈合,导致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传统的绷带牵引,由于易松脱,松紧度因病情需要难已调节,进食费力,睡眠时体位受限等原因,常引起病人感觉不舒适而难以坚持治疗,影响治疗效果。作者摸索出了一种用于骨骨折复位的简易绷带,应用于临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颅颌牵引 绷带牵引 应用 可调式 颌骨骨折 口腔颌面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重症口腔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有效的手术护理干预。方法2016年1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重型面损伤患者20例,其中眶损伤的8例患者因呼吸道情况与脑损伤患者相似,未纳入研究,实际收集资料7例。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18~61岁,中位年龄34.7岁。结果本组20例患者中,13例入院时因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为84%~92%,立即行气管切开,其中12例为脑外伤合并上、下颌骨骨折,脑外伤合并LeFortⅠ型骨折3例,脑外伤合并LeFortⅡ型骨折5例,脑外伤合并LeFortⅢ型骨折7例;脑外伤合并上、下颌骨骨折者5例。结论在重症口腔面部间隙感染护理中给予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重症口腔颌面部 间隙感染 手术护理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内压监测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了持续动态内压监测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其临床观察要点和护理经验。结果通过细致的治疗,观察和护理,我院共治愈重度颅脑外伤患者55例,好转14例,无效6例,死亡5例,总体生存率93.75%,无并发症患者71例,占88.75%。治疗前GCS评分都是3-8分,经过治疗护理一段时间后,55例患者GCS评分达正常标准15分。结论在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持续动态内压监测,全程细节护理,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存活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重型 颅脑外伤 颅内压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是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150例重型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护理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150例患者中,22例因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低,人院即行气管切开;127例给予口或鼻咽通气道维持呼吸道通畅,其中13例患者渡过急性期,70例患者因病情发生恶化需开颅手术,同时行气管切开;42例患者因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低于93%)而行气管切开。结论早期积极有效地放置口咽通气道,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适时合理地实施气管切开,可减少重型面损伤患者急性期低氧血症的发生。

  • 标签: 重型颅颌面损伤 口咽通气道 血氧饱和度 气管切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7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5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开颅手术。对照组患者术后行重症监测,根据患者病情及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调整用药及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术后予持续内压监测,根据内压监测情况调整用药及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甘露醇使用时间与剂量、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甘露醇使用时间、剂量、ICU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持续内压监测,可连续、准确反映内压动态变化,及时发现继发性内病变,规范脱水药物的使用,降低其重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外伤 应用价值
  • 简介:由于颅脑外伤后脑受伤机制及机体反应的差异,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内压变化很大。近年来持续内压(ICP)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的指导意义显得愈发重要,通过严密监测内压并有效干预内压增高,维持恰当的脑灌注压,已成为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自2004年11月-2006年1月,我神经外科急救中心对12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脑室内内压监测,根据内压变化予以相应的阶梯式治疗。

  • 标签: 颅内压 监测 阶梯式治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脑室内内压持续监测和阶梯式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病例均接受SOPHYSA?(索菲萨)脑室脑温型探头颅内压监测,并依据患者个性化内压监测表现予以对应的阶梯式治疗,总结本组病例治疗预后。结果本组病例一次性脑室穿刺成功67例,二次穿刺成功3例;手术后均获得4~15个月随访,平均(5.15±2.04)个月,依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6~8分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不足6分者,重残率,植物状态率明显低于不足6分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脑室内内压持续监测并以此展开阶梯式治疗,有助于控制患者内压,提升预后效果,减少重残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压持续监测 阶梯式治疗 重型颅脑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重型外伤应用内减压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的疗效和预后。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重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内减压治疗,观察组应用内减压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预后效果。结果对照组的存活率为76.7%,观察组的存活率为88.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0%,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7%,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外伤应用内减压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的疗效显著,预后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型脑外伤 颅内减压 腰大池持续引流 疗效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