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腺形态学变化和异位胸腺确切分布,为胸腺扩大切除手术提供理论支持。方法2008年9月至2018年3月期间行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非胸腺瘤)150例,其中男64例,女86例;年龄14~75岁,中位年龄43岁;病程3个月~8年,中位病程17个月。合并甲亢37例,视神经炎3例,抗AchR抗体>2.99 μmol/L 138例,<2.99 μmol/L 12例。本组研究将颈根和前纵隔脂肪组织分为12组,术中利用胸腔镜、纵隔镜完整切除胸腺组织,清除颈部和前纵隔各组脂肪组织和异位胸腺。结果全组无死亡,均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经右胸入路手术。术后病理诊断胸腺增生126例(84.0%),萎缩胸腺17例(11.3%),正常胸腺7例(4.7%)。术后胸腺为双极上52例(34.7%),多头上极98例(65.3%)。颈部和前纵隔脂肪组织内发现异位胸腺59例(39.3%),1~12组纵隔脂肪内异位胸腺发生率分别为7.8%、10.0%、8.8%、3.8%、3.0%、2.5%、0、0、0.7%、13.3%、12.3%和9.1%。剥净脂肪组织的纵隔胸膜上未发现胸腺滤泡增生。术后随访2~12年,随访率88.0%(132/150),完全缓解率44.7%(59/132),有效率89.4%(118/132)。结论研究胸腺形态学和异位胸腺确切分布,对胸腺扩大切除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重症肌无力治疗效果。术中应注意保护单侧纵隔胸膜,实现真正意义的微创胸腺扩大切除手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综合护理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干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我院重症肌无力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方案上给予优质综合护理。经过3个月的护理,患者的肌力通过定量重症肌无力(QMG)评分进行评估,生活质量通过健康短调查(SF-36评分)进行评估。焦虑水平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抑郁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观察不良事件,包括误吸、压疮、呼吸道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和肌无力危象。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QMG、SF-36、HAMA和HAMD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护理后,研究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而QMG、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应用优质综合护理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本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18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于常规护理方案上实施优质综合护理。护理3个月后,采用肌力分级(quan-titative myasthenia gravis,QMG) 评分评估患者的肌力情况,生活质量应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 (the MOS item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评估,焦虑程度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抑郁程度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 评估,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误吸、压疮、呼吸道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和肌无力危象。结果:护理前,两组QMG、SF-36、HAMA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QMG、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咽肌群受累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肌无力危象(MC)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99例口咽肌群受累M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47例。入院时年龄17~89(55±15)岁,病程为1~240[10(4,36)]个月。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展为MC,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进展至MC的相关因素。结果99例患者符合纳入条件,其中19例(19.19%)在住院期间发展为MC。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31.378, 95%CI:3.868~254.557,P=0.001)、B型及C型胸腺瘤(OR=29.175, 95%CI:2.986~285.016,P=0.004)、口腔分泌物增多(OR=12.649,95%CI:2.057~77.783,P=0.006)及感染(OR=9.539, 95%CI: 1.345~67.645,P=0.024)为口咽肌群受累MG发展为MC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高龄、伴有恶性胸腺瘤、口腔分泌物增多及伴有感染为口咽肌群受累MG 患者住院期间发展至MC的独立相关因素,对该类型MG应高度重视,积极处理口腔分泌物,防治感染,以减少MC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重症肌无力眼肌型(OMG)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40例成人OMG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对病程、性别比例、眼部表现、复视特征、眼外肌麻痹情况和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40例成人OMG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病程中位数6个月(范围:1个月~10年)。27例表现为单纯复视(68%),9例表现为单纯上睑下垂(22%),4例表现为复视合并上睑下垂(10%)。31例复视患者中,水平复视20例(64%),垂直复视11例(35%),所有复视患者均表现为双眼多条眼外肌呈不同程度麻痹。31例复视患者中主要受累眼外肌分布:外直肌16例(52%),上直肌6例(19%),内直肌4例(13%),下直肌3例(10%),上斜肌1例(3%),下斜肌1例(3%)。辅助检查显示新斯的明试验阳性32例(80%),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4例(10%),合并胸腺异常5例(13%),肌电图异常2例(5%),合并甲状腺异常19例(48%)。结论:成人OMG临床表现多以水平复视为首发症状,其中外直肌受累较为常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妊娠前后肌无力症状的变化及MG对妊娠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28例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MG患者38例次妊娠分娩的临床资料。比较妊娠前与妊娠不同时期MG严重程度评分、血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变化及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妊娠后MG不同转归(改善组、无变化组及恶化组)与MG病程、MG严重程度、重复电刺激(RNS)、胸腺情况的相关性,同时监测妊娠、分娩及新生儿情况。结果(1)MG妊娠时年龄为21~36(27±4)岁。MG病程为0.5~17.2(7.4±5.8)年。Osserman临床分型以ⅡA型为主,占44.1%(15/34),其次为Ⅰ型为29.4%(10/34),ⅡB型占23.5%(8/34),仅1例(2.9%)为Ⅳ型。(2)28例MG患者经38次妊娠,其中3次胎停,1次自然流产,34次活胎。34次活胎妊娠过程中,16例次(47.1%)MG症状改善,10例次(29.4%)MG症状恶化,8例次(23.5%)MG无变化。其中恶化多见于妊娠早期、晚期。(3)比较妊娠后不同MG转归发现,恶化组妊娠前MG病程短于改善组和无变化组,严重程度评分和RNS异常率高于改善组及无变化组[(1.1±0.5)年比(7.1±5.1)年、(9.0±5.4)年;(20.9±6.0)分比(14.8±6.6)分、(13.3±5.0)分;9/10例次比 8/16例次、4/8例次];临床分型来看,恶化组患者ⅡB型高于其他两组(6/10例次比1/16例次、1/8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血AChR抗体阳性率及胸腺切除在三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4次活胎妊娠中23次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产,11次经阴道分娩,新生儿未发现肢体挛缩,无一过性重症肌无力症状。结论MG患者在病情控制平稳的情况下妊娠是安全的,妊娠前MG病程、严重程度评分及RNS异常可能影响妊娠期MG临床症状,MG病情的加重多见于妊娠早晚期。新生儿一过性肌无力症状并不常见,但须神经科和妇产科医师严密监测。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安全护理在重症肌无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研究。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8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均为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方案:安全护理(观察组,n=40),常规护理(对照组,n=40),对比在护理后,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肌力(5-6级)恢复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期间相关并发症(呼吸道感染、肌无力危象、褥疮、误吸)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5.00%(2/40)低于对照组患者20.00%(8/40),(p<0.05)。结论:围绕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治疗,安全护理模式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肌力,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观察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院内确诊的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110例,采取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