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与其他二次电池相比,单斜结构的磷酸钒锂(Li3V2(PO4)3)因具有能量密度大、安全性能优良、稳定性良好、锂离子扩散通道大等优点,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近年来Li3V2(PO4)。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制备改性的研究现状,并且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简介:介绍了通过采用水热法合成由纳米片自组装的类球形3D“微纳结构”FeP04·2H2O前驱体,再通过流变相锂化方法在650℃氩气气氛下加热10h,得到3D“微纳结构”LiFeP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使用XRD、SEM对产物的晶型和形貌结构进行表征,表明该3D“微纳结构”FeP04·2H2O是由约100nm长、30nm厚的纳米片自组装而成。对该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该材料在10C、20C、30C时比容量分别达到116mAh/g、96mAh/g和75mAh/g。同时,该材料的振实密度测试结果为1.4g·cm-3这表明3D“微纳结构”的LiFeP04能较好地兼顾良好的倍率性能和较高的振实密度。
简介:利用PVA碳源包覆、HF酸刻蚀和沥青二次包覆方法制备多孔珊瑚状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得到沥青含量分别为30%、40%和50%(质量分数)的3种硅/碳复合材料样品。采用XRD和SEM分别对复合材料的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并采用电化学测试手段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二次沥青包覆后,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当二次包覆的沥青含量为40%时,在100mA/g的电流密度下,该样品第二次充放电循环的放电容量达到773mA·h/g,经6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仍然保持在669mA·h/g,其容量损失率仅为0.23%/cycle。因此,调整二次包覆碳含量可明显改善复合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简介:利用PVA碳源包覆、HF酸刻蚀和沥青二次包覆方法制备多孔珊瑚状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得到沥青含量分别为30%、40%和50%(质量分数)的3种硅/碳复合材料样品。采用XRD和SEM分别对复合材料的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并采用电化学测试手段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二次沥青包覆后,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当二次包覆的沥青含量为40%时,在100mA/g的电流密度下,该样品第二次充放电循环的放电容量达到773mA·h/g,经6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仍然保持在669mA·h/g,其容量损失率仅为0.23%/cycle。因此,调整二次包覆碳含量可明显改善复合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温等离子治疗各类鼻出血的临床方法。方法对120例鼻出血的患者进行低温等离子治疗。结果在120例的患者中,一次性治愈的共有115例,其治愈率为9583%。结论低温等离子治疗鼻腔各类出血,患者的痛苦比较小且疗效非常好,是一种快速、方便、可靠的止血方法。
简介:课堂上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化学实验、flash动画模拟等手段,从多角度、多层次、多种途径地构建起'离子观',使学生能够运用微观概念解释和分析问题。最后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升学生对离子反应的认识,学以致用。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探究性活动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简介:为研究复合离子液体中电沉积制备Ir的工艺过程,探讨添加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对BMIC-BMIBF4复合离子液体黏度、电导率及电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分析IrCl3在该复合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并在不同电位下恒电位电沉积Ir层。采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对沉积层形貌及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DMAC的加入使复合体系的黏度降低、电导率升高、电化学稳定性提高;金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测试表明,Ir3+通过一步还原反应生成单质Ir的过程是受扩散速率控制的不可逆过程,其平均转移系数为0.170,扩散系数为1.096×10-6cm^2/s;SEM显示,在还原峰电位处可以获得较为致密、平整的Ir层,而XRD谱表明Ir层为多晶结构。
简介:目的建立食品馅料中二氧化硫脲的离子色谱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基于二氧化硫脲在碱性无氧条件下可快速完全分解生成亚硫酸根的反应原理,在氩气饱和的KOH水溶液中反应并超声提取,使馅料中的二氧化硫脲完全转化为亚硫酸根,该提取溶液离心后经RP柱去除脂溶性杂质,经阴离子交换色谱柱IonPacASll-HC(4mmol/L×250mmol/L,5μm)分离,抑制型电导检测器分析,通过检测亚硫酸钠含量间接测定二氧化硫脲含量。结果在1.26-252mg/L范围内目标物线性关系良好(r≥0.9987),检出限(LOD)不高于6mg/kg,定量下限(LOQ)不高于12mg/kg,3个加标水平的方法回收率为92.3%-102.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4.9%。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食品馅料中二氧化硫脲的快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