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MR联合3D锥束CT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行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的患者34例,分传统组和优化组,各17例,传统组通过正斜位DSA造影作子宫动脉栓塞术,优化组则采用MR联合3D锥束CT技术寻找子宫动脉开口指导子宫动脉栓塞,术中对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透视时间、患者术者所受辐射剂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应用优化组与传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透视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中应用MR联合3D锥束CT和传统DSA相比,可以提高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的成功率,对子宫动脉栓塞术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3D锥束CT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中降低病人辐射剂量的作用。方法 行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的患者4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原X线机上采用传统技术完成手术,实验组在新引入的X线机上采用改良的3D锥束CT技术完成手术。记录人口统计学、介入前成像和手术数据,包括患者总的、透视的和减影的剂量-面积乘积(DAP),卵巢和子宫的器官剂量,并评估整个手术的血管造影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术前子宫肌瘤和子宫体积无显著差异。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实验组显著降低了卵巢(42 vs.118 mGy;P<0.001)和子宫(40 vs.118 m Gy,P<0.001)的平均器官剂量以及总DAP(102 vs.438Gy.cm ;P<0.001)。结论 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中应用3D锥束CT可降低病人总 DAP值,以及卵巢和子宫的器官剂量,同时保持了最佳的成像质量和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前列腺癌放疗,研究锥形束CT(CBCT)生成伪CT的深度学习方法,以满足自适应放疗的需要。方法纳入瓦里安On-Board Imager采集的74例前列腺癌患者的CBCT图像及其模拟定位CT图像,并使用MIM软件进行形变配准。将数据按简单随机法分为训练集(59例)和测试集(15例)。使用U-net、Pix2PixGAN和CycleGAN学习CBCT到模拟定位CT的映射。以形变配准后CT作为参考图像,评价平均绝对误差(MAE)、结构相似指数(SSIM)和峰值信噪比(PSNR)。另外单独分析了图像质量,包括软组织分辨率、图像噪声和伪影等。结果使用U-net、Pix2PixGAN和CycleGAN生成图像的MAE分别为(29.4±16.1)、(37.1±14.4)、(34.3±17.3)HU。在图像质量方面,U-net和Pix2PixGAN生成的图像存在过度模糊的问题,导致了图像失真;而CycleGAN生成的图像保留了CBCT图像结构且改善了图像质量。结论CycleGAN能有效地提高CBCT图像质量,有更大的潜力应用于自适应放疗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疗效。方法:于2021年6月-2023年1月,收录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60例。实施不同的治疗措施,随机分2组。对照组(30例)宫颈冷刀锥切术、观察组(30例)超高频电波(LEEP)刀宫颈锥切术。分组探究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相关指标更好,结果比较P<0.05。结论:在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治疗中,应用LEEP刀宫颈锥切术,能够准确切除病变组织,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宫颈组织,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还降低了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间收治的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中,随机抽选60例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A组给予宫颈冷刀锥切术,B组给予宫颈环形电切术,两组各3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相关指标方面,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A组术中出血量高于B组,A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B(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结论: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治疗上,两种治疗方式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虽然宫颈冷刀锥切术的手术时间较长,且出血量较大,但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为此,在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上,要基于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采用不同宫颈锥切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宫颈冷刀锥切术)、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宫颈冷刀锥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住院时间均更少,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病灶残留、复发、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采用改良宫颈冷刀锥切除术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其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摆位中采用锥形束CT的效果。方法:随机甄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射治疗科的90例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患者,具体时间为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入组的患者依据信封抽取方式随机分为2组,组内均包含45例患者,对照组进行二维正侧位拍片验证摆位,探究组予以CBCT扫描验证摆位,对比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和计划靶区的适形指数。结果:分析:探究组患者摆位误差明显较对照组小,计划靶区的适形指数探究组显著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摆位中采用锥形束CT方式,能够降低摆位误差,提高计划靶区的适形指数,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摆位中采用锥形束CT的效果。方法:随机甄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射治疗科的90例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患者,具体时间为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入组的患者依据信封抽取方式随机分为2组,组内均包含45例患者,对照组进行二维正侧位拍片验证摆位,探究组予以CBCT扫描验证摆位,对比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和计划靶区的适形指数。结果:分析:探究组患者摆位误差明显较对照组小,计划靶区的适形指数探究组显著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摆位中采用锥形束CT方式,能够降低摆位误差,提高计划靶区的适形指数,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Leksell Icon型伽玛刀锥形束CT的常规质量控制结果,评估其长期稳定性。方法使用QA TOOL plus验证锥形束CT精度;扫描Catphan 503模体,分析图像空间分辨率、对比度-噪声比和均匀性。结果锥形束CT图像体积的最大偏差为0.09~0.17 mm,均通过精度测试;预设的CT剂量指数2.5和6.3 mGy扫描模式下,空间分辨率很稳定,分别为7和8 lp/cm;对比度-噪声比和均匀性均符合参考要求。结论12个月的Leksell Icon型伽玛刀锥形束CT的常规质量控制比较稳定。锥形束CT的质量控制除了参考厂商的调试基线值外,针对伽玛刀统一的分析评价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锥形束CT图像引导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选取了40例接受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患者,入组时间跨足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采用电子射野影像仪图片引导治疗,20例)和观察组(采用锥形束CT图像引导治疗,同样20例),并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后的有效率显著提高,而且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显著降低,这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对胸部肿瘤患者施以锥形束CT图像引导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放射治疗的有效性,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具备广泛推广应用的潜力。
简介:摘要:目的:锥形束CT在口腔内科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收诊的120例,口腔内科患者。按照回顾式资料分析方式,将X线检查患者记为对照组,锥形束CBCT检查患者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根管再治疗发生疼痛的准确率,以及两组患者根尖周炎检测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根管在治疗发生疼痛的判断准确率为100%,相比较之下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12%。观察组对根尖周炎发生的判断准确率为100%,相比较之下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78%,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结论:锥形束CT在口腔内科临床诊断治疗当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可以提升对根管再治疗,发生疼痛的判断准确率,也可以更加精准地对根尖周炎发生进行准确判断,相比较于传统成像具有更多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减数矫治的成年双颌前突患者矫治前后及保持阶段的前牙牙槽骨形态的变化,为临床安全内收前牙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正畸治疗,并且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强支抗内收前牙的成年患者1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1例,年龄(22.2±3.1)岁(19~28岁),对全部患者进行回访追踪,拍摄锥形束CT,分别于矫治前(T1期)、矫诊结束时(T2期)及随访时(保持期2年以上,T3期)测量患者上下前牙唇腭侧牙槽骨高度,以及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牙槽骨厚度,通过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阶段牙槽骨形态的差异,对矫治前后(T1-T2)牙槽骨变化量、治疗结束至随访时(T2-T3)牙槽骨变化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T1、T2、T3期上前牙腭侧、上颌侧切牙及尖牙唇侧、下前牙唇舌侧牙槽骨高度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期前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下中切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分别降低(1.52±0.32)和(4.96±0.46)mm;T2-T3期,前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变化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下中切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分别增加(1.20±0.27)和(3.14±0.35)mm;T1-T3期前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下中切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分别降低(0.33±0.11)和(1.82±0.39)mm。上、下前牙根颈部及根中部牙槽骨厚度的3个时间点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期前牙根颈部及根中部牙槽骨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下侧切牙根颈部的牙槽骨厚度分别减少(0.63±0.10)和(0.67±0.09)mm。T2-T3期,下前牙根颈部牙槽骨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中切牙根颈部牙槽骨厚度增加(0.09±0.03)mm。T1-T3期上下切牙根颈部及根中部牙槽骨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根中部分别减少(0.38±0.16)和(0.63±0.13)mm,其他测量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上前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变化量与其在T1-T2变化量为极强负相关(r≤-0.8,P<0.001),T2-T3上前牙唇侧、下前牙舌侧牙槽骨高度变化量及切牙根颈部厚度变化量与其在T1-T2变化量呈中强负相关(-0.8<r≤-0.4,P<0.05)。结论成年双颌前突患者减数矫治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与厚度均明显减少。在保持阶段,会发生相应的骨增生,但牙槽骨较治疗前还是有所减少。保持阶段的牙槽骨变化量与矫治阶段牙槽骨变化量相关。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工作发展,为了扩大空间,增加空间分割自由度,大型桥梁、高层、超高层建筑和超长混凝土结构大量涌现,预应力混凝土梁成为桥梁等大跨度工程首选的施工技术。预应力混凝土具有用途广、强度高、是比较有发展前途的工程技术之一,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挠度小、跨度大、自重轻、抗裂性能好、节约钢材等诸多优点。在增加了建筑物的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同时也加大了工程施工难度。在箱梁预应力施工中,如何缩短施工工期和确保预应力筋穿束的实现是一具有重大挑战的技术难题 。本项目通过引进预应力整体穿束台车进行箱梁钢绞线穿束施工,即加快了施工进度,有节约了施工成本,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简介:摘要:螺旋锥齿轮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机械传动领域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其接触印痕调整是直接影响到其优势能否得以发挥的关键所在。本文对圆弧齿螺旋锥齿轮副静态及动态接触印痕的要求、随两齿轮相对位置改变的变化规律、影响锥齿轮副接触印痕的位置及大小的因素进行了阐述。
简介:摘要:螺旋锥齿轮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机械传动领域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其接触印痕调整是直接影响到其优势能否得以发挥的关键所在。本文对圆弧齿螺旋锥齿轮副静态及动态接触印痕的要求、随两齿轮相对位置改变的变化规律、影响锥齿轮副接触印痕的位置及大小的因素进行了阐述,并将其应用到直九机主减速器批产中发生的螺旋锥齿轮副接触印痕不良问题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