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9 个结果
  • 简介:目前我国煤气化工艺普遍采用传统的固定床间歇气化工艺,其具有技术成熟、操作简单、煤气中有效成分较高、投资少等优点,但由于进入煤气炉燃烧所需的氧气来源于大气,氧气浓度低(约为21%),单位时间与碳反应放出的热量少,只能靠延长吹风时间来提高气化层温度,造成吹风效率低,能源利用率低,单炉产气量低,且生成的吹风气中含有粉尘、二氧化碳和硫化物。

  • 标签: 固定床 气化技术 间歇 煤气化工艺 运行 增氧
  • 简介:摘要PICC置管是一条安全、科学的静脉输液途径,尤其对肿瘤化疗患者,应用PICC可减少频繁穿刺和化疗药物对静脉的影响,为肿瘤患者多程化疗提供了方便。但置管病人带管回家后的维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PICC导管的留置时间,因此PICC导管家庭护理对保证PICC导管的顺利留置,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 标签: 化疗间歇期 PICC 家庭护理
  • 简介:目的:评估1例反复间歇发热患者的抗感染药学实践,以达到最佳药物治疗效果.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反复间歇发热患者的会诊,分析患者病情,准确判断疾病类型,协助医师从抗感染药物、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制订治疗方案.结果:抗感染药物使用头孢西丁,增强免疫力采用胸腺肽或人参多糖.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反复间歇发热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协助制订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促进合理用药.

  • 标签: 反复间歇发热 头孢西丁 药学实践 临床药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黄疸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间歇性照射组60例,对照组为持续性蓝光照射组60例。两组均常规对症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天。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的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治疗组治愈率为91.7%,对照治疗组治愈率93.3%,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7%。间歇性照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连续性照射组(p<0.01)。结论间歇性蓝光照射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可广泛应用。

  • 标签: 间歇性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建立生长发育期大鼠的间歇性双侧完全鼻阻塞的动物模型.方法30只3周龄SD大鼠,分为3组,A组:对照组,B组:单侧鼻阻塞组,C组:双侧鼻阻塞组(张口呼吸组),每组各10只.用特制的阻塞器阻塞大鼠鼻腔,阻塞的时间为8:00am至4:00pm,4周后处死30只大鼠.结果A组、B组大鼠以鼻呼吸为主;C组表现为张口呼吸.A、B、C三组的呼吸频率分别为(96.8±5.91)次/min、(92.8±2.98)次/min和(48.6±4.38)次/min,C组的呼吸频率较A组与B组明显减慢(P<0.001).建模4周时,A、B、C三组的体重分别为(276.60±20.17)g、(236.80±19.46)g和(127.33±24.8)g,C组的体重较A组和B组明显的降低(P<0.001).结论本研究通过间歇性的双侧完全阻塞大鼠的外鼻初步建立了一个存活率高、重复性较好与人类张口呼吸较相似的大鼠的间歇性张口呼吸模型.

  • 标签: 鼻阻塞 大鼠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间歇低氧对小鼠糖代谢的影响以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将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间歇空气组(对照组)和间歇低氧组.每天给予8h的间歇空气或间歇低氧处理。造模7周后检测小鼠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空腹胰岛素,并行经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糖耐量。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小鼠肝脏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以及胰岛素信号通路中关键激酶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间歇低氧组小鼠空腹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空腹血清胰岛素无显著差异(P=0.637)。葡萄糖耐量试验表现为间歇低氧组糖耐量受损。间歇低氧组肝脏中炎症激酶JNK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5.24±8.95比8.98±1.71,P〈0.01),而Akt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6.93±4.25比66.92±11.49,P〈0.01)。结论:间歇低氧可导致小鼠糖代谢异常,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肝脏中炎症信号通路被激活,JNK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胰岛素信号转导受到抑制,通路中重要激酶Akt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JNK的激活可能在间歇低氧所致的糖代谢异常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慢性间歇低氧 糖代谢 葡萄糖耐量 胰岛素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加间歇应用利尿剂治疗肺心病的疗效。方法将67例肺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选择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加间歇应用利尿剂治疗。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66.67%,研究组总有效率较高,其喘息、肺部啰音及咳嗽等消失时间较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加间歇应用利尿剂治疗肺心病,疗效高,体征与症状改善明显。

  • 标签: 肺心病 多巴胺 酚妥拉明 利尿剂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和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新生儿黄疸86例。将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实施间歇性蓝关照射;对照组实施持续性蓝光照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蓝光照射治疗与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基本相同,但间歇性蓝光照射产生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持续性蓝光照射。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蓝光照射 间歇 持续
  • 简介:1目的通过检测间歇低氧刺激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凋亡率、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因子的水平.探讨不同间歇低氧暴露时间对HUVECs损伤的影响。方法:分别给予HUVECs间歇低氧刺激(1%0,5min;21%0,10min)及常氧(对照组)处理。在不同的间歇低氧暴露时间点应用膜联蛋白(annexin)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碘化丙啶(PI)检测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自介素(IL)-6和IL-8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上清液中丙二醛(MDA)水平。结果:间歇低氧处理12、16、20和24h的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且均高于对照组(P〈0.01),间歇低氧处理的细胞上清液中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4、8、12、16h各时间点逐渐升高,并于16h达到高峰[(251.40±49.45)ng/L]。间歇低氧处理8、12、16、20和24h的细胞上清液内的IL-8和MD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分别于20h和16h达到峰值[IL-8:(737.70±31.08)ng/L;MDA:(2.55±0.04)/μmol/L]。结论:间歇低氧刺激可导致HUVECs凋亡增加.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在间歇低氧刺激一定时间后达到高峰。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间歇低氧 暴露时间 炎症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持续鼻饲喂养和间歇鼻饲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喂养效果。方法将2009年6月-2013年6月我院NICU收住的52例VLBWI随机分为2组,均使用微量输液泵进行鼻饲喂养。A组:持续鼻饲喂养,起始奶量1ml·kg-1·h-1,每持续6h停2h,每天增加泵速1ml·kg-1·h-1;B组:间歇鼻饲喂养,起始奶量1ml·kg-1·h-1,持续2h停1h,再继续交替进行,每天增加泵速1ml·kg-1·h-1。所有患儿均同时进行部分静脉营养,直至达到130kcal·kg-1·d-1能量摄入。比较2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到130kcal·kg-1·d-1能量摄入的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结果间歇鼻饲喂养组较持续鼻饲喂养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黄疸持续时间及达到130kcal·kg-1·d-1能量摄入的时间短,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LBWI宜采用间歇鼻饲喂养,有利于胃肠道功能完善和喂养成熟。

  • 标签: 婴儿 超低出生体重 持续鼻饲喂养 间歇鼻饲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居家导尿术对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45例,住院期间实施无菌间歇导尿(SIC),出院后实施间歇性居家导尿术(CIC)。收集两种间歇导尿方法6周内每周1次尿常规、尿培养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结果剔除出院2~3周时终止导尿3例,42例患者在SIC期间泌尿系感染5例(11.90%)与间歇性居家导尿技术(CIC)期间泌尿系感染6例(14.28%),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值0.1046,P>0.05)。结论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可居家实施自我清洁间歇导尿是一种简洁、方便、经济和有效的膀胱管理方法,为病人回归家庭和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

  • 标签: 清洁间歇导尿 脊髓损伤 泌尿系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前列腺偶发癌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自2007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现为前列腺偶发癌18例患者,年龄78-93岁,平均年龄84岁。5例患有糖尿病,8例患心肺功能不全。术后病理T1a期7例,T1b期11例。Gleason评分3-7,平均4.5。采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IHT)。结果随访8月至6年,T1a期7例6例无瘤存活,T1b期11例8例无瘤在活,1例死于肿瘤进展,全身多脏器衰竭。结论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对于高龄前列腺偶发癌是一种理想、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间歇内分泌治疗 高龄 前列腺偶发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后双眼单视功能的的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43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手术。手术前后分别检测Ⅰ级、Ⅱ级、Ⅲ级视功能,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3例患者无单视功能者、Ⅰ级、Ⅱ级、Ⅲ级视功能分别为26例(60.47%)、10例(23.26%)、5例(11.63%)、2例(4.88%);术后Ⅰ级、Ⅱ级、Ⅲ级视功能分别为8例(18.61%)、20例(46.51%)、9例20.93%)、6例(13.95%)。手术前后双眼单视功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同视机进行训练后可以建立立体视功能和融合功能。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早期手术治疗可以改善和恢复立体视功能。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手术治疗 双眼单视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剂量间歇补铁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28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两组的Hb、MCV以及SF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后两组的各项指标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6%,低于对照组的22.86%,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间歇补铁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间歇补铁法 缺铁性贫血 疗效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单纯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与SIMV辅以压力支持(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效果,探讨SIMV+PS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采用SIMV+PS通气模式的39例RDS患儿为观察组,以单纯SIMV通气的39例RDS患儿为对照组,评估两组患儿出生后28d内及出院或死亡时的结局.结果观察组第28天时补氧率为41.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3.8%(P<0.05);观察组RDS患儿出生起至死亡或出院的最终脱机日龄为20(12~38)d、机械通气时间为19(10~31)d及补氧时间为20(14~33)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者出生后28d内肺动脉高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分别为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出生后28d内死亡率及间质性肺气肿、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和Ⅳ级脑室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等并发症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MV辅以PS可在不增加呼吸做功的前提下,降低RDS的氧依赖,减少补氧时间,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对新生儿机械通气早期阶段实施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压力支持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经口间歇胃管置管鼻饲法对于改善脑卒中后患者咽期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5例由脑卒中引起的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经口间歇胃管置管鼻饲法协同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持续经鼻胃管置管鼻饲法协同吞咽功能训练,干预14d后分别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间歇胃管置管鼻饲法对脑卒中引起的咽期吞咽障碍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管置管 经口 间歇 鼻饲 脑卒中 咽期吞咽障碍
  • 简介:背景:大多数接受雄激素剥夺疗法的转移性激素敏感前列腺癌患者可出现去势抵抗性。若在疾病进展前予以雄激素替代治疗,或可延长其雄激素依赖性。方法:在新近确诊的转移性激素敏感前列腺癌患者中,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5ng/ml甚或更高水平者接受抗雄激素药物治疗7个月。随后对PSA水平降到4ng/ml以及更低水平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接受持续性或间歇性雄激素剥夺治疗;再根据患者先前是否接受过激素治疗、机

  • 标签: 前列腺癌患者 激素依赖性 持续性 晚期前列腺癌 抵抗性 微小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驻内蒙古某团患间歇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官兵皮肤点刺试验(skinpricktest,SPT)阳性界值对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IgE,sIgE)诊断价值的影响,并评估SPT与血清sIgE测定值的诊断一致性。方法对驻内蒙古某团66例间歇性AR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官兵进行23种常见的吸入变应原的SPT,选择阳性变应原数量≥4个和SPT阳性结果等级高者31例进行sIgE检测,采用瑞典Pharmacia的UniCAP100系统检测其血清中艾蒿、苦蒿、三裂叶豚草、葎草、榆树、柳树、桦树和蒲公英的血清sIgE,以临床症状、体征和SPT阳性结果作为诊断AR的参考标准,评价SPT阳性界值“+”和“++”对UniCAP100系统检测血清sIgE诊断价值的影响。评价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一致率,并评价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①蒿属花粉是该驻地官兵间歇性AR的最主要变应原,其SPT阳性率在60%以上,其次依次是向日葵、葎草、豚草、白桦、榆树、柳树,SPT阳性率均在30%以上。②以SPT“+”为阳性界值时,血清sIgE的灵敏度为0.500(葎草)~0.982(蒿属),特异度为0.500(豚草、榆树、桦树)~1.000(蒿属),一致率为0.581(葎草)~0.984(蒿属);以SPT“++”为阳性界值时,血清sIgE的灵敏度为0.524(葎草)~0.982(蒿属),特异度为0.462(豚草)~1.000(蒿属),一致率为0.581(豚草、柳树)~0.984(蒿属),诊断指标无明显变化。③两种检测方法诊断一致性,经Kappa检验显示,蒿属、豚草、葎草、榆树、柳树、桦树Kappa值分别是0.900(P=0.000)、0.131(P=0.447)、0.214(P=0.155)、0.377(P=0.034)、0.209(P=0.242)、0.158(P=0.373)。结论以蒿属花粉为代表的夏秋季杂草花粉和部分春季树花粉是该驻地官兵间歇性AR的主要变应原;SPT阳性界值“+”和“+

  • 标签: 间歇性变应性鼻炎 皮肤点刺试验 特异性IGE 变应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护理措施对PICC置管患者维护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患者分成城镇和农村两组,对其中12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问询调查。结果对患者的指导不足,患者自身缺发PICC置管的认识,经济困难或是交通不方便,PICC知识普及面不均衡,疏于对患者照顾。结论积极开展全面有效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开展专业培训,加大普及力度,以及重视家庭及社会对病人的支持,建立随访机制,监督患者依从性。再配合PICC置管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PICC置管 维护依从 干预措施
  • 简介:在电网调度管理工作中,现场培训是一项极其重要但又难以开展的工作。本文分析了“大运行”体系建设对调控运行现场培训的影响以及传统现场培训模式下的不足.结合青岛地区调度工作实际提出一种新的现场培训模式,该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调控运行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对调控运行人员现场培训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大运行 调控运行 现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