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漳州平和榜眼府,因武榜眼黄国梁传奇的一生而名闻闽南地区甚至名扬台湾及东南亚地区。黄国梁的民间传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闽南人美好精神品质的反映,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闽南文化精神。从民间所流传的黄国梁一系列动人的故事中,可见闽南人崇佛敬神、忠君爱民的传统民俗和重乡崇祖、爱拼敢赢、勤劳善良的优良品质。解读武榜眼黄国梁的民间传说,从中可窥见闽南文化精神的特质。
简介:龙舟竞渡的风俗备受闽南人的欢迎与热爱,龙舟文化与闽南结缘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闽南龙舟文化。龙舟文化彰显了闽南人不甘落后、奋勇争先、拼搏进取、挑战自我之精神。龙舟文化对闽南精神的重塑起着重要的影响,它强化了闽南人的爱国之情,塑造了大团队意识,诉求了“商”、“义”并行的和谐理念。在当代,龙舟文化促进了闽南精神的嬗变。
简介:
简介:闽南文化与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素质,有助于拓宽闽南文化的传承渠道。泉州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高职毕业生人文素质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把闽南文化与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融合最基本的是有关部门要转变观念,要打破只给学生智力教育的单一理念,强化人文素质教育。此外,要提高教师的闽南文化素养,加强隐性的闽南文化校园建设,构建闽南文化色彩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多样化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与地域文化充分融合,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适应当地经济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简介:“闽南”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宋元明清时期的文献中“闽南”一词出现频繁,但所指的区域范围因时、因人而异,大到福建省,中到福建南部,小到泉州、漳州府,通过对古代文献中的“闽南”指向进行梳理,并对相关问题作简要的考释。指出古文献中的“闽南”有多种含义,既有与今天的“闽南”定义相同之处,也有与今天的“闽南”定义不同之处,我们在引用古代文献中与“闽南”一词相关的资料时,要格外慎重,不要想当然地用今天的“闽南”概念来理解古代的“闽南”。对“闽南”一词进行简要的考释,有助于闽南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
简介:在闽南鹭岛厦门待了近两年,感受比较深的除了闽南人的闲适自然、热情好客、闽南语的温软细腻,印象最深的当属于闽南人对茶的那份无处不在的钟爱之情!闽南人的待客之道就是"泡茶",它是闽南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闽南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的
简介:闽南地区漳州、厦门、泉州一带,茶道尤为有名。茶道一词.据说它源自日本。假如剔除茶道近乎表演的繁文缛节,返朴归真,那么,茶道的实质就是“喝茶艺术”。
简介:1918年9月至1920年8月,蒋介石投身孙中山发起的第一次护法运动,在漳州参戎陈炯明的援闽粤军,先后任粤军司令部上校作战科主任和二支队司令。由此,开始他真正的军事生涯。粤军的成长壮大与其在闽南的征战密切相关,故蒋介石在粤军的一段经历就与闽南结下了不解之缘。
简介:~~
简介:和巴金闲谈,他三次到过闽南。美丽的厦门鼓浪屿、古老而淳朴的泉州,还有漳州的石板路上,都留有青年巴金的足迹。
简介:题目有点“炒作”,而所谓的行,应该是探访老朋友,因为在下面介绍的朋友,有的我已是2年前就答应要登门拜访了,无奈这样那样的原因,终于未能成行,多少有点歉疚感,夏日的一个周末,终于下定决心,下班后直奔机场,原来的打算是有飞机乘就乘飞机,没有就乘火车,再不行就乘大巴,反正是要走。还好,运气不错,晚上9点前有一班飞晋江的飞机,于是前后花了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按航班时间表提供的时间正点到达晋江机场。
简介:“婴仔婴婴咽,一瞑大一寸;婴仔婴婴惜,一暝大一尺;摇子日落山,抱子金金看,子是我心肝,惊你受风寒。”相信很多闽南人都知道这四句话的意思吧!呵呵,这就是小时候妈妈哄我睡觉时,常在耳边哼给我听的童谣。后来长大了,她还教会了我好多好听的童谣,并告诉了我很多关于闽南文化的故事。我知道闽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像我们这些生活在厦、漳、泉一带的居民,常用的语言就是闽南语,它和宝岛台湾一脉相承,共同传承着优秀的中华文化。
简介:闽东方言韵书《戚林八音》和《加订美全八音》收录闽南通行俗字"■",此字在现代闽南方言经常使用,而字形未见于《康熙字典》,最早的出处待考,明清闽南戏文资料为我们提供文献依据。学界考定"■"的本字意见不一,或作"娶"和"挈",或作"曳"。戏曲文献用字往往只为了记录音读,这里的"■"造字本义是火烧毛,可以用作形容词,表示火烧毛的快速,也可用作拟声词,形容火快速烧毛所发出的声音,而戏曲文献和方言调查的用字借这个字形来记录不同词义的方言词。
简介:互喻是甲乙两事物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当需要说盼乙事物时,便以甲事物喻之;当需要说明甲事物时,便以乙事物喻之。在闽南谚语的比喻中,经常可以看到将不同的两个事物彼此相互并列设喻,或者用两者共同说明同一事理,这种比喻往往能使所说明的两个事物交相辉映、互为补充,并能使语言简洁,表意形象生动。例如:
简介:秦时,我国妇女喜爱在肩背上披一条长长围巾,叫做“披帛”,这一既美饰又实用的古风早已不见。但在改革开放前的闽南乡间,却依然留存“脚巾”之俗,它并非是女士专利品,也是农夫们劳动生活的“伴侣”。
简介: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发源于福建泉州,始于唐五代,是闽南地区古建筑技艺的代表。2009年,该营造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之一,人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居住观念的改变,现代建筑正严重地挤压着传统木结构建筑以及相应的营造技艺的生存空间。
简介:戏剧是移民社会族群认同的载体,移民族群认同亦影响着戏剧的形态、功能及传播。台湾歌仔戏深受闽南移民族群认同影响,同时亦对闽台乃至东南亚闽南人的族群认同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歌仔戏之发生看,日本侵占时期闽南族群认同不再是台湾闽南移民的主要心理与情感需求,歌仔戏在此时此境中产生,不仅是时代社会使然,也是由移民社会趋向定居社会时期台湾闽南移民的文化需求。歌仔戏向闽南与东南亚的传播以及闽南人的接受则从反向印证了歌仔戏承载的族群认同。
简介:本文试从潮汕、闽南英歌舞的名称、源流、分布情况、研究概况及对"英歌舞""宋江阵"的分析比较等方面入手,阐述闽南"宋江阵"和"英歌舞"的演变过程和现状,期盼同属民间舞蹈,闽南的"宋江阵",也能像"英歌舞"那样,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受重视、备受保护的时期,也能再次一展辉煌。
榜眼府传说与闽南文化精神解读
龙舟文化对闽南精神的彰显、重塑及嬗变
振兴闽南文化从闽南俚语开始
闽南精神文化与高职学生人文教育的融合
“闽南”小考
闽南茶话
闽南茶道
蒋介石与闽南
闽南诗情(组诗)
巴金怀念闽南
闽南发烧行
美丽的闽南文化
闽南方言的“■”
闽南谚语比喻探析
闽南“脚巾”遗风
闽南名胜古刹海月岩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初探
歌仔戏与闽南族群认同
潮汕、闽南英歌舞述略
部分闽南俚语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