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妇产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总结相关的感染特点,并提出相关的感染管理作为临床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长沙某医院2015年1-2017年12月2460例妇产科出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院感发生情况及主要分布特征。结果不同年龄段女性感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妇产科医院感染部位多为泌尿道(43.54%)、上呼吸道(21.09%)和手术切口(28.5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妇产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以泌尿道、上呼吸道和手术切口较为常见,且年龄越大,被感染的概率越高。在院期间注意开展相关的感染预防和管理可明显降低感染率。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疗养院高龄疗养员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观察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高龄疗养员82例作为样本,随机分为管理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包括生活护理及饮食护理等。管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安全管理包括环境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及法律风险预防等。护理后,观察两组高龄疗养员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及满意度,同时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分。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对护理安全管理结果进行统计。结果管理组护理风险发生率2.44%、护理满意度97.56%、环境风险(24.18±0.09)分、心理护理(24.09±0.14)分、用药知识(24.52±0.30)分、法律知识(23.68±0.27)分;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9.76%、护理满意度87.80%、环境风险(18.17±0.36)分、心理护理(16.30±2.43)分、用药知识(17.45±1.99)分、法律知识(16.88±0.58)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疗养院高龄疗养员,常见的护理安全风险包括环境风险及用药风险等多种。护理人员应加强环境护理,降低患者的走失率。加强心理护理及用药护理,避免护患矛盾及用药风险发生。在此基础上,积极预防法律风险,进一步提高护理安全性,为疗养院信誉与形象的改善奠定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血液透析室院感管理对于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加强院感管理后)41例和对照组(加强院感管理前)39例,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4.87%<12.82%)相对更低(P<0.05),而患者对于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95.12%>82.05%)以及血液透析室院感管理质量评分相对更高(P<0.05)。结论结合血液透析室院感管理现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加强对医院感染的防控,能够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简介:摘要随着基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信息系统在公共卫生管理中不断深入使用,以及院前急救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从而使公共卫生管理与院前急救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有机结合,有助于提升院前急救服务的效率与质量。本研究旨在建立公共卫生管理与院前急救服务流程体系,以急诊健康数据信息为载体,实现院前急救全过程的流程协同与数据共享。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南院医疗区(下文简称南院)临床科室药品管理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管理办法。方法全面分析南院临床科室药品管理现存的问题,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临床科室药品管理,对比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前、后的管理质量。结果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后,南院临床科室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抢救车药品、常用备用药品的达标率均明显高于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后,南院临床科室药品的去向明确率与有效使用率均明显提升,且药患纠纷率明显减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南院临床科室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较多,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强化管理,可明显提升药品达标率、去向明确率与有效使用率,且有助于降低药患纠纷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转运的风险因素及其管理策略,以便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70例院前急救转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分析风险因素出现原因,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结果在风险因素方面,服务意识差、沟通不当、仪器及药品不齐、接诊准备不足所占比例分别为18.18%、27.27%、18.18%、36.36%;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急救转运存在一定的风险,但予以针对性管理策略,可有效提高临床安全性,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院前急救中的风险因素,提出管理对策。方法自设院前急救风险问卷调查表,对乌鲁木齐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140名医生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工作年限的医护人员均认为院前急救中位居前6的风险因素疾病的严重性与复杂性、对急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及对病情的预见性不足、搬运时人力不足或固定方法不正确、医患沟通交流不到位、急救人员配置不合理、道路交通拥堵状况。结论管理者要规范院前急救流程,加强重点风险环节管理,让院前急救人员学会识别风险,提高对风险的预见性,加强医护人员学习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急危重患者病情的评估能力和预见性,规范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方式。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及按要求签字,从而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理解与合作。与各医疗机构及相关部门协调好病人的交接及特殊病人的处理程序,加强危重病人绿色通道的建立。